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成像可以獲取目標的空間、光強以及偏振信息,由目標物體發(fā)出或反射的光線攜帶的偏振信息,可以用來推斷出目標物體的物理性質(zhì),包括折射率、表面粗糙度、介電常數(shù)等各種信息,為目標探測提供更準確的信息保障。通過獲取偏振信息的方式不同,可以將偏振成像技術分為以下幾類。
分時型偏振成像技術
此方法主要特征是偏振元件發(fā)生旋轉,其原理是利用旋轉的偏振元件來回通過成像光路,將入射光線進行偏振調(diào)制,達到分時獲取目的。最后根據(jù)得到的偏振圖像復原出斯托克斯信息。該技術發(fā)展較早,技術成熟,并且結構相對簡單成本較低,由于是分時獲取,導致系統(tǒng)的實時性探測能力較差,運動部件的加入也導致系統(tǒng)精度低的缺點。
分振幅型偏振成像技術
此方法是通過利用多通道成像的方式進行探測,利用分束器將入射光分離,將偏振光學系統(tǒng)和成像部件加到每條支路中,每個支路上的延遲器均不同,由此便可以探測到不同的偏振信息,最后再將得到的圖像復原即可獲取斯托克斯偏振圖像。該技術是同時獲取不同支路的偏振信息,具有較好的實時性、并且空間分辨率較高,但由于需要多條支路導致系統(tǒng)結構復雜、裝調(diào)較為困難,各個支路的定標精度要求較高。
分孔徑型偏振成像
該方法是利用前置光學系統(tǒng)將入射光線分為不同的孔徑,每個孔徑為一個單獨的支路,不同支路利用不同的偏振探測器來測量,最后使用同一探測器接受像面上的四幅圖像。該方法實時性較好,但是由于采用同一焦平面探測器導致系統(tǒng)空間分辨率降低,同時系統(tǒng)體積較大。
分焦面型偏振成像
該技術利用微光學偏振透鏡陣列在焦平面上集成圖像,目標完整的Stokes 信息則用探測器獲取。該技術具備較好地實時性、系統(tǒng)體積輕便小巧,但是由于引入微偏振透鏡陣列的緣故,導致空間分辨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同時會涉及到單個像元之間的配準問題,對該結構的加工工藝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快照式偏振成像
該技術將傳統(tǒng)的偏振控制元件由靜態(tài)雙折射棱鏡替換,在光學系統(tǒng)中間加入四個雙折射棱鏡使探測器上疊加許多包含Stokes 矢量信息的條紋,經(jīng)過算法復原其斯托克斯參數(shù),該方法實時性好,一次曝光便可以得到目標的全部偏振信息,并且其空間配準能力好,缺點是損失空間分辨率。
強度調(diào)制型偏振成像
該技術通過在傳統(tǒng)的光學系統(tǒng)中加入偏振控制模塊進行目標光偏振信息的獲取,由兩個多級波片和一個線偏振片構成PSIM 模塊,對入射光線進行強度調(diào)制,再配合特定的復原方法,即可在光強信息中解算出偏振信息,該技術有著實時性好,系統(tǒng)無活動部件,結構簡單,全斯托克斯矢量測量等優(yōu)點,但是由于其反演方法的原理性問題會損失偏振光譜分辨率。
-
探測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654瀏覽量
73279 -
光學系統(tǒng)
+關注
關注
5文章
244瀏覽量
18397
原文標題:各種偏振成像技術的特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光電資訊,微信公眾號:光電資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