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上,欣旺達有著5-10年的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欣旺達現在的電池能量密度能做到300Wh/kg,以后還會向著更高的400Wh/kg、450Wh/kg、500Wh/kg的目標邁進?!毙劳_副總裁梁銳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1)云論壇期間,接受電池中國網等媒體采訪時表示。
梁銳談道,從現在的高鎳體系,到硅負極體系、金屬負極體系、固態(tài)電池體系,欣旺達的電池技術路徑是不斷地向前發(fā)展。“實際上,整個新能源行業(yè)都在往這個方向努力,就看誰能夠真正將其產業(yè)化。”梁銳說。
布局固態(tài)電池,堅持高端定位
在梁銳看來,任何一個電池企業(yè)要想實現長期的發(fā)展,一定要有足夠強的后勁,要有穩(wěn)定的戰(zhàn)略定力,而且能夠準確抓住有利于企業(yè)發(fā)展的機遇。據梁銳介紹,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欣旺達一直堅持高端定位戰(zhàn)略。
事實上,從訂單與合作項目來看,欣旺達的不少客戶都是來自海外。據了解,欣旺達于2019年4月收到雷諾-日產聯盟的供應商定點信,相關車型未來七年的需求預計達115.7萬臺,保守預計訂單金額將超過百億元。2020年6月,日產又宣布將與欣旺達合作共同為e-POWER系統開發(fā)下一代車載電池。
“在技術上,我們不輸于任何其他國內的競爭對手,或者其他的鋰電池的同行?!绷轰J表示,欣旺達給日產-雷諾做的混合動力電池在國內是領先的,只不過行業(yè)可能更關注純電動汽車電池,“實際上,混合動力汽車電池做起來比純電動汽車電池難度更高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國內領先的鋰電池生產企業(yè),欣旺達在固態(tài)電池方面也已經有多年布局。從電池技術未來的發(fā)展來看,固態(tài)電池要解決的就是當下電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的痛點。梁銳談道,業(yè)內普遍認為固態(tài)電池會在2025年-2030年基本上可以實現商用。
“不起火電池包”已經可以裝車
如何保障電池安全一直是行業(yè)非常重視的課題。2020年年底,網絡上流傳的“不起火的欣旺達方案”視頻引發(fā)業(yè)內廣泛關注,“不起火電池包”也迅疾成為行業(yè)熱詞。在采訪中,梁銳也表達了對動力電池安全的看法。
梁銳認為,“我們電池人有兩個東西一定要堅持。”第一,追求高能量密度是電池人的宿命,做電池就要做得越來越高。但是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是一個相互的矛盾,如果不能協調好這一對矛盾,推出沒有驗證的或者可靠性不強的電池,就會帶來安全隱患。
第二,電池人一定要做良心電池?!叭绻姵夭荒艿玫桨踩系谋WC,不能100%避免給消費者造成傷害,還是不要那么急于把它商用的好。”梁銳說道。
梁銳介紹說,安全電池不是一個噱頭,是欣旺達多年來一直堅持的一個解決方案。欣旺達不起火電池包的推出,實際上是一個水到渠成的成果。目前,欣旺達的不起火電池方案已經完全可以進入實用階段,給客戶裝車使用。
據介紹,欣旺達是從本征安全、被動安全、主動安全三個方面來實現電池包不起火的。在本征安全方面,不管是高鎳還是中鎳電池,無論是從原材料選用還是工藝和配方,都經過多次驗證選擇最好的一個體系。被動安全方面,主要聚焦于電池包的設計,包括排煙煙道、傳感器等以實現熱阻隔。主動安全方面,利用云計算、云平臺能夠對電池實現提前預警,將可能有安全隱患的電池檢測出來。
“我們講到本征安全、被動安全、主動安全,這三個方面只要思路是對的,你要找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是完全可以保證電池是不會著火的。”梁銳說道。
責任編輯:xj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202瀏覽量
232595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51瀏覽量
77967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621瀏覽量
108033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欣旺達:越南再建一座電池工廠
欣旺達榮獲四項可持續(xù)發(fā)展大獎
欣旺達:已具備低空飛行器電池研發(fā)生產能力
欣旺達動力布局超充技術,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效率
欣界能源發(fā)布“獵鷹”鋰金屬固態(tài)電池
欣旺達布局越南,加速海外鋰電池產能建設
欣旺達計劃投資越南公司,專注于電芯、SiP及電池生產制造
瑞薩電子與欣旺達攜手共創(chuàng)電動汽車BMS與網關新篇章
超充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欣旺達動力閃充電池3.0重磅發(fā)布!
共謀新發(fā)展 | 欣旺達與中廣核集團高層會面
![共謀新發(fā)展 | <b class='flag-5'>欣</b><b class='flag-5'>旺</b><b class='flag-5'>達</b>與中廣核集團高層會面](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D4/61/wKgZomYluaWAR1h1AALxaMIBR4o842.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