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識別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現狀
1. 應用場景。作為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特征來源,虹膜具有三個明顯的優(yōu)點 :穩(wěn)定性、唯一性和易用性。為準確確定對象身份,虹膜識別技術需要通過特定的采集設備和相應的算法設計,對其虹膜特征進行采集、分析、匹配,并進一步得出結論。目前,虹膜識別技術主要有三類應用場景 :一是銀行內控。在銀行金庫、機房、會計檔案中心、柜臺內室等嚴格限制出入的重要區(qū)域,使用虹膜識別技術來實現身份認證,防止無關人員進入重要地點。在銀行內部業(yè)務管理系統(tǒng)中,使用虹膜識別技術對各級管理員進行人員、身份、權限匹配,提高內部風控水平,保證業(yè)務管理系統(tǒng)安全運行。利用虹膜識別的唯一性和活體判別技術可以有效識別員工出勤情況,提高內控管理效率。二是支付結算。支付結算業(yè)務在線上、線下、移動終端的快速發(fā)展對身份識別的準確性、安全性、便捷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針對這種需求,許多企業(yè)都推出了自己的支付結算虹膜識別解決方案,如聚虹光電推出的雙目雙攝像頭的個人信息安全產品,可以在零點幾秒的時間里完成支付認證操作 ;三星、富士通在手機上集成的虹膜識別設備,為虹膜識別技術在移動支付領域的進一步應用做好了鋪墊。三是自助設備。在銀行自助設備上使用虹膜識別代替?zhèn)鹘y(tǒng)卡 - 密方式進行用戶身份驗證。該方式要求用戶先在銀行前臺將虹膜信息注冊到銀行交易系統(tǒng)內,并與用戶銀行賬戶進行綁定,之后在任何一臺部署了虹膜識別設備的自助設備上均可實現無卡辦理自助業(yè)務。
2. 市場概況。一是生物識別技術市場發(fā)展迅速。根據前瞻產業(yè)研究院發(fā)布的全球生物識別報告顯示,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guī)模從 2007 年的全年產值 30 億美元到 2018 年的 168 億美元,整體復合年均增速近 20%。根據 IBG(國際生物特征識別集團)的報告顯示,預計未來數年內該市場將保持年均 22.3% 的增速。據 Tractica 預測,2025 年全球生物識別技術市場收入將達到 151 億美元。二是虹膜識別技術開始發(fā)力。企業(yè)級市場虹膜識別終端設備出貨量來看,2016 年全球出貨量約為1070 萬臺,預計到 2025 年這個數字將達到 6000 萬臺,對應相關年份的市場規(guī)模為 6.77 億美元和 41 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 19.1%。三是國內企業(yè)逐漸掌握核心技術。盡管國內企業(yè)在虹膜識別技術領域起步較晚,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相關領域科研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下,部分企業(yè)已經掌握了虹膜識別技術領域核心技術,并能夠提供基于我國虹膜識別核心技術的應用解決方案及產品。目前,聚虹光電和中科虹霸是國內掌握核心技術的高端系統(tǒng)集成方案的主要供應商。四是虹膜識別技術市場前景廣闊。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 國家安全部門、軍隊門禁控制、金融安全管理、礦山安全生產等虹膜識別技術系統(tǒng)傳統(tǒng)用戶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而隨著虹膜識別技術在消費級終端上的普及,整個虹膜識別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內迅猛增長。據美國智庫 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 報告,預計到 2020 年虹膜識別技術占整個生物識別技術的市場份額將達到 16%, 增長勢頭極為迅猛。
3. 政策法規(guī)標準支持。為規(guī)范包括虹膜識別技術在內的生物識別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我國于 2011 年以國標形式發(fā)布了由人民銀行提出的《GB/T 27912-2011 金融服務生物特征識別安全框架》,對于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作為金融業(yè)本地或遠程訪問保護手段的做法提出規(guī)范性要求。2017 年頒布的《網絡安全法》以法律條文的方式明確提出要推動不同電子身份認證之間的互認,并嚴格保證用戶個人身份信息安全的要求。由立標到立法的進步表明我國已將信息系統(tǒng)、數據、應用安全提高到了與社會安全穩(wěn)定相同的高度。
虹膜識別技術金融應用的風險與挑戰(zhàn)
1. 虹膜識別技術仍有待完善。虹膜識別技術目前仍存在部分問題亟待解決,一是異質多源圖像識別水平需要提高,隨著虹膜識別應用在企業(yè)和個人應用市場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對于遠距離、多目標、不同清晰度、不同光照度,不同像素數的所謂異質多源圖像處理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二是抗干擾能力仍需加強,不斷增長的用戶數量使得虹膜識別系統(tǒng)要面對更為復雜的識別環(huán)境,需要最大限度地排除被識別對象因佩戴或使用框架式眼鏡、隱形眼鏡、假體等物品對識別過程造成的干擾,提高識別的準確性。三是識別速度與識別質量難以兼顧, 如果一味強調用戶體驗,提高通過率,降低識別質量,容易給交易帶來較大的風險隱患。四是目前虹膜識別應用場景和應用規(guī)模不高,虹膜信息庫數據量較少,虹膜識別模型訓練樣本少, 人群覆蓋不全面,導致識別模型的識別能力有待提高。
2. 個人信息保護工作任重道遠。一是用戶虹膜特征易被采集與使用。虹膜處于眼球的前端中部,時時暴露在攝像設備采集范圍內,一旦用戶的虹膜信息被無感采集,將危及用戶使用虹膜識別技術綁定的一系列個人資產,產生個人信息泄露甚至財產損失的問題。二是隨著虹膜識別技術在民用市場,尤其是移動終端上的大規(guī)模應用,用戶的虹膜數據將被存儲在多個安全管理水平不盡相同的應用數據庫中,一旦某個應用數據庫的數據泄露,犯罪分子可以使用相關虹膜數據進行撞庫, 導致用戶個人信息和財產損失。三是用戶虹膜信息集中存儲、傳輸將帶來極大的安全風險隱患,存儲有大量個人虹膜信息的數據庫一旦被攻破,將導致大規(guī)模的信息泄露,極易引發(fā)系統(tǒng)性風險。
3. 虹膜識別應用需繼續(xù)推廣。一是虹膜識別技術的普適性問題依然存在。在機構端,虹膜識別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涉及從算法、軟件、相關設備的零部件設計生產、與金融相關應用場景進行整合等環(huán)節(jié),整體實施技術難度大,成本較高。在應用端,隨著文化層次和年齡的不同,群眾對虹膜識別技術的接受度存在較大差異。另外,部分群眾對于虹膜識別技術了解較少,使用顧慮大,抵觸心理嚴重。二是相關的標準、法律仍沒有完全覆蓋虹膜識別系統(tǒng)的設計、開發(fā)、使用、維護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沒有對虹膜識別系統(tǒng)全生命周期進行完整的規(guī)范,亦未明確相關行為的合法性。
虹膜識別技術金融應用的思考
針對上述問題與挑戰(zhàn),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力促虹膜識別技術向前邁進。
1. 技術開發(fā)與場景挖掘同步推進。一是要繼續(xù)推動虹膜識別關鍵環(huán)節(jié)技術進步,提高對于異質多源數據的識別能力、對抗假體攻擊的能力,根據應用場景對于安全性的要求不同, 靈活平衡好識別速度與識別質量之間的關系。二是要深入探索虹膜識別與金融應用的交集,豐富應用場景,使虹膜識別技術在個人移動金融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使虹膜識別產業(yè)進入規(guī)模與數據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三是要促進虹膜識別技術與其他安全技術的融合,建立多種生物特征交叉認證體系,充分發(fā)揮各生物特征技術的優(yōu)點及長處,提高相關金融業(yè)務安全性。
2. 筑牢個人信息保護防線。一是要明確虹膜數據在采集、使用各環(huán)節(jié)的安全管理要求,建立虹膜數據采集地點、時間、采集機構與生物特征數據的強關聯性,嚴禁任何機構和個人私自對用戶虹膜數據進行無感采集和使用。二是要做好虹膜特征數據的存儲和傳輸保護,通過數據加密、數據脫敏、分散存儲等技術手段,對用戶原始生物特征數據嚴加保護,全面保證用戶的虹膜特征信息的安全。三是應開展生物特征識別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虹膜特征數據等生物特征數據統(tǒng)一管理、維護、使用,進一步統(tǒng)一生物數據的采集使用標準,用制度來保證生物特征數據使用的安全性。
3. 健全虹膜識別管理體系。一是在法律層面,應持續(xù)推進立法,出臺適應包括虹膜識別技術在內的生物識別技術的法律法規(guī),明確技術開發(fā)、整合、應用各方在信息數據安全保護等方面的權責,同時應提高執(zhí)效率,加大對違法現象的懲處力度。二是在標準方面,應堅持標準先行,通過分布有關標準, 規(guī)范和完善虹膜識別技術的全生命周期各環(huán)節(jié)的安全管理要求,完善虹膜識別技術管理體系。三是在管理制度方面,應積極平衡創(chuàng)新與安全的關系,探索建立新技術創(chuàng)新應用管理制度, 勇于試水,通過小范圍試點及早發(fā)現隱患并加以規(guī)避。
責任編輯:tzh
-
生物識別
+關注
關注
3文章
1210瀏覽量
52629 -
虹膜識別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16瀏覽量
6740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人臉識別技術在安全監(jiān)控中的應用
語音識別技術在醫(yī)療領域的應用
國產工控機驅動金融行業(yè)發(fā)光發(fā)大,賦能金融領域的穩(wěn)定與創(chuàng)新
深度識別人臉識別有什么重要作用嗎
探討IP查詢技術在金融行業(yè)的深度應用
圖像檢測與識別技術的關系
RFID射頻識別中的高頻HF
Fujitsu PalmSecure 手掌靜脈識別原理
![Fujitsu PalmSecure 手掌靜脈<b class='flag-5'>識別</b>原理](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5/66/wKgaomXz46eAHmqEAAAvjfmcRsI582.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