無人超市即無營業(yè)員超市。負責收錢的不是營業(yè)員,而是一個保險箱或者投幣盒。顧客選購商品后,按照上面的標價把錢投到保險箱或者投幣盒,一筆生意就完成了。
近來,無人便利店在北京、廣州、上海、成都、西安、福州等地落地。據(jù)悉,目前,在全國進行技術測試的無人便利店有近百個。
無人便利店可以說是應運而生,一方面,不斷上漲的人力成本和離譜的房租,使便利店盈利成為老大難,尤其是地處商業(yè)區(qū)的便利店,盈利更是難上加難。另一方面,不斷迭代的物聯(lián)網(wǎng)、人臉識別、移動支付技術,為無人便利店提供技術保障,與新零售強調技術不謀而合。不可否認,無人便利店獲得資本青睞有其優(yōu)勢所在,直觀感受是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大幅下滑。無論零售業(yè)態(tài)如何變化,提升運營效率是永恒的目標,無人便利店節(jié)省人力、租金成本。
一、無人超市的交易方式
進入店鋪前,用戶需通過淘寶或支付寶掃描二維碼,獲取一個進入無人店鋪的身份碼。通過閘門后,可以看到店內上方有攝像頭,區(qū)域分為日常商品選購區(qū)、餐飲區(qū)和休息區(qū)。
在日常商品選購區(qū),用戶可以自由選購商品。隨后,用戶通過購物通道,當從通道走出后,支付寶就自動從銀行卡內扣除了交易金額。
在進入支付通道前,門上的傳感器會自動識別你的身份(主要是鏈接用戶的淘寶和支付寶信息)。在通道內,用戶無需把商品對著攝像頭進行刻意的顯示,也不用掃描商品碼,通過感應和攝像頭,系統(tǒng)可以自動識別商品,即使把商品放進書包里、塞進褲兜里也能被感應出來。唯一略有不適的感覺是,進入通道后,門會自動關閉,用戶會在全封閉空間內呆上5秒鐘左右。
餐飲區(qū)內,用戶通過小吧臺前的智能屏幕就可直接進行點餐和結賬。在等餐過程中,當你走到左側大屏幕前,通過視覺識別技術就可以看到自己目前的點餐狀況。
休息區(qū)內,桌面是一個頗大的顯示屏,桌面上方有一個攝像頭,當用戶坐下,系統(tǒng)就會自動進行面部識別,桌面顯示屏就會自動登陸淘寶賬戶。隨后,桌面顯示屏上的商品全部可以拖拽到淘寶購物車內。在無人咖啡店內自動代扣的上限是每人每天5000元。
二、無人超市關聯(lián)的安防技術
1.RFID技術
用一句話來概括在無人超市購物的技術環(huán)節(jié),那就是通過為每件商品添加RFID標簽(俗稱電子標簽),然后借助視覺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技術,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完成商品銷售。
對于商品的識別,目前無人超市多使用RFID標簽。RFID被稱作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shù)據(jù),而無需識別系統(tǒng)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物理接觸。無線射頻一般是微波,適用于短距離識別通信。
每一件商品上都貼有RFID標簽,用以在“支付隧道”中識別顧客所購買的商品并進行結算。RFID是一款成熟且廉價的解決方案,零售巨頭沃爾瑪也運用了類似技術以提升供應鏈的管理效率。
在顧客離店時,傳感器會掃描RFID標簽,并再次確認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同時自動在消費者的賬戶上結算金額。
當然,它也存在一些問題,無法識別玻璃等特殊材質的商品,因此有商家如小麥智能便利店,則采用手機掃描貨架上的二維碼或者直接掃描商品包裝上的條形碼完成商品的移動支付,從而規(guī)避RFID的弊端。
但同時RFID技術也有著標準不統(tǒng)一、成本高、數(shù)據(jù)碰撞等問題,想要走上物聯(lián)網(wǎng)快車道,RFID廠家還需要修煉一下。
2.圖像識別技術
在無人便利店的餐飲區(qū)和休息區(qū)內,則應用到了圖像識別技術,毫無疑問,圖像識別技術可以說是安防企業(yè)的強項。在本便利店中,對于圖像識別技術的應用實際上是較為基礎的,僅僅應用到了人臉識別技術,而且也僅將其作為一個接入口,實際參與感太低。
無論什么樣的無人零售方案,都必須首先解決C端的用戶體驗問題,再來為B端客戶削減人力成本。因為進不進店消費取決于消費者,沒有消費者一切都是空談。未來的無人售貨應該去除一切媒介,消費者只需要憑借自己本身就能完成購物。即使消費者赤身裸體地走進商店,也能夠成功買到商品。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解決身份識別問題。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技術等等都可以實現(xiàn),具體選擇哪一種識別技術,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反正無論哪種都和安防有關。在無人便利店中,除了準確識別,還要持續(xù)跟蹤消費者,分析消費者的行為。這一點可以通過圖像識別技術來實現(xiàn),對于動態(tài)圖像的分析,安防行業(yè)可以說是當仁不讓,而尤以??低?/u>、大華股份等為其中的佼佼者。用戶選完商品后,進入特定結算區(qū),此時,輪到RFID技術發(fā)揮了,通過RFID算出商品總額,再匹配到生物識別技術認證完成的用戶支付賬號,輕松完成購物。
3.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是多數(shù)無人超市通用的技術之一,例如在AmazonGo(亞馬遜無人超市)的消費過程中,消費者用手機像在地鐵刷卡那樣進入店鋪,同時,位于入口處的攝像頭會進行人臉識別,識別的技術主要是由亞馬遜自行研發(fā)的名為Amazon Rekognition的人臉識別系統(tǒng)。這是一種可進行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它可以對照片進行分析,詳細描述照片中的內容和相關對象內容,并且還能對掃描照片中人物的性別、面部表情、情緒狀態(tài)、衣著甚至胡子等做出判斷。
4.物聯(lián)網(wǎng)支付技術與大數(shù)據(jù)分析
在購物結算方面,如果說小麥智能便利店還需要顧客掃碼結算的話,則杭州阿里無人零售店在這方面走得更遠。
在杭州,這家約200平方米大的無人零售店可容納約50人同時購物。顧客用手機掃碼通過閘機后,可以隨意在店內選購,離店前經(jīng)過一道“支付門”,商品經(jīng)過識別后,用戶在幾秒內即被自動扣款完成支付。而這便是物聯(lián)網(wǎng)支付技術的體現(xiàn)。
阿里無人零售店的支付門,就是物聯(lián)網(wǎng)支付技術的實際運用。螞蟻金服相關人員對媒體表示,進門掃一掃一是綁定身份,二是授權小額代扣。每種無人零售店進店前都有一個授權和綁定行為,這樣才能把人變成一個移動的ID。而小額代扣的授權,則是顧客通過支付門時完成商品自動結算的玄機所在。
小麥公社副總裁全斌認為,對于像小麥智能便利店這樣的業(yè)態(tài)來講,很多技術隱藏在對線下實體店鋪進行實時監(jiān)控的后臺,而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完成對店鋪、對消費者行為進行大數(shù)據(jù)匯總、處理、分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無人便利店憑借技術優(yōu)勢在成本上領先于傳統(tǒng)便利店,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定價提供了空間;通過技術,不僅解決了人力成本的問題,完全自動化的結算模式可以消除傳統(tǒng)便利店排隊付款環(huán)節(jié),提供更加便捷的購物環(huán)境。此外,通過這一系列技術手段,顧客進入無人超市的消費行為和軌跡,也更加可視和透明,線上的消費數(shù)據(jù)也為零售商在對消費者消費行為大數(shù)據(jù)開發(fā)以及商品品類管理方面提供了充足的基礎數(shù)據(jù)。
人臉識別、360度無死角監(jiān)控、消費行為的大數(shù)據(jù)采集分析等等,顧客從進門到出門,所有舉動都能數(shù)字化,并且被捕捉記錄。這些高科技手段同時也將一個小小的無人便利店變成了對消費者消費行為進行科學實驗的“實景實驗室”。
綜上所述,進店(生物識別技術)——選購(圖像識別技術)——結算(RFID技術、生物識別技術),環(huán)環(huán)相扣,和安防密不可分!
除了無人便利店的工作原理之外,其防盜也和安防息息相關。
無人便利店多為小型店鋪。因為這些便利店營業(yè)額通常較小,人力成本占比高。而大型商超由于營業(yè)額巨大,人力成本帶來的影響相對較小,它們的主要痛點在于供應鏈和采購系統(tǒng)。此外,大型商超的消費者結構也較為復雜,包含許多老年人,他們對于無人結算系統(tǒng)這種新技術接受度較低。同時,圖像識別技術在小范圍場景下,高資本、高技術的投入和其準確率的相關是可以接受的,一旦面積擴大,勢必面臨著成本高、準確率下降等問題。所以,對無人售貨系統(tǒng)需求最迫切的是小型便利店,而小型店鋪恰好是安防行業(yè)的重要市場,而無人便利店更為特殊的地方在于,其運營模式完全依賴于消費者的誠信行為,因此風險也相對更高,對于安防的需求也會更高。
三、無人超市的落地軟肋
無論是無人超市,還是無人便利店,或者其它的無人零售店和共享零售點。既然是無人值守,自助購物,那么用戶進店、選物、出店(結帳)整個過程都有智能方案的系統(tǒng)支撐。
大體上說,無人商店有三種技術方案及其軟硬件配置。第一種是采用機器視覺、生物識別、傳感器融合技術和設備部署,解決用戶識別、商品識別和智能收銀;第二種是采用成熟的RFID標簽識別技術和設備部署,解決商品識別、智能收銀;第三種是采用更低成本的二維碼技術,解決商品識別、智能收銀。
無人商店無論采用何種整體解決方案,其所面臨的被盜風險普遍是部署智能攝像頭、智能傳感器等。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