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芯傳感 ,謝謝
編輯:感知芯視界
近日,英飛凌與Archetype AI宣布,雙方已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將加快開發(fā)具備AI功能的傳感器芯片。
據悉,英飛凌將試用由Archetype AI開發(fā)的“大型行為模型”(Large Behavior Model,簡稱LBM),該模型可理解并學習復雜且非結構化的傳感器數據,并將實時數據與自然語言結合,讓人機交互更加便捷。
應用方面,英飛凌將使用Archetype AI的LBM來生成物理AI功能,以便在電視、智能揚聲器、安全攝像頭和汽車等客戶設備上運行。這些設備可以在不中斷的情況下在適當的時間自動喚醒并顯示信息。此外,用戶還可以通過手勢控制設備,設備則可以根據人們在周圍的情況選擇開啟或關閉,從而減少能耗,為低碳事業(yè)做出貢獻。
據了解,Archetype AI總部位于硅谷,是一家專注于開發(fā)Physical AI基礎模型的前沿AI企業(yè),而Physical AI是一種能夠感知、理解和推理周圍世界的新型人工智能。
在10月25日星期三的英飛凌Oktobertech論壇上,Archetype AI相關產品已有實物演示,結合毫米波雷達,該模型能夠監(jiān)測3米范圍內人和移動物體的位置、大小和速度。用戶可以使用自然語言與模型進行交互,并提出一般性問題,例如“過去10分鐘發(fā)生了什么?”或“當你看到一個人時,打開燈”。
實際上,這并不是第一款AI傳感器產品,尤其在以毫米波雷達領域中。
早在2022年3月,華為就發(fā)布了全屋智能AI超感傳感器,將24G毫米波技術運用于其全屋智能場景,可實現室內三維覆蓋,擁有靜止、微動感知能力,微動感知面積達25 平方米,準確率達99%。
通過AI,該傳感器產品可以實現如下功能:識別老人摔倒發(fā)送警報;實時識別人體活動軌跡,讓空調風避人行;監(jiān)測到靜臥時,避免聲光干擾等等。
而近年來這樣的AI+毫米波雷達產品也是陸續(xù)在發(fā)布。
在上周即11月7日,海爾旗下三翼鳥首創(chuàng)的AI靈犀人體傳感器上市。目前,國內正在布局AI+毫米波雷達的企業(yè)還包括苗米科技、精華隆、金茂綠建、森思泰克等等,芯片企業(yè)包括矽典微、隔空智能、岸達科技、矽杰微、加特蘭等等。
通過對比華為、三翼鳥、英飛凌+Archetype AI的產品,可以發(fā)現,雖然相關傳感器都實現了主動感知,但其實相關產品還有很大的進步和升級空間,也還有許多未拓展的潛在需求值得挖掘。
曾經受制于時代的限制,AI的能力一度受到消費者詬病,但如今隨著技術飛速發(fā)展,甚至在上周OpenAI還發(fā)布GPT Store這樣的平臺(可供個人定制GPT),AI應用將只受限于想象。并且,在未來,當AI能成為產品的標配時,硬件產品將經歷整體替代的階段,屆時將利好提前布局AI的企業(yè)。
-
英飛凌
+關注
關注
67文章
2227瀏覽量
139145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7文章
1055瀏覽量
64586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2595瀏覽量
3210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