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簡稱NFC)通信,是一種新興的技術,使用了NFC技術的設備(例如移動電話)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況下進行數(shù)據(jù)交換,是由非接觸式射頻識別(RFID)及互連互通技術整合演變而來的,通過在單一芯片上集成感應式讀卡器、感應式卡片和點對點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動終端實現(xiàn)移動支付、電子票務、門禁、移動身份識別、防偽等應用。
技術背景
在2003年,索尼(sony)公司和當時的飛利浦(philips)半導體(現(xiàn)恩智浦NXP半導體)進行合作,雙方聯(lián)合對外發(fā)布了一種兼容IS014443非接觸式卡協(xié)議的無線通訊技術,取名為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具體通信規(guī)范稱作NFCIP-1規(guī)范。在發(fā)布NFC技術沒多久,雙方向歐洲計算機制造商協(xié)會(ECMA)提交標準草案,申請成為近場通信標準并很快被認可為ECMA.340標準,緊接著借助ECMA向ISO/ IEC提交了標準申請并最終被認可為ISO/IECl8092標準。
NFC終端主要有三種工作模式:
1. 主動模式
在主動模式下NFC終端可以作為一個讀卡器,發(fā)出射頻場去識別和讀/寫別的NFC設備信息。
2. 被動模式
這個模式正好和主動模式相反,此時NFC終端則被模擬成一張卡,它只在其他設備發(fā)出的射頻場中被動響應,被讀/寫信息。
3. 雙向模式
在此模式下NFC終端雙方都主動發(fā)出射頻場來建立點對點的通信。相當于兩個NFC設備都處于主動模式。
支持NFC的設備可以在主動或被動模式下交換數(shù)據(jù)。在被動模式下,啟動NFC通信的設備,也稱為NFC發(fā)起設備(主設備),在整個通信過程中提供射頻場。它可以選擇106kbps、212kbps或424kbps其中一種傳輸速度,將數(shù)據(jù)發(fā)送到另一臺設備。另一臺設備稱為NFC目標設備(從設備),不必產生射頻場,而使用負載調制技術,即可以相同的速度將數(shù)據(jù)傳回發(fā)起設備。
目前,我們誰常見的NFC工作模式就是被動模式。例如,刷手機乘公交、購物等,這些都是將NFC終端則模擬成一張卡片,它只在其他設備發(fā)出的射頻場中被動響應。主動模式常見于讀取NFC標簽信息等,雙向模式多信息交換,例如交換名片。
主動模式和被動模式下激活協(xié)議的流程
被動模式下激活協(xié)議的流程如下圖
主動模式下激活協(xié)議的流程如下圖
-
RFID
+關注
關注
388文章
6199瀏覽量
238625 -
讀卡器
+關注
關注
2文章
419瀏覽量
39493 -
nfc
+關注
關注
59文章
1633瀏覽量
180999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NFC主動和被動點對點通信參考設計
![<b class='flag-5'>NFC</b><b class='flag-5'>主動</b>和<b class='flag-5'>被動</b>點對點通信參考設計](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6/7A/wKgZomUMPfyAGvy5AAB74SZDj2w434.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