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這篇文章的同學,想必對 Docker 都不會陌生。Docker 是一種虛擬容器技術,它上手比較簡單,只需在宿主機上起一個 DockerEngine,然后就能愉快的玩耍了,如:拉鏡像、起容器、掛載數(shù)據(jù)、映射端口等等。相對于 Kubernetes(K8S)的上手,可謂簡單很多。
那么 K8S 是什么,又為什么上手難度大?K8S 是一個基于容器技術的分布式集群管理系統(tǒng),是谷歌幾十年來大規(guī)模應用容器技術的經(jīng)驗積累和升華的一個重要成果。所以為了能夠支持大規(guī)模的集群管理,它承載了很多的組件,而且分布式本身的復雜度就很高。又因為 K8S 是谷歌出品的,依賴了很多谷歌自己的鏡像,所以對于國內(nèi)的同學環(huán)境搭建的難度又增加了一層。
下面,我們帶著問題,一步步來看 K8S 中到底有哪些東西?
首先,既然是個分布式系統(tǒng),那勢必有多個 Node 節(jié)點(物理主機或虛擬機),它們共同組成一個分布式集群,并且這些節(jié)點中會有一個 Master 節(jié)點,由它來統(tǒng)一管理 Node 節(jié)點。
如圖所示:
問題一:主節(jié)點和工作節(jié)點是如何通信的呢?
首先,Master 節(jié)點啟動時,會運行一個kube-apiserver進程,它提供了集群管理的 API 接口,是集群內(nèi)各個功能模塊之間數(shù)據(jù)交互和通信的中心樞紐,并且它頁提供了完備的集群安全機制(后面還會講到)。
在 Node 節(jié)點上,使用 K8S 中的 kubelet 組件,在每個 Node 節(jié)點上都會運行一個 kubelet 進程,它負責向 Master 匯報自身節(jié)點的運行情況,如 Node 節(jié)點的注冊、終止、定時上報健康狀況等,以及接收 Master 發(fā)出的命令,創(chuàng)建相應 Pod。
在 K8S 中,Pod 是最基本的操作單元,它與 docker 的容器有略微的不同,因為 Pod 可能包含一個或多個容器(可以是 docker 容器),這些內(nèi)部的容器是共享網(wǎng)絡資源的,即可以通過 localhost 進行相互訪問。
關于 Pod 內(nèi)是如何做到網(wǎng)絡共享的,每個 Pod 啟動,內(nèi)部都會啟動一個 pause 容器(google的一個鏡像),它使用默認的網(wǎng)絡模式,而其他容器的網(wǎng)絡都設置給它,以此來完成網(wǎng)絡的共享問題。
如圖所示:
問題二:Master 是如何將 Pod 調(diào)度到指定的 Node 上的?
該工作由 kube-scheduler 來完成,整個調(diào)度過程通過執(zhí)行一些列復雜的算法最終為每個 Pod 計算出一個最佳的目標 Node,該過程由 kube-scheduler 進程自動完成。常見的有輪詢調(diào)度(RR)。當然也有可能,我們需要將 Pod 調(diào)度到一個指定的 Node 上,我們可以通過節(jié)點的標簽(Label)和 Pod 的 nodeSelector 屬性的相互匹配,來達到指定的效果。
如圖所示:
關于標簽(Label)與選擇器(Selector)的概念,后面會進一步介紹
問題三:各節(jié)點、Pod 的信息都是統(tǒng)一維護在哪里的,由誰來維護?
從上面的 Pod 調(diào)度的角度看,我們得有一個存儲中心,用來存儲各節(jié)點資源使用情況、健康狀態(tài)、以及各 Pod 的基本信息等,這樣 Pod 的調(diào)度來能正常進行。
在 K8S 中,采用 etcd 組件作為一個高可用強一致性的存儲倉庫,該組件可以內(nèi)置在 K8S 中,也可以外部搭建供 K8S 使用。
集群上的所有配置信息都存儲在了 etcd,為了考慮各個組件的相對獨立,以及整體的維護性,對于這些存儲數(shù)據(jù)的增、刪、改、查,統(tǒng)一由 kube-apiserver 來進行調(diào)用,apiserver 也提供了 REST 的支持,不僅對各個內(nèi)部組件提供服務外,還對集群外部用戶暴露服務。
外部用戶可以通過 REST 接口,或者 kubectl 命令行工具進行集群管理,其內(nèi)在都是與 apiserver 進行通信。
如圖所示:
問題四:外部用戶如何訪問集群內(nèi)運行的 Pod ?
前面講了外部用戶如何管理 K8S,而我們更關心的是內(nèi)部運行的 Pod 如何對外訪問。使用過Docker的同學應該知道,如果使用 bridge 模式,在容器創(chuàng)建時,都會分配一個虛擬 IP,該 IP 外部是沒法訪問到的,我們需要做一層端口映射,將容器內(nèi)端口與宿主機端口進行映射綁定,這樣外部通過訪問宿主機的指定端口,就可以訪問到內(nèi)部容器端口了。
那么,K8S 的外部訪問是否也是這樣實現(xiàn)的?答案是否定的,K8S 中情況要復雜一些。因為上面講的 Docker是單機模式下的,而且一個容器對外就暴露一個服務。在分布式集群下,一個服務往往由多個 Application 提供,用來分擔訪問壓力,而且這些 Application 可能會分布在多個節(jié)點上,這樣又涉及到了跨主機的通信。
這里,K8S 引入了 Service 的概念,將多個相同的 Pod 包裝成一個完整的 service 對外提供服務,至于獲取到這些相同的 Pod,每個 Pod 啟動時都會設置 labels 屬性,在 Service 中我們通過選擇器 Selector,選擇具有相同 Name 標簽屬性的 Pod,作為整體服務,并將服務信息通過 Apiserver 存入 etcd 中,該工作由 Service Controller 來完成。同時,每個節(jié)點上會啟動一個 kube-proxy 進程,由它來負責服務地址到 Pod 地址的代理以及負載均衡等工作。
如圖所示:
問題五:Pod 如何動態(tài)擴容和縮放?
既然知道了服務是由 Pod 組成的,那么服務的擴容也就意味著 Pod 的擴容。通俗點講,就是在需要時將 Pod 復制多份,在不需要后,將 Pod 縮減至指定份數(shù)。K8S 中通過 Replication Controller 來進行管理,為每個 Pod 設置一個期望的副本數(shù),當實際副本數(shù)與期望不符時,就動態(tài)的進行數(shù)量調(diào)整,以達到期望值。期望數(shù)值可以由我們手動更新,或自動擴容代理來完成。
如圖所示:
問題六:各個組件之間是如何相互協(xié)作的?
最后,講一下 kube-controller-manager 這個進程的作用。我們知道了 ectd 是作為集群數(shù)據(jù)的存儲中心, apiserver 是管理數(shù)據(jù)中心,作為其他進程與數(shù)據(jù)中心通信的橋梁。而 Service Controller、Replication Controller 這些統(tǒng)一交由 kube-controller-manager 來管理,kube-controller-manager 作為一個守護進程,每個 Controller 都是一個控制循環(huán),通過 apiserver 監(jiān)視集群的共享狀態(tài),并嘗試將實際狀態(tài)與期望不符的進行改變。關于 Controller,manager 中還包含了 Node 節(jié)點控制器(Node Controller)、資源配額管控制器(ResourceQuota Controller)、命名空間控制器(Namespace Controller)等。
如圖所示:
總結
本文通過問答的方式,沒有涉及任何深入的實現(xiàn)細節(jié),從整體的角度,概念性的介紹了 K8S 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其中使用相關的包括有:
Node
Pod
Label
Selector
Replication Controller
Service Controller
ResourceQuota Controller
Namespace Controller
Node Controller
以及運行進程相關的有:
kube-apiserver
kube-controller-manager
kube-scheduler
kubelet
kube-proxy
pause
-
谷歌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202瀏覽量
106049 -
容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499瀏覽量
22128 -
Docker
+關注
關注
0文章
492瀏覽量
11974 -
kubernetes
+關注
關注
0文章
227瀏覽量
8757
原文標題:關于 Kubernetes 架構原理,這是我看過最清晰明了的一篇
文章出處:【微信號:magedu-Linux,微信公眾號:馬哥Linux運維】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Kubernetes:構建高效的容器化應用平臺
使用 Flexus 云服務器 X 實例部署 Kubernetes 圖形化管理平臺
![使用 Flexus 云服務器 X 實例部署 <b class='flag-5'>Kubernetes</b> 圖形化管理平臺](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4/9F/wKgZPGd2io-AJt67AAFCdu5cZ2o190.png)
Kubernetes的CNI網(wǎng)絡插件之flannel
寶藏級微服務架構工具合集
一文詳解Arm架構Armv9.6-A中的最新功能
![<b class='flag-5'>一</b><b class='flag-5'>文</b><b class='flag-5'>詳解</b>Arm<b class='flag-5'>架構</b>Armv9.6-A中的最新功能](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2/8E/wKgZPGdg4P-ATkKqAAAeccmXYmc758.png)
艾體寶與Kubernetes原生數(shù)據(jù)平臺AppsCode達成合作
一文看懂SoC的架構
![<b class='flag-5'>一</b><b class='flag-5'>文</b>看懂SoC的<b class='flag-5'>架構</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0/66/wKgZPGdJIByABM_KAAAhwg7WZ-w882.png)
k8s微服務架構就是云原生嗎?兩者是什么關系
Kubernetes集群搭建容器云需要幾臺服務器?
如何使用Kubeadm命令在PetaExpress Ubuntu系統(tǒng)上安裝Kubernetes集群
![如何使用Kubeadm命令在PetaExpress Ubuntu系統(tǒng)上安裝<b class='flag-5'>Kubernetes</b>集群](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D/6F/wKgaomaUsqyADbxmAAETUApXpYI091.png)
K8S學習教程一:使用PetaExpress云服務器安裝Minikube 集群
![K8S學習教程<b class='flag-5'>一</b>:使用PetaExpress云服務器安裝Minikube 集群](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7/7C/wKgaomaCXYOAaEQJAADJFRRhprM070.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