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提出Purple Fringe的成因問題——主要是Lens的原因,還是主要是sensor的原因?
在大話成像技術論壇上有一些網(wǎng)友貢獻了他們的經(jīng)驗。
光學工程師Dming999的觀點是Purple Fringe與鏡頭色差強相關,與sensor弱相關。鏡頭656-430nm的色差如果控制的好,會比較大概率減小紫邊。
boost1995提供了Imatest的說法,imatest認為Purple Finge與鏡頭無關,是因為sensor的高飽和像素溢出到周圍未飽和的像素位置導致的。
我個人不完全同意Imatest的觀點。首先紫邊肯定是sensor高亮區(qū)域G像素飽和,而紅藍像素未飽和,所以才呈現(xiàn)出紫色,這個觀點沒錯;但是同一個sensor搭配不同的鏡頭會呈現(xiàn)出‘有無紫邊’或者‘紫邊大小的不同’,所以不能說紫邊跟鏡頭沒有關系。最終圖像的紫邊也跟ISP的圖像處理算法有關,當然我們現(xiàn)在討論的是原生圖像,所以跟ISP的關系先不做討論。
除了紫邊,我們常遇到的還有紫暈(Purple Flare)。
關于Purple Flare的成因比較確定,包括鏡頭/模組內部的光線反射,雜波散射,光圈邊緣的散射,鏡頭的roughness以及模組內的灰塵都是產(chǎn)生Purple Flare的因素。各種因素導致高角度入射光不僅激發(fā)了正確位置的PhotoDiode,也激發(fā)了其周圍PD,最終形成彩色光暈,如下圖所示。
這也就是所謂的Optical Crosstalk。為什么大多Chromatic Flare都呈現(xiàn)為紫色呢?這是因為對RGGB CFA而言,G通道的color filter比R,B通道的color filter透明度更高,因此高角入射光線可以相對更多穿過G filter被R,B對應像素吸收。這樣就會導致這些位置的R/G,B/G ratio比那些正常位置的數(shù)值更高,經(jīng)過白平衡,CCM之后在最終圖像上呈現(xiàn)出紫色/粉色的光暈。
對于在車載或者機器視覺領域,采用RCCB,RYYCy之類CFA的sensor的應用,由于C或者Y filter的透明度比G更高,發(fā)生這種Chromatic Flare的機會更大。
改善ChromaticFlare的方法既會從光學角度出發(fā):改善鏡頭和模組,也會從sensor pixel設計的角度盡量隔絕光線的Crosstalk。
比如加入金屬隔離墻(Separation Gird),隔離高角度光的Crosstalk,如下圖。
或者采用deep trench isolation(DTI),也就是在像素更深的位置裝金屬以隔絕光線Crosstalk,下圖為backsidedeep trench isolation。
那么在sensor選型階段,如何判斷哪一個sensor抗crosstalk的能力更好呢?
通過sensor的Spectral Characterizaiton可以看到在某入射角度下各個顏色通道像素的QE響應曲線,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出,在30°入射光條件下,RGGB sensor,加入CG(Composite Grid)技術,與再加入BDTI技術的RGB QE曲線。
很明顯后者的R G B QE響應分離度更高,Crosstalk得到了改善。
原文標題:紫邊/紫暈與圖像傳感器的關系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481瀏覽量
757075
原文標題:紫邊/紫暈與圖像傳感器的關系
文章出處:【微信號:WW_CGQJS,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CMOS傳感器的圖像處理能力
盤點圖像傳感器選型八大要點
CMOS圖像傳感器的優(yōu)缺點
索尼圖像傳感器芯片有哪些
圖像傳感器芯片的發(fā)展趨勢是什么?
圖像傳感器功能作用及其使用場景
圖像傳感器的參數(shù)有哪些
圖像傳感器的探測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圖像傳感器的原理是什么?
圖像傳感器是依靠什么感光的
熱電阻溫度傳感器溫度與阻值的關系
一文讀懂圖像傳感器的選型
![一文讀懂<b class='flag-5'>圖像</b><b class='flag-5'>傳感器</b>的選型](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2/71/wKgaoma1z9uAJo4nAAKYHfyYpxc196.gif)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