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迅猛發(fā)展,必將推動我們進入科幻時代。
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非常多,其中最大憂慮,來自于人工智能與人工之間的矛盾。
當人工智能時代徹底來臨,我們會失業(yè)嗎?
無論是歷史課本還是歷史老師,都會告訴我們這個鐵律:
每一次工業(yè)革命,帶來技術革新,在創(chuàng)造一些新工作崗位的同時,也會淘汰一些原有的工作崗位,就像有了火車汽車,馬車夫會失業(yè),電話普及之后,郵政平信就會萎縮……
根據這個規(guī)律,很多人猜測,在人工智能到來之時,那些費力氣、效率低、成本高的純體力勞動,將會成為海岸線上的沙堤,被人工智能浪潮第一波沖倒。
過去200年,是知識時代,是科技時代。
未來100年,是人工智能時代,這個時代肯定會到來,這個趨勢誰都躲不過去。
機器將會取代過去200年來,很多技術和科技,從而奠定智慧大時代。
馬云曾經語出驚人,“30年后,你的孩子將無工作可做?!?/p>
“世界經濟論壇/WEF”也曾經發(fā)布報告,在2021年之前,全球勞動力市場將出現顛覆性變革,總體來說就是“機器換人”,用自動化取代勞動密集型崗位。
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崛起,將導致全球15個主要國家的就業(yè)崗位減少710萬個左右,波及范圍從制造業(yè)到服務業(yè),上千萬人不得不面對失業(yè)。
其中,美國將有47%的就業(yè)崗位,被機器所取代,而對于我們來說,因為自動化而取消的崗位,比例有可能高達77%。
人類制造出來的機器,會讓人類失去自己的工作這個已成為共識。
然而,這個觀點突如其來地,發(fā)生大反轉!
如果說人工智能將淘汰崗位、令人失業(yè),我們可能很自然想到,AI將代替一些“低技術”崗位,真是這樣嗎?
是真是假,我們還要從蘋果公司說起。
手機生產向來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如果能夠利用人工智能,輔助手工工作,進而用人工智能,代替人工崗位,其中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從2012年開始,蘋果公司就在加州桑尼維爾市,組建了一個秘密實驗室,集結了美國最出色的人工智能和自動化專家,來解決手機生產線上“機器換人”的問題。
沒想到如今過去八年,這個團隊依舊沒有徹底解決擰螺絲的問題。
擰螺絲,對于手工來說,是最基本工作,但是,在人工智能領域,建造一個能固定手機螺絲的機器人,已經是最難的挑戰(zhàn)了。
因為,手機螺絲非常小,機器人可以利用多個工業(yè)相機,把螺絲和螺絲孔對準,卻無法根據螺絲行進過程中的阻力,來判斷需要使用的力度,結果要么松要么緊,甚至直接把螺絲擰到報廢。
擰螺絲,是基礎手工工作,對機器人來說已經任重道遠,那么,其他更復雜、更具技術性的工作,什么時候才能看到前景?
當然,這并不代表人工智能“華而不實”,因為在另外一個領域,它們已經發(fā)起沖鋒,向來代表著高知、高端、高收入的華爾街,成為人工智能展現實力的戰(zhàn)場,。
自從股票和交易趨于電子化之后,已經淘汰了大量手工交易員,現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應用,將剝奪研究員和分析師的工作機會。
高盛集團曾經做過一項測試,同一項分析報告,分別交給AI和分析師來完成。
結果年薪平均在35 萬至 50 萬美元的分析師們,至少要花40小時,完成這份報告,而AI只需要8~10分鐘,至于準確率和完成度,就更沒有可比性了。
人工智能對金融業(yè)的沖擊,是不言而喻的,意識到AI的超強能力后,包括高盛集團在內,瑞士信貸集團、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等等金融界巨頭,都在逐步削減雇員數量,預計在未來五年里,減員幅度會達到35%~50%。
最近幾年來,全世界經濟形勢并不樂觀,而各位金融大佬依舊賺得盆滿缽盈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力成本轉化來的利潤。
確實,人工智能正在摧毀更多工作崗位,這句話說得沒錯,也很實在,但是,誰會是被替代的那個,誰是AI時代“最沒用的人”,還真說不定!
責任編輯:tzh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711瀏覽量
270515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791瀏覽量
240584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