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_牛牛在线视频国产免费_天堂草原电视剧在线观看免费_国产粉嫩高清在线观看_国产欧美日本亚洲精品一5区

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nèi)不再提示

李開復寫給中國大學生的七封信全部內(nèi)容

汽車玩家 ? 來源: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 ? 2018-04-18 15:29 ? 次閱讀

李開復老師,在微軟、在谷歌,工作、事業(yè)取得輝煌成就時,回國后,一直關注著中國大學生的成長,并能夠無私的將自己的經(jīng)驗分享,值得尊敬。下面專門整理了李開復給大學生的七封信,方便大家閱讀,相信會給大家學習、成長上有所幫助的。

給中國學生的一封信:從誠信談起

今年5月23日,比爾·蓋茨先生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支持和敦促美國政府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mào)易國待遇。文中,他特別談到了在清華大學與中國大學生那次對話的愉快經(jīng)歷以及因此而留下的深刻印象。

這篇文章令我不禁想到,在中國的這兩年來,我工作中最大的享受也是到國內(nèi)各高校與學生們進行交流。這些訪問和交流使得我有機會與成千上萬的青年學生就他們所關心的事業(yè)、前途等問題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中國學生的聰明、好學和上進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與這些青年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一些問題是大家都十分關心的。那些已經(jīng)獲得國外大學獎學金的學生,大都希望我談一談應該如何度過自己在美國的學習生涯;那些決定留在國內(nèi)發(fā)展的學生,非常關心如何確定一個正確的方向,并以最快的速度在科研和學業(yè)方面取得成功;還有那些剛剛踏進大學校門的學生,則希望我能講給他們一些學習、做人的經(jīng)驗之談。最近,更有一些學生關心網(wǎng)絡信息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希望了解美國的大學生是如何創(chuàng)業(yè)和致富的。

看到這么多雙渴求知識、充滿希望的眼睛,我突然產(chǎn)生了一種沖動,那就是給中國的學生們寫一封信,將我與同學們在交流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要對中國學生的一些忠告寫出來,幫助他們在未來的留學、工作或者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能夠人格更完美、生活更順利,事業(yè)更成功。

堅守誠信、正直的原則

我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曾有一位剛被我提拔的經(jīng)理,由于受到下屬的批評,非常沮喪地要我再找一個人來接替他。我問他:“你認為你的長處是什么?”他說,“我自信自己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訴他:“當初我提拔你做經(jīng)理,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管理經(jīng)驗和溝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學習的,但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我支持他繼續(xù)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溝通技巧方面給予他很多指點和幫助。最終,他不負眾望,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F(xiàn)在,他已經(jīng)是一個頗為成功的公司的首席技術官。

與之相反,我曾面試過一位求職者。他在技術、管理方面都相當?shù)某錾?。但是,在談論之余,他表示,如果我錄取他,他甚至可以把在原來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fā)明帶過來。隨后他似乎覺察到這樣說有些不妥,特作聲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后做的,他的老板并不知道。這一番談話之后,對于我而言,不論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我都肯定不會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和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誠實”和“講信用”。如果雇用這樣的人,誰能保證他不會在這里工作一段時間后,把在這里的成果也當作所謂“業(yè)余之作”而變成向其它公司討好的“貢品”呢?這說明:一個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人的。

在美國,中國學生的勤奮和優(yōu)秀是出了名的,曾經(jīng)一度是美國各名校最歡迎的留學生群體。而最近,卻有一些學校和教授聲稱,他們再也不想招收中國學生了。理由很簡單,某些中國學生拿著讀博士的獎學金到了美國,可是,一旦找到工作機會,他們就會馬上申請離開學校,將自己曾經(jīng)承諾要完成的學位和研究拋在一邊。這種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經(jīng)使得美國相當一部分教授對中國學生的誠信產(chǎn)生了懷疑。應該指出,有這種行為的中國學生是少數(shù),然而就是這樣的“少數(shù)”,已經(jīng)讓中國學生的名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另外,目前美國有很多教授不理會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的推薦信,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推薦信根本就出自學生自己之手,已無參考性可言。這也是誠信受到損害以后的必然結果。

我在微軟研究院也曾碰到過類似的問題。一位來這里實習的學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報告了一個非常好的研究結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結果別人卻無法重復。后來,他的老板才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了挑選,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結果的數(shù)據(jù),而舍棄了那些“不太好”的數(shù)據(jù)。我認為,這個學生永遠不可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學術突破,也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員。

最后想提的是一些喜歡貪小便宜的人。他們用學?;蚬镜碾娫挻蛩饺碎L途、多報銷出租車票。也許有人認為,學生以成績、事業(yè)為重,其它細節(jié)只是一些小事,隨心所欲地做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就是那些身邊的所謂“小事”,往往成為一個人塑造人格和積累誠信的關鍵。一些貪小便宜、耍小聰明的行為只會把自己定性為一個貪圖小利、沒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終因小失大。對于這些行為,一言以敝之,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

生活在群體之中

與大多數(shù)美國學生比較而言,中國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要相對欠缺一些。這也許是由于文化背景和教育體制的不同而造成的。今天,當我們面對一個正在走向高度全球化的社會時,生活在群體之中,做出更好的表現(xiàn),得到更多的和收獲,是尤為重要的。

表達和溝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論你做出了怎樣優(yōu)秀的工作,不會表達,無法讓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幾乎等于白做。所以,在學習階段,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個人的世界中,而應當盡量學會與各階層的人交往和溝通,主動表達自己對各種事物的看法和意見,甚至在公眾集會時發(fā)表演講,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絕不只是你的“口才”。哈佛大學的Ambady教授最近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他讓兩組學生分別評估幾位教授的授課質(zhì)量。他把這幾位教授的講課錄像帶先無聲地放兩秒鐘給一組學生看,得出一套評估結果。然后與那些已經(jīng)聽過這幾位教授幾個月講課的學生的結果進行對比,兩個小組的結論竟然驚人的相似。這表明,在表達自己思想的過程中,非語言表達方式和語言同樣重要,有時作用甚至更加明顯。這里所講的非語言表達方式是指人的儀表、舉止、語氣、聲調(diào)和表情等。因為從這些方面,人們可以更直觀、更形象地判斷你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熱情,從而獲得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

對于一個集體、一個公司、甚至是一個國家,團隊精神都是非常關鍵性的。微軟公司在美國以特殊的團隊精神著稱。象Windows 2000這樣產(chǎn)品的研發(fā),微軟公司有超過3000名開發(fā)工程師和測試人員參與,寫出了5000萬行代碼。沒有高度統(tǒng)一的團隊精神,沒有全部參與者的默契與分工合作,這項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相對來說,以前我在別的公司時也曾見到這樣的現(xiàn)象。一項工程布置下來,大家明明知道無法完成,但都心照不宣,不告訴老板。因為反正也做不完,大家索性也不努力去做事,卻花更多的時間去算計怎么把這項工程的失敗怪罪到別人身上去。就是這些人和這樣的工作作風幾乎把這家公司拖垮。

為了培養(yǎng)團隊精神,我建議同學們在讀書之余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團體的工作。在與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過程中,你們可以體會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在學習過程中,你千萬不要不愿意把好的思路、想法和結果與別人分享,擔心別人走到你前面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無助于你的成功。有一句諺語說,“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試想,如果你的行為讓人覺得“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當你需要幫忙時,你認為別人會來幫助你嗎?反之,如果你時??犊貛椭鷦e人,那你是不是會得到更多人的回報?

在團隊之中,要勇于承認他人的貢獻。如果借助了別人的智慧和成果,就應該聲明。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幫助,就應該表示感謝。這也是團隊精神的基本體現(xiàn)。

做一個主動的人

三十年前,一個工程師夢寐以求的目標就是進入科技最領先的IBM。那時IBM對人才的定義是一個有專業(yè)知識的、埋頭苦干的人。斗轉星移,事物發(fā)展到今天,人們對人才的看法已逐步發(fā)生了變化?,F(xiàn)在,很多公司所渴求的人才是積極主動、充滿熱情、靈活自信的人。

作為當代中國的大學生,你應該不再只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你應該做什么,而是應該主動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規(guī)劃它們,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幾個是唯唯諾諾、等人吩咐的人?對待自己的學業(yè)和研究項目,你需要以一個母親對孩子那樣的責任心和愛心全力投入不斷努力。果真如此,便沒有什么目標是不能達到的。

一個積極主動的人還應該虛心聽取他人的批評和意見。其實,這也是一種進取心的體現(xiàn)。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并從中汲取教訓,就不可能有更大的進步。比爾·蓋茨曾經(jīng)對公司所有員工說過:“客戶的批評比賺錢更重要。從客戶的批評中,我們可以更好地汲取失敗的教訓,將它轉化為成功的動力?!?/p>

除了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你還應該努力尋找一位你特別尊敬的良師。這位良師應該是直接教導你的老師以外的人,這樣的人更能客觀地給你一些忠告。這位良師除了可以在學識上教導你之外,還可以在其它一些方面對你有所指點,包括為人處世,看問題的眼光,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技能等等。我以前在蘋果公司負責一個研究部門時,就曾有幸找到這樣一位良師。當時,他是負責蘋果公司全球運作和生產(chǎn)業(yè)務的高級副總裁,他在事業(yè)發(fā)展方面給我的許多教誨令我終身受益。如果有這樣的人給你幫助,那你成長的速度一定會比別人更快一些。

中國學生大多比較含蓄、害羞,不太習慣做自我推銷。但是,要想把握住轉瞬即逝的機會,就必須學會說服他人、向別人推銷自己或自己的觀點。在說服他人之前,要先說服自己。你的激情加上才智往往折射出你的潛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化學反應。一般來說,一個好的自我推銷策略可以令事情的發(fā)展錦上添花。

例如,有一次我收到了一份很特殊的求職申請書。不同于已往大多數(shù)求職者,這位申請人的求職資料中包括了他的自我介紹、他對微軟研究院的向往、以及他為什么認為自己是合適的人選,此外還有他已經(jīng)發(fā)表的論文、老師的推薦信和他希望來微軟作的課題等。盡管他畢業(yè)的學校不是中國最有名的學校,但他的自我推銷奏效了。我從這些文件中看到了他的熱情和認真。在我面試他時,他又遞交了一份更充分的個人資料。最后,當我問他有沒有問題要問我時,他反問我,:“你對我還有沒有任何的保留?”當時,我的確對他能否進入新的研究領域有疑慮,于是就進一步問了他一些這方面的問題。他舉出了兩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最后,我們雇用了這名應聘者。他現(xiàn)在做得非常出色。

挑戰(zhàn)自我、開發(fā)自身潛力

我在蘋果公司工作的時候,有一天,老板突然問我什么時候可以接替他的工作?我非常吃驚,表示自己缺乏象他那樣的管理經(jīng)驗和能力。但是他卻說,這些經(jīng)驗是可以培養(yǎng)和積累的,而且他希望我在兩年之后就可以做到。有了這樣的提示和鼓勵,我開始有意識地加強自己在這方面的學習和實踐。果然,我真的在兩年之后接替了他的工作。我個人認為:一個人的領導素質(zhì)對于他將來的治學、經(jīng)商或從政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時候、任何環(huán)境里,我們都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領導才能。同時,我建議你給自己一些機會展示這方面的能力,或許象我一樣,你會驚訝自己在這一方面的潛力遠遠超過了想象中那樣。

給自己設定目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目標設定過高固然不切實際,但是目標千萬不可定得太低。在二十一世紀,競爭已經(jīng)沒有疆界,你應該放開思維,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給自己設定一個更具挑戰(zhàn)性的標準,才會有準確的努力方向和廣闊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另外,只在一所學校取得好成績、好名次就認為自己已經(jīng)功成名就是可笑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而且,不同地方的衡量標準又不一樣。所以,在訂立目標方面,千萬不要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后”的思想。

一個一流的人與一個一般的人在一般問題上的表現(xiàn)可能一樣,但是在一流問題上的表現(xiàn)則會有天壤之別。美國著名作家威廉·??思{說過:“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你更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xiàn)在的你更強?!蹦銘撚肋h給自己設立一些很具挑戰(zhàn)性、但并非不可及的目標。

在確立將來事業(yè)的目標時,不要忘了捫心自問:“這是不是我最熱愛的專業(yè)?我是否愿意全力投入?”我希望你們能夠對自己選擇所從事的工作充滿激情和想象力,對前進途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艱難險阻無所畏懼。談到對工作的熱愛,我認識的一位微軟的研究員曾經(jīng)讓我深有感觸。他經(jīng)常周末開車出門說去見“女朋友”,后來,一次偶然機會我在辦公室里看見他,問他“女朋友在哪里?”他笑著指著電腦說:“就是她呀?!睂τ诠ぷ鞯臒釔?,比爾·蓋茨也曾有過非常精彩的闡述,他說:“每天早晨醒來,一想到所從事的工作和所開發(fā)的技術將會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和變化,我就會無比興奮和激動。”

幾個月前,《北京青年報》上曾有一場探討比爾·蓋茨和保爾·柯察金誰更偉大的討論。由于從小在美國長大,我并不知道保爾和他的那些事跡。但是,我非常贊同保爾的這段名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所以,選擇一個你真心熱愛的事業(yè),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完善自我,讓自己的一生過得精彩和充實。

客觀、直接了當?shù)臏贤?/p>

有一次,一位中國的大學教授找到我,希望我?guī)退乙晃粐獾膶<以谒M織的會議上去作主題演講,末了還特意加了一句,最好是一個洋人。我很不以為然地對他說:“這個領域最具權威的人士就是在北京的一個中國人,為什么你一定要找一位洋人呢?”他表面上同意我的說法,但是他仍然請了一個美國人來作這個演講,結果效果很差。所以,我們不應該陷入盲目的崇洋情結。我們應該用客觀的眼光來判斷事物,而不是以他的膚色或他的居住地來決定。

有一句話說,“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我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有自己的眼光,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一定大多數(shù)人認可的,或某個權威說的,就是對的。不論是作學問、搞研究還是經(jīng)商,我們都不能盲從,要多想幾個為什么。

有了客觀的意見,你就應該直接了當?shù)乇磉_。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象“打太極拳”,會讓人不知所云,也會造成很多誤會。有一次,在微軟研究院工作的一位研究人員就自己所選擇的研究方向來征求我的意見,我作了一番分析,認為這個方向有不少問題,我個人認為對學術界的貢獻不大,但如果他堅持,我愿意支持他試著去做。結果他認為我這句話的意思實際上就是不允許他去做,所以他就選擇了其它的方向。后來他要出差時,負責行政事務的人告訴他,你可以選擇坐火車或者坐飛機。他認為行政人員實際上是在暗示他坐火車,因為坐飛機太貴。其實,他的猜測都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溝通方式是直接了當,而他卻在“打太極拳”。這之后,我們通過一系列的公司文化講座,讓員工們了解到:心里想什么就講什么,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F(xiàn)在,研究院里這類的誤會少了很多。

拐彎抹角,言不由衷,結果浪費了大家的寶貴時間。瞻前顧后,生怕說錯話,結果是變成謹小慎微的懦夫。更糟糕的是還有些人,當面不說,背后亂講,這樣對他人和自己都毫無益處,最后只能是破壞了集體的團結。這樣的人和作風既不能面對社會,也不可能在科學研究中走出新路,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商戰(zhàn)中脫穎而出。

希望同學們能夠做到開誠布公,敢于說“不”,這才是尊重自己思想意愿的表現(xiàn)。當然,在表達你的意見時,無論反對和批評都應是建設性的,有高度誠意的,而不是為批評而批評,為辯論而批評。我贊成的方式是提供建設性的正面的意見。在開始討論問題時,任何人先不要拒人千里之外,大家把想法都擺在桌面上,充分體現(xiàn)個人的觀點,這樣才會有一個容納大部分人意見的結論。當然,你也要學習用適當?shù)姆椒ê涂跉獗磉_你的意見,比如說不要在很多人面前讓別人難堪。這樣,你的批評才會奏效。

珍惜校園學習生活

幾天前,報紙上登出一條消息,說有中學生輟學去開網(wǎng)絡公司。我認為這并不值得提倡。對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講,在校生活是系統(tǒng)地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學習思考和解決問題方式的好機會。這些知識將成為你未來發(fā)展過程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就象建一棟高樓,如果不打好基礎是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的。

在全球范圍內(nèi),美國的研究水平無疑是世界一流的。而除了美國之外,你會發(fā)現(xiàn)英國的研究水平也是相當突出的。究其原因,其實就是語言問題。英國人可以毫無阻礙地閱讀美國乃至全球各種最新的英文研究報告和資料。這對于他們把握研究方向,跟蹤最新進展,發(fā)表研究成果都有很大的幫助。因此,英語學習對于我們作研究的人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只有加強這方面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才能適應將來的發(fā)展。我建議:學英語先學聽說,再學讀寫,而且務必在大學階段完全解決英語學習的問題。等到年齡大了,要付出的代價相比就會大得多。

除了英語之外,數(shù)學、統(tǒng)計學對理工科學生也是很重要的基礎課程,是不可忽視的。數(shù)學是人類幾千年的智慧結晶,你們一定要用心把它學好,不能敷衍了事。我今天就很后悔自己當初沒有花更多功夫把數(shù)學學得更好些。另外,計算機應用、算法編程也都是每一個工科學生應該熟悉和掌握的,它們是將來人人必須會用的工具。

科技的發(fā)展可謂日新月異。在校學習的目的,其實就是掌握最基本的學習工具和方法。將來利用這些工具和方法,再去學習新的東西。比如:上課學會了C++, 能否自己學會Java? 上課學會了HTML, 能否自己學會XML? 與其說上大學是為了學一門專業(yè),不如說是為了學會如何學習,讓自己能夠“無師自通”。

大學畢業(yè)后的前兩年,同學們聚到一起,發(fā)現(xiàn)變化都還不算大。五年后再聚到一起,變化就大多了。一些人落伍了,因為他們不再學習,不再能夠掌握新的東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社會發(fā)展的后面。如果我們要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永不落伍,那就得永遠學習。

我的老板 - Rick Rashid博士是目前微軟公司主管研究的高級副總裁,他已經(jīng)功成名就,卻始終保持著一顆學習和進取的心。現(xiàn)在,他每年仍然編寫大約50,000行程序。他認為:用最新的技術編程可以使他保持對計算機最前沿技術的敏感,使自己能夠不斷進步。今天,有些博士生帶著低年級的本科生和碩士生做項目,就自滿地認為自己已經(jīng)沒有必要再編程了。其實,這樣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

每次到清華和其它學校訪問,被問到最多的就是學生打工的問題。我認為,打工從總體來說對學生是一件好事,是拓寬視野的一種方式。例如:在研究機構打工,可以學到最新的科技;在產(chǎn)品部門打工,可以學到開發(fā)的技術和技能;在市場部門打工,可以理解商業(yè)的運作。我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打工的經(jīng)驗,但不要打一些“沒用的工”。首先要明白打工只是學生生活中的一種補充,學習才是最重要的。打工的目的是開闊眼界,不是提前上班。如果你把翻譯書本、錄入數(shù)據(jù)庫所花的時間投入學習,將來可以賺更多的錢。那些錢將遠遠超出目前打工的收入。

此外,還有一些學生受到目前退學創(chuàng)業(yè)的鼓勵,為成為中國的比爾·蓋茨和邁克爾·戴爾而中途輟學。以我的觀點,除了十分特殊的情況,我不建議在校學生退學創(chuàng)業(yè)。你所看到的那些退學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者實際上少之又少。目前,大部分學生雖有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但缺少創(chuàng)業(yè)的經(jīng)驗,所以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要成功,我建議你們先把書讀好。如果是要學習創(chuàng)業(yè)的經(jīng)驗,你完全可以利用假期的時間先去一間公司邊打工邊學。比爾·蓋茨也曾說過,“如果你正在考慮自己成立一家新公司,你應該首先明確地知道:創(chuàng)辦公司需要巨大的精力投入,要冒巨大的風險。我覺得你們不必象我,一開始就創(chuàng)辦一家公司。你應該考慮加盟其他公司并在這家公司中學習他們的工作、創(chuàng)業(yè)方法?!?/p>

你想戴一頂什么樣的博士帽

在我進入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時,系主任曾對我講,當你拿到你的博士學位時,你應該成為你所從事的研究領域里世界第一的專家。這句話對于初出茅廬的我來說簡直高不可攀,但也讓我躊躇滿志、躍躍欲試。就這樣,在經(jīng)過五年寒窗、夜以繼日的努力工作后,他所期待的結果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了。一個打算攻讀博士學位的人,就應該給自己樹立一個很高的目標。如果沒有雄心壯志,就千萬不要自欺欺人,也許經(jīng)商或從事其它工作,會有更大的成績。

在目標確立之后,我建議你為自己設計一個三年的學習和科研計劃。首先,你需要徹底地了解在相關領域他人已有的工作和成績。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做腳踏實地的工作。另外,還要不斷跟蹤這個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只有這樣,才可以把握好方向,避免重復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最有價值的研究方向上。

在學術界,人們普遍認為“名師出高徒”??梢妼熢谀愕某砷L道路中作用是多么的大。所以,你應該主動去尋找自己所研究的領域里最好的老師。除了你的老師之外,你還應該去求教于周圍所有的專家。更不要忘了常去求教“最博學的老師”- Internet!現(xiàn)在,幾乎所有的論文、研究結果、先進想法都可以在網(wǎng)上找到。我還鼓勵你直接發(fā)電子郵件去咨詢一些世界公認的專家和教授。以我的經(jīng)驗,對于這樣的郵件,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會很快給你回復。

我在攻讀博士學位時,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個小時,大量的統(tǒng)計結果和分析報告幾乎讓我崩潰。那時,同領域其他研究人員采用的是與我不同的傳統(tǒng)方法。我的老師雖然支持我,但并不認可我的研究方向。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懷疑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真的能夠成功。但終于有一天,在半夜三點時做出的一個結果讓我感受到了成功的滋味。后來,研究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導師也開始采用我的研究方法。我的博士論文使我的研究成為自然語言研究方面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工作之一。讀博士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切忌浮躁的情緒,而要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工作。也不可受一些稍縱即逝的名利的誘惑,而要200%的投入。也許你會疲勞,會懊悔,會迷失方向,但是要記住,你所期待的成功和突破也正孕育其中。那種一切都很順利,誰都可以得到的工作和結果,我相信研究價值一定不高。

從一定意義上講,一個人如果打算一輩子從事研究工作,那么從他在讀博士學位期間所形成的做事習慣、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出他未來工作的輪廓。所以,你一定要做一個“有心人”,充分利用在校的時間,為自己的將來打好基礎。

上述一些觀點,是我在與同學們交往過程中的一些感受。我希望這些建議和想法能對正在未來之路上跋涉的你們有所啟發(fā),能對你們目前的學習有所幫助?;蛟S因為觀點不同、人各有志,或許因為忠言逆耳,這封信可能無法為每一位同學所接受。但是只要一百位閱讀這封信的同學中有一位從中受益,這封信就已經(jīng)比我所作的任何研究都更有價值。我真誠地希望,在新的世紀,中國學生無論是在國內(nèi),還是國外;無論是做研究,還是經(jīng)商,都顯得更成熟一些,成功的機率更大一些。

給中國學生的第二封信:從優(yōu)秀到卓越

2003年12月

三年前離開中國時,我在《給中國學生的一封信》中,與廣大青年學生一道,討論了一些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并結合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經(jīng)歷,就青年學生如何對待機遇、學業(yè)、工作、他人、自己等問題,闡述了我的個人意見。我提出誠信和正直、主動意識、交流和溝通、努力一生學習這幾個個人素質(zhì)方面值得中國學生高度重視,

在這三年,許多中國學生,經(jīng)過電子郵件、講座后的問答、座談、和其他渠道(例如在電視節(jié)目“對話”中),常對我提到“如何成才”的問題。對于這個大家關注的問題,我整理了許多材料,集成這封“第二封信”。

在第一封信力所提到的個人素質(zhì)或“價值觀”是成材的必要的基礎。但是,除了素質(zhì)之外,成才同樣的需要領導能力(leadership)。很多人誤以為領導能力最重視的是天資、號召力、管理能力。但是,根據(jù)我個人的經(jīng)驗,和最近一些研究的結論,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成功的領導,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智商(IQ),而是你的情商(EQ)。最重要的不是要成為一個有號召力令人信服的領導,而是要成為一個有 “謙虛”、“執(zhí)著”和“勇氣” 的領導。

這“給中國學生的第二封信”是為那些希望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學習事業(yè)成功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領導藝術的人所寫的。第一部分重申了《給中國學生的一封信》中討論過的有關個人素質(zhì)的話題;第二部分闡釋了領導能力中最重要的情商;第三部分給出了卓越的領導所必須具備的、有別于普通人的基本特質(zhì)。

如何提高個人素質(zhì)

誠信和正直

一個人的人品如何直接決定了這個人對于社會的價值。而在與人品相關的各種因素之中,誠信又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微軟公司在用人時非常強調(diào)誠信,我們只雇傭那些最值得信賴的人。去年,當微軟列出對員工期望的“核心價值觀”時,誠信(honesty and integrity)被列為一位。

在我發(fā)表“第一封信”后,曾經(jīng)有一位同學問我:為什么一個公司要涉入員工的道德呢?我回答:這是為了公司自己的利益。例如,一位應聘者在面試時曾對我說,如果他能加入微軟公司,他就可以把他在前一家公司所做的發(fā)明成果帶過來。對這樣的人,無論他的技術水平如何,我都不會雇用他。他既然可以在加入微軟時損害先前公司的利益,那他也一定會在加入微軟后損害微軟公司的利益。

另外有一位同學看了“對話”后問我,為什么我會把誠信放在智慧之前呢?難道我們會去衡量員工的誠信和他們的智慧而給誠信更高的比重?其實,我們的衡量都在直接的工作目標上,并不會對誠信或智慧做直接的衡量。但是,作為第一“核心價值”,誠信是我們對員工最基本的要求。我們根本不會去雇用沒有誠信的人。如果一個員工發(fā)生了嚴重誠信的問題,他會被立刻解雇。

當一個公司這么重視誠信,員工一定更值得信賴。因此,公司對員工也能夠完全信任,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在微軟公司,公司的各級管理者都會給員工較大的自由和空間發(fā)展他們的事業(yè),并在工作和生活上充分信任、支持和幫助員工。只要是微軟錄用的人,微軟就會百分之百地信任他。和一些軟件企業(yè)對員工處處提防的做法不同,微軟公司內(nèi)的員工可以看到許多源代碼,接觸到很多技術或商業(yè)方面的機密。正因為如此得到公司的信任,微軟的員工對公司才有更強的責任心和更高的工作熱情。

培養(yǎng)主動意識

坦白地說,中國的學生和職員大多屬于比較內(nèi)向的類型,在學習和工作中還不夠主動。在學校時,學生們往往需要老師安排學習任務,或是按照老師的思路做課題研究。在公司里,中國職員常常要等老板吩咐做什么事、怎么做之后,才開始工作。此外,許多中國人并不善于推銷和宣傳自己,這恐怕和中國自古以來講求中庸的文化氛圍有很大關系。

但是,要想在現(xiàn)代企業(yè)中獲得成功,就必須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主動意識: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擔責任,主動為自己設定工作目標,并不斷改進方式和方法;此外,還應當培養(yǎng)推銷自己的能力,在領導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有了研究成果或技術創(chuàng)新之后要通過演講、展示、交流、論文等方式和同事或同行分享,在工作中犯了錯誤也要勇于承認。只有積極主動的人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競爭環(huán)境中獲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獲得真正的機會。

客觀、直接的交流和溝通

開誠布公的交流和溝通是團隊合作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人與人之間遮遮掩掩、言不由衷甚至挑撥是非的做法都會嚴重破壞團隊中的工作氛圍,阻礙團隊成員間的正常交流,并最終導致項目或企業(yè)經(jīng)營失敗。

比如,在開會討論問題的時候,與會的所有人員都應當坦誠地交換意見,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如果某個人因為考慮到某些其他因素(比如不愿反駁上級領導的意見)而在會議上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一味地唯唯諾諾,會后到了洗手間里再和別人說“其實我不同意他的觀點”,這種戴著假面具工作的人不但不能堅持自己的觀點,還會破壞公司內(nèi)部的溝通和交流渠道,對工作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

微軟公司有一個非常好的文化叫“開放式交流(Open communication)”,它要求所有員工在任何交流或溝通的場合里都能敞開心扉,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微軟開會時,大家如果意見的不統(tǒng)一,一定要表達出來,否則公司可能錯過良機。當Internet剛開始時,很多微軟的領導者不理解、不贊成花太多精力做這個“不掙錢”的技術。但是有幾位技術人員,他們不斷地提出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雖然他們的上司不理解,但是仍然支持他們“開放式交流”的權利。后來,他們的聲音很快的達到比爾“蓋茨的耳里,促成比爾改變公司方向,徹底支持Internet。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這種開放的交流環(huán)境對微軟公司保持企業(yè)活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徹底的開放式交流也有缺點。開放式交流有時會造成激烈的辯論甚至是爭吵,而吵到氣頭上有時會說出不尊重別人的語言,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微軟公司的總裁史蒂夫”鮑爾默去年在微軟的核心價值觀中,提出我們要把這種開放式交流文化改進成“開放并相互尊重(Open and respectful)”。這要求我們在相互交流時充分尊重對方。當我們不同意對方的意見時,一定要用建設性的語言提出。

挑戰(zhàn)自我、學無止境

從一名大學生到一名程序員,再到一位管理者,在軟件人才的成長歷程中,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在大學期間,我們要打好基礎,培養(yǎng)自己各方面的素質(zhì)和能力;工作以后,我們應當努力在實際工作中學習新的技術并積累相關經(jīng)驗;即使走上了管理崗位,我們也應當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軟件產(chǎn)業(yè)本身就是一個每天都會有新技術、新概念誕生,充滿了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產(chǎn)業(yè)。作為軟件產(chǎn)業(yè)的從業(yè)人員,如果只知道閉門造車、抱殘守缺,我們就必然會落伍,必然會被市場淘汰。

許多中國學生喜歡與別人競爭,但這種競爭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一種“零和游戲”,無法使自己和他人得到真正的提高。我建議大家最好能不斷和自己競爭——不要總想著勝過別人,而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斷在自身的水平上取得進步。

在學習的過程中,打好基礎最為重要。從軟件產(chǎn)業(yè)對人才的需求來看,我們必須學好數(shù)學和英語這兩門基礎學科。數(shù)學是所有工程科學的基礎,無論是軟件產(chǎn)品的開發(fā),還是軟件技術的研究,都要大量使用數(shù)學方法和數(shù)學原理。英文則是軟件行業(yè)中的國際語言,要想了解國際上軟件技術的發(fā)展趨勢,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是與國外同行進行技術交流,就必須掌握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夠在工作中熟練使用英文來解決問題。

情商和領導能力

同學們都希望增進自己的leadership skills(領導能力)。從我的經(jīng)驗和一些最近的研究結果看來,領導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所謂的“情商”( EQ)。

智商(IQ)反映人的智慧水平,情商則反映了人在情感、情緒方面的自控和協(xié)調(diào)能力。在高新技術企業(yè)中,大家都知道智慧的重要,但是情商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智商。我看過一篇文章,該文的作者調(diào)查了188個公司,他用心理學方法測試了這些公司里每一名員工的智商和情商,并將測試結果和該員工在工作上的表現(xiàn)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分析。經(jīng)過研究,該文的作者發(fā)現(xiàn),在對個人工作業(yè)績的影響方面,情商的影響力是智商的兩倍。此外,他還專門對公司中的高級管理者進行了分析。他發(fā)現(xiàn)在高級管理者中,情商對于個人成敗的影響力是智商的九倍。這說明,智商略遜他人的人如果擁有更高的情商指數(shù),也一樣可以獲得成功;反之,智商很高,但情商不足的人欠缺“領導能力”,很難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

什么是情商?

在現(xiàn)代社會,如果你只知道智商而不曉得情商的話,你至少在意識上已經(jīng)落伍了。許多心理學家早已明確地指出,單單使用智商的標準考察一個人在才智方面的表現(xiàn),并不足以準確預測這個人在事業(yè)上可能取得的成就。為了全面考察個人能力,特別是考察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適應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心理學家們提出了情商的概念。

情商主要是指那些與認識自我、控制情緒、激勵自己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等相關的個人能力。在情商所描述的各項能力因素中,自覺、同理心、自律和人際關系是四種對現(xiàn)代人的事業(yè)成敗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因素。

智商是先天賦予的,但是情商是可以培養(yǎng)的。多花功夫理解和應用這四種情商的關鍵因素。除此之外,因為情商不是自己能看清楚的,我建議可多理解別人對你的看法、多吸取別人(尤其是情商高的人)的意見。

自覺

中國人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實際上是說,社會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應當對自己的素質(zhì)、潛能、特長、缺陷、經(jīng)驗等各種基本能力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對自己在社會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心理學上把這種有自知之明的能力稱為“自覺”,這通常包括察覺自己的情緒對言行的影響,了解并正確評估自己的資質(zhì)、能力與局限,相信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等幾個方面。

我的下屬中有一個“自覺心”明顯不足的人:他雖然有一些能力,但是他自視甚高,總是對自己目前的職位不滿意,隨時隨地自吹自擂,總是不滿現(xiàn)狀。前一段時間,他認為我不識才,沒有重用他,決定離開我的組,并期望在微軟其他組中另謀高就。但是,他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不但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公司里的同事也都對他頗有微辭,認為他缺少自知之明,期望和現(xiàn)實相距太遠。最近,他沮喪地離開了公司。接替他職位的人,是一個能力很強,而且很有“自覺心”的人。雖然這個人在上一個職位工作時不很成功,但他理解自己升遷太快,愿意自降一級來做這份工作,以便打好基礎。他現(xiàn)在的確做得很出色。

簡單地說,一個人既不能對自己的能力判斷過高,也不能輕易低估自己的潛能。對自己判斷過高的人往往容易浮躁、冒進,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在事業(yè)遭到挫折時心理落差較大,難以平靜對待客觀事實;低估了自己的能力的人,則會在工作中畏首畏尾、踟躕不前,沒有承擔責任和肩負重擔的勇氣,也沒有主動請纓的積極性。無論是上述哪一種情況,個人的潛力都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個人事業(yè)也不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有自知之明的人既能夠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長,也不會刻意掩蓋自己的欠缺。談成自己的不足而向他人求教不但不會降低了自己,反而可以表示出自己虛心和自信,贏得他人的青睞。比如,當一個領導對某個職員說“在技術上你是專家,我不如你,我要多向你學習”的時候,職員不但認為這個領導非常謙虛,也一定會對這個領導更加信任,因為他理解自己的能力。

在微軟公司,大家在技術上互幫互學,在工作中互相鼓勵,沒有誰天天都擺出盛氣凌人的架子,也沒有誰自覺矮人一頭,這就自然營造出了一種坦誠、開放的工作氛圍。

有自知之明的人在工作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會輕言失敗,在工作取得成績時也不會沾沾自喜。認識自我,準確定位自我價值的能力不僅僅可以幫助個人找到自己合適的空間及發(fā)展方向,也可以幫助企業(yè)建立起各司其職、協(xié)同工作的優(yōu)秀團隊。有自知之明的人讓人感覺他是一個自信、謙虛、真誠的人。

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心理學概念,但解釋起來非常簡單:同理心指的是人們常說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做法。也就是說,在發(fā)生沖突或誤解的時候,當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在對方的處境中想一想,也許就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對方的初衷,消除誤解。我們在生活中常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這個道理。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沒有固定的公式可循,要從關心別人、體諒別人的角度出發(fā),做事時為他人留下空間和余地,發(fā)生誤會時要替他人著想,主動反省自己的過失,勇于承擔責任。只要有了同理心,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避免許多抱怨、責難、嘲笑和譏諷,大家就可以在一個充滿鼓勵、諒解、支持和尊重的環(huán)境中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對于軟件企業(yè)中的管理者來說,體現(xiàn)同理心的最重要一點就是要體諒和重視職員的想法,要讓職員們覺得你是一個非常在乎他們的領導。拿我自己來說,我在工作中不會盲目地褒獎下屬,不會動不動就給職員一些“非常好”、“不錯”、“棒極了”等泛泛的評價,但是我會在職員確實做出了成績的時候及時并具體地指出他對公司的貢獻,并將他的業(yè)績公之于眾。例如,我會給部門內(nèi)的全體職員發(fā)電子郵件說某個員工在上一周的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并詳細說明他的工作成果,列舉他的工作對于公司的重要價值,給出具體的表彰意見。這種激勵員工的方式能夠真正贏得員工的信任和支持,能夠對企業(yè)的凝聚力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同理心也是一種了解和認識他人的有效方法。我被調(diào)到新部門擔任領導職位的時候,部門中有400多名員工,我都不認識。于是,我每周選出了10名員工,與他們共進午餐。在午餐時,我詳細了解了每一個人的姓名、履歷、工作情況以及他們對部門工作的建議。這些信息對于一個部門領導來說非常重要。在午餐會后,我立即根據(jù)這10名員工對部門的建議,安排部署相關的工作,并給這10名員工一一發(fā)回反饋意見,告訴他們我的處理方法。我的計劃是在一個不長的時間里,認識并了解部門中的每一位員工,并在充分聽取員工意見的基礎上合理地安排工作。

自律

自律(Self-Regulation)指的是自我控制和自我調(diào)整的能力。這包括:自我控制不安定的情緒或沖動,在壓力面前保持清晰的頭腦;以誠實贏得信任,并且隨時都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為將影響他人。

自律對于領導者來說更為重要。作為軟件企業(yè)的領導,要管理別人,要讓下屬信服,就要先從自我做起。這是因為,領導的做法通常是大家做事的目標和榜樣,領導的每一次舉手投足都會給下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可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特別是當公司或團隊處于危急時刻,需要領導帶領大家克服困難、沖出重圍的時候,如果領導表現(xiàn)得比職員還要急躁,翻來覆去拿不定主意,大家就會對領導喪失信心,公司或團隊也會因此而走向失敗。

有一次,我見過公司里的兩個組即將被合并。第一個組的經(jīng)理缺少自律,開會時對他的隊伍說合并不是他的決定,他自己也不知下一步該怎么辦。這個經(jīng)理對未來沒有信心,并猜測自己的隊伍可能會被裁員。而第二個組的經(jīng)理則在合并后告訴他的隊伍這次合并對公司的好處。他也坦誠地說自己并不掌握所有的信息,但是他承諾會提醒上級盡快地做決定。并且,第二個經(jīng)理還告訴大家他會盡其所能,幫助每一個員工安排最合理、最公平的出路。最后的結果是,第一個組的人很快就散了,他們的經(jīng)理離開了公司,而第二個組的經(jīng)理接管了合并后的機構。

自律必須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為了表現(xiàn)所謂的“自律”而在他人面前粉飾、遮掩自己的缺點,刻意表演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只有在贏得他人信任的基礎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才能真正獲得他人的尊重和贊許。

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包括在社會交往中的影響力、傾聽與溝通的能力,處理沖突的能力、建立關系、合作與協(xié)調(diào)的能力,說服與影響的能力等等。

有些人在人際交往中的影響力是與生俱來的,他們在參加酒會或慶典的時候,只要很短的時間就能和所有人交上朋友。但也有些人并不具備這樣的天賦,他們在社交活動中常常比較內(nèi)向,寧愿一個人躲在角落里也不愿主動與人交談。

我個人就缺乏人際交往的傾向。以前,我并不認為這有什么不妥,直到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具有個人影響力的經(jīng)理為止。那個經(jīng)理沒有超人的智慧,但是他自稱他認識了公司中幾乎每一個有能力的人,并和其中的許多人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但我很快就發(fā)現(xiàn),他的這種能力對公司非常有用。比如,我需要在公司內(nèi)部選拔一些職員到我的部門工作時,我就可以從他那里獲得許多有關該職員的詳細信息;與公司其他部門協(xié)調(diào)工作時,他的人際關系網(wǎng)也可以發(fā)揮非常大的作用。從那時起,我發(fā)現(xiàn)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對于一個人,特別是一個領導者來說非常重要,我開始特別注重培養(yǎng)自己在人際關系方面的影響力。

在技術研究和開發(fā)方面,溝通和說服的能力也至關重要。比如,我們開發(fā)出了一項先進的技術,要把它變成公司的產(chǎn)品。這首先要說服公司的決策層。我們必須細心準備我們的產(chǎn)品建議書,并通過精彩的演講和現(xiàn)場展示讓領導者相信我們研究出的技術對公司來說大有裨益,讓決策層認為即將開發(fā)的產(chǎn)品可以在市場上取得成功。這些工作都需要我們具備處理人際關系、展示自己、影響他人的能力。

從優(yōu)秀到卓越

在著名企業(yè)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的《從優(yōu)秀到卓越》(中信出版社,2002年)一書中,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調(diào)查和統(tǒng)計,討論并分析了一家企業(yè)或一位企業(yè)的領導者是如何從優(yōu)秀(Good)上升到卓越(Great)的層次的。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組耗費了10.5個人年,閱讀并系統(tǒng)整理了6000多篇文章,記錄了2000多頁的專訪內(nèi)容,對1435家企業(yè)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收集了28家公司過去50年甚至更早的信息,進行了大范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何使公司和公司的管理者從優(yōu)秀跨越到卓越的令人驚異而振奮的答案。

根據(jù)吉姆·柯林斯得出的結論,優(yōu)秀的公司和優(yōu)秀的領導者很多,許多公司都可以在各自的行業(yè)里取得不俗的業(yè)績。但如果以卓越的標準來衡量公司和個人的成績,那么,能夠保持持續(xù)健康增長的企業(yè)和能夠不斷取得事業(yè)成功的領導者都非常少。一位企業(yè)的領導者在成功的基礎上,要想進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企業(yè)保持持續(xù)增長,使自己的個人能力從優(yōu)秀向卓越邁進,就必須努力培養(yǎng)自己在“謙虛”、“執(zhí)著”和“勇氣”這三個方面的品質(zhì)。

謙虛使人進步。許多領導者在工作中唯我獨尊,不能聽取他人的規(guī)諫,不能容忍他人和自己意見相左,這些不懂得謙虛謹慎的領導者也許可以取得暫時的成功,但卻無法在事業(yè)上不斷進步,達到卓越的境界。這是因為,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在瞬息萬變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中,領導者必須不斷學習,善于綜合他人的意見,否則就將陷入一意孤行的泥潭,被市場所淘汰。比爾·蓋茨就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例如,他在每一次演講結束后,請撰寫演講稿的人分析一下他的演講有哪些不足之處,以便下一次改進。

執(zhí)著是指我們堅持正確方向,矢志不移的決心和意志。無論是公司也好,還是個人也好,一旦認明了工作的方向,就必須在該方向的指引下鍥而不舍地努力工作。在工作中輕言放棄或者朝三暮四的做法都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微軟公司在Windows 95操作系統(tǒng)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比爾·蓋茨仍然堅持發(fā)展企業(yè)級的Windows NT和Windows 2000操作系統(tǒng)。這是因為,他看到了企業(yè)級市場的廣闊前景和微軟在此方面的巨大潛力。經(jīng)過幾年的發(fā)展,微軟公司的企業(yè)級操作系統(tǒng)終于在原本被Unix統(tǒng)治的市場上取得了成功,現(xiàn)在,包括個人操作系統(tǒng)在內(nèi)的所有Windows產(chǎn)品都已經(jīng)被構建在了更加安全、可靠的Windows NT架構之上。

成功者需要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挑戰(zhàn)。任何事業(yè)上的成就都不是輕易就可以取得的。一個人想要在工作中出類拔萃,就必須面對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必須正視事業(yè)上的挫折和失敗。只有那些有勇氣正視現(xiàn)實,有勇氣迎接挑戰(zhàn)的人才能真正實現(xiàn)超越自我的目標,達到卓越的境界。正如馬克·吐溫所說:“勇氣不是缺少恐懼心理,而是對恐懼心理的抵御和控制能力?!?/p>

結論

很多人認為,在IT和其他高科技領域內(nèi),西方人表現(xiàn)得更為出色,因此中國人只有吸取西方的企業(yè)文化才能獲得一席之地。的確,IT產(chǎn)業(yè)內(nèi)的一些新觀點、新理念,與中國古老的東方文化之間確實有差異(例如,西方文化直截了當?shù)臏贤ê椭鲃訁⑴c的意識)。

不過,從本文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成功所需要的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質(zhì)大多還是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在故宮里,我看到“正大光明”的匾額,其含義也就是“誠信和正直”;“學無止境”、“人貴有自知之明”、“將心比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都是中國歷來推崇的道德觀;人際關系更是在西方人公認在中國成功的秘訣;而最重要的“謙虛”、“執(zhí)著”、“勇氣”這三點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直接體現(xiàn)。因此,我認為中國人的EQ決不低于西方人,我對中國卓越的人才無比樂觀。

在今天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時代里,在軟件產(chǎn)業(yè)這個高速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的領域內(nèi),只有那些不懈努力、善于把握自己、勇于迎接挑戰(zhàn)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我個人衷心地希望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能夠在新世紀中蓬勃發(fā)展,中國的人才能夠在事業(yè)上不斷取得成功,實現(xiàn)從優(yōu)秀到卓越的跨越。

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樂

2004年5月

此前,我和中國學生的多次交流都是圍繞如何達到優(yōu)秀和卓越、如何成為領導人才而展開的。最近,在新浪網(wǎng)的**和我收到的許多電子郵件中,我發(fā)現(xiàn)更多的中國學生需要知道的不是如何從優(yōu)秀到卓越,而是如何從迷茫到積極、從失敗到成功、從自卑到自信、從惆悵到快樂、從恐懼到樂觀。

一個極端的例子是2004年2月發(fā)生在云南大學的禁禁禁事件。禁禁禁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4名同學。但從馬家爵被捕后與心理學家的對話內(nèi)容看來,他應該不是一個邪惡的人,而是一個迷失方向、缺乏自信、性格封閉的孩子。他和很多大學生一樣,迫切希望知道如何才能獲得成功、自信和快樂。

我這一封信是寫給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覺得成功遙不可及,渴望自信卻又總是自怨自艾,渴望快樂但又不知快樂為何物的學生看的。希望這封信能夠帶給讀者一個關于成功的嶄新定義,鼓勵讀者認識和肯定自己,做一個快樂的人。也希望這封信能夠幫助讀者理解成功、自信、快樂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從成功里可以得到自信和快樂,從自信里可以得到快樂和成功,從快樂里可以得到成功和自信。

成功就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說過:“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你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xiàn)在的你強?!?/p>

中國社會有個通病,就是希望每個人都照一個模式發(fā)展,衡量每個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標準:在學??闯煽?,進入社會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國,人們對財富的追求首當其沖,各行各業(yè),對一個人的成功的評價,更多地以個人財富為指標。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績就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嗎?有名利就一定能快樂嗎?

真正的成功應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創(chuàng)造了新的財富或技術,可能是你為他人帶來了快樂,可能是你在工作崗位上得到了別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歸自我、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凌志軍在其《成長》一書中得出的重要結論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也就是說,成功不是要和別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發(fā)掘自己的目標和興趣,努力不懈地追求進步,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成功的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標,做一個主動的人

在新浪**里,當網(wǎng)友問我的人生目標是什么時,我是這么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響力(impact),能夠幫助自己、幫助家庭、幫助國家、幫助世界、幫助后人,能夠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夠為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蔽一卮疬@個問題時絲毫不需要思考,因為我從大學二年級起就把“影響力”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

對我來說,人生目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幫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難題。我當初放棄在美國的工作,只身來到中國創(chuàng)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就是因為我覺得后一項工作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我的人生目標更加吻合。此外,當我收到一封封迷茫學生的來信,給他們寫回信時,我也會想:“如何讓回信有更大的影響力?”我先后公開的三封“給中國學生的信”都是如此誕生的。

禁禁禁也悟出了他的人生目標,只可惜他是在案發(fā)被捕后才悟出的。他說:“姐,現(xiàn)在我對你講一次真心話,我這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出在我覺得人生的意義到底是為了什么?……在這次事情以后,此時此刻我明白了,我錯了。其實人生的意義在于人間有真情?!比绻茉鐜讉€月悟出人生目標,他在做傻事前就會問問自己,充滿真情的父母、姐姐會怎么看待這件事?這樣,他可能就不會走上歧途了。

所以,無論是為了真情,為了影響力,還是為了快樂、家人、道德、寧靜、求知、創(chuàng)新……一旦確定了人生目標,你就可以像我一樣在人生目標的指引下,果斷地做出人生中的重大決定。每個人的人生目標都是獨特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主動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標。但你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要為了追求所謂的“崇高”,或為了模仿他人而隨便確定自己的目標。

那么,該怎么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目標呢?許多同學問我他們的目標該是什么?我無法回答,因為只有一個人能告訴你人生的目標是什么,那個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個地方你能找到你的目標,那就是你心里。

我建議你閉上眼睛,把第一個浮現(xiàn)在你腦海里的理想記錄下來,因為不經(jīng)過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誠的?;蛘撸阋部梢曰仡欉^去,在你最快樂、最有成就感的時光里,是否存在某些共同點?它們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勵你的人生目標了。再者,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十五年后,當你達到完美的人生狀態(tài)時,你將會處在何種環(huán)境下?從事什么工作?其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什么?當然,你也不妨多和親友談談,聽聽他們的意見。

成功的第二步:嘗試新的領域、發(fā)掘你的興趣

為了成為最好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發(fā)揮自己所有的潛力,追逐最感興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當你對某個領域感興趣時,你會在走路、上課或洗澡時都對它念念不忘,你在該領域內(nèi)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進一步,如果你對該領域有激情,你就可能為它廢寢忘食,連睡覺時想起一個主意,都會跳起來。這時候,你已經(jīng)不是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無疑問的,你將會從此得到成功。

相對來說,做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只會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無成。即便你靠著資質(zhì)或才華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絕對沒有釋放出所有的潛力。因此,我不贊同每個學生都追逐最熱門的專業(yè),我認為,每個人都應了解自己的興趣、激情和能力(也就是情商中所說的“自覺”),并在自己熱愛的領域里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力。

比爾·蓋茨曾說:“每天清晨當你醒來的時候,都會為技術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發(fā)展和改進而激動不已?!睆倪@句話中,我們可看出他對軟件技術的興趣和激情。1977年,因為對軟件的熱愛,比爾·蓋茨放棄了數(shù)學專業(yè)。如果他留在哈佛繼續(xù)讀數(shù)學,并成為數(shù)學教授,你能想象他的潛力將被壓抑到什么程度嗎?2002年,比爾·蓋茨在領導微軟25年后,卻又毅然把首席執(zhí)行官的工作交給了鮑爾默,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愛的工作——擔任首席軟件架構師,專注于軟件技術的創(chuàng)新。雖然比爾·蓋茨曾是一個出色的首席執(zhí)行官,但當他改任首席軟件架構師后,他對公司的技術方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更快樂了,這也鼓舞了所有員工的士氣。

比爾·蓋茨的好朋友,美國最優(yōu)秀的投資家,華倫·巴菲特也同樣認可激情的重要性。當學生請他指示方向時,他總這么回答:“我和你沒有什么差別。如果你一定要找一個差別,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機會做我最愛的工作。如果你要我給你忠告,這這是我能給你的最好忠告了。”

比爾·蓋茨和華倫·巴菲特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他們熱愛的并不是庸俗的、一元化的名利,他們的名利是他們的理想和激情帶來的。美國一所著名的經(jīng)管學院曾做過一個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雖然大多數(shù)學生在入學時都想追逐名利,但在擁有最多名利的校友中,有90%是入學時追逐理想、而非追逐名利的人。

我剛進入大學時,想從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后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它沒有興趣,學習成績也只在中游。但我愛上了計算機,每天瘋狂地編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師、同學的重視。終于,大二的一天,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放棄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已經(jīng)修成的學分,轉入哥倫比亞大學默默無名的計算機系。我告訴自己,人生只有一次,不應浪費在沒有快樂、沒有成就感的領域。當時也有朋友對我說,改變專業(yè)會付出很多代價,但我對他們說,做一個沒有激情的工作將付出更大的代價。那一天,我心花怒放、精神振奮,我對自己承諾,大學后三年每一門功課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決定,今天我就不會擁有在計算機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我很可能只是在美國某個小鎮(zhèn)上做一個既不成功又不快樂的律師。

即便如此,我對職業(yè)的激情還遠不能和我父親相比。我從小一直以為父親是個不茍言笑的人,直到去年見到父親最喜愛的兩個學生(他們現(xiàn)在都是教授),我才知道父親是多么熱愛他的工作。他的學生告訴我:“李老師見到我們總是眉開眼笑,他為了讓我們更喜歡我們的學科,常在我們最喜歡的餐館討論。他在我們身上花的時間和金錢,遠遠超過了他微薄的收入?!蔽腋赣H是在70歲高齡,經(jīng)過從軍、從政、寫作等職業(yè)后才找到了他的最愛——教學。他過世后,學生在他抽屜里找到他勉勵自己的兩句話:“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弊盍钊诵牢康氖牵谌松淖詈笠欢温飞?,找到了自己的最愛。

那么,如何尋找興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興趣和才華分開。做自己有才華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為自己做得好就認為那是你的興趣所在。為了找到真正的興趣和激情,你可以問自己:對于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復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過去是不是一直向往它?是否總能很快地學習它?它是否總能讓你滿足?你是否由衷地從心里(而不只是從腦海里)喜愛它?你的人生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關?當你這樣問自己時,注意不要把你父母的期望、社會的價值觀和朋友的影響融入你的答案。

如果你能明確回答上述問題,那你就是幸運的,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在大學四年里都在摸索或悔恨。如果你仍未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那我只有一個建議:給自己最多的機會去接觸最多的選擇。記得我剛進卡內(nèi)基·梅隆的博士班時,學校有一個機制,允許學生挑老師。在第一個月里,每個老師都使盡全身解數(shù)吸引學生。正因為有了這個機制,我才幸運地碰到了我的恩師瑞迪教授,選擇了我的博士題目“語音識別”。雖然并不是所有學校都有這樣的機制,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去了解不同的學校、專業(yè)、課題和老師,然后從中挑選你的興趣。你也可以通過圖書館、網(wǎng)絡、講座、社團活動、朋友交流、電子郵件等方式尋找興趣愛好。唯有接觸你才能嘗試,唯有嘗試你才能找到你的最愛。

我的同事張亞勤曾經(jīng)說:“那些敢于去嘗試的人一定是聰明人。他們不會輸,因為他們即使不成功,也能從中學到教訓。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嘗試的人,才是絕對的失敗者。”希望各位同學盡力開拓自己的視野,不但能從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成功的第三步:針對興趣,定階段性目標,一步步邁進

找到了你的興趣,下一步該做的就是制定具體的階段性目標,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邁進。

首先,你應客觀地評估距離自己的興趣和理想還差些什么?是需要學習一門課、讀一本書、做一個更合群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氣還是成為更好的演講者?十五年后成為最好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會有什么差別?還是其他方面?你應盡力彌補這些差距。例如,當我決定我一生的目的是要讓我的影響力最大化時,我發(fā)現(xiàn)我最欠缺的是演講和溝通能力。我以前是一個和人交談都會臉紅,上臺演講就會恐懼的學生。我做助教時表現(xiàn)特別差,學生甚至給我取了個“開復劇場”的綽號。因此,為了實現(xiàn)我的理想,我給自己設定了多個提高演講和溝通技巧的具體目標。

其次,你應定階段性的、具體的目標,再充分發(fā)揮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勤奮、向上和毅力,努力完成目標。比如,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做兩次演講,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學或朋友去旁聽,給我反饋意見。我對自己承諾,不排練三次,決不上臺演講。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去聽演講,并向優(yōu)秀的演講者求教。有一個演講者教了我克服恐懼的幾種方法,他說,如果你看著觀眾的眼睛會緊張,那你可以看觀眾的頭頂,而觀眾會依然認為你在看他們的臉,此外,手中最好不要拿紙而要握起拳來,那樣,顫抖的手就不會引起觀眾的注意。當我反復練習演講技巧后,我自己又發(fā)現(xiàn)了許多秘訣,比如:不用講稿,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表達時,我會表現(xiàn)得更好,于是,我仍準備講稿但只在排練時使用;我發(fā)現(xiàn)我回答問題的能力超過了我演講的能力,于是,我一般要求多留時間回答問題;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就無法講好,于是,我就不再答應講那些我沒有興趣的題目。幾年后,我周圍的人都夸我演講得好,甚至有人認為我是個天生的好演說家,其實,我只是實踐了中國人勤奮、向上和毅力等傳統(tǒng)美德而已。

任何目標都必須是實際的、可衡量的目標,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號或空話。制定目標的目的是為了進步,不去衡量你就無法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進步。所以,你必須把抽象的、無法實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標簡化成為實際的、可衡量的小目標。舉例來說,幾年前,我有一個目標是擴大我在公司里的人際關系網(wǎng),但“多認識人”或“增加影響力”的目標是無法衡量和實施的,我需要找一個實際的、可衡量的目標。于是,我要求自己“每周和一位有影響力的人吃飯,在吃飯的過程,要這個人再介紹一個有影響的人給我”。衡量這個目標的標準是“每周與一人一餐、餐后再認識一人”。當然,我不會滿足于這些基本的“指標”。擴大人際關系網(wǎng)的目的是使工作更成功,所以,我還會衡量“每周一餐”中得到了多少信息,有多少我的部門雇用的人是在這樣的人際網(wǎng)中認識的。一年后,我的確從這些衡量標準中,看到了自己的關系網(wǎng)有了顯著的擴大。

制定具體目標時必須了解自己的能力。目標設定過高固然不切實際,但目標也不可定得太低。對目標還要做及時的調(diào)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達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調(diào)低。達成了一個目標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失敗時要坦然接受,認真總結教訓。

最后,再一次提醒同學們,目標都是屬于你的,只有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制定最合適的目標,主動提升自己,并在提升過程中客觀地衡量進度,這樣才能獲得成功,才能成為更好的你自己。

自信是自覺而非自傲

自信的人敢于嘗試新的領域,能更快地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和才華,更容易獲得成功。自信的人也更快樂,因為他不會時刻擔心和提防失敗。

很多人認為自信就是成功。一個學生老得第一名,他有了自信。一個員工總是被提升,他也有了自信。但這只是一元化的成功和一元化的自信。

其實,自信不一定都是好事。沒有自覺的自信會成為自傲,反而會失去了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好的自信是自覺的,即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自覺的人自信時,他成功的概率非常大;自覺的人不自信時,他仍可努力嘗試,但會將風險坦誠地告訴別人。自覺的人不需要靠成功來增強自信,也不會因失敗而喪失自信。

自信的第一步:不要小看自己,多給自己打氣

“自”信的關鍵在于自己。如果你自己總認為自己不行,你是無法得到自信的。例如,禁禁禁曾說:“我覺得我太失敗的,同學都看不起我……很多人比我老練,讓我很自卑?!彪m然禁禁禁很聰明也很優(yōu)秀,但他從沒有真正自信過。

自信的秘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中國古諺:“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枝草,一點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長處,值得看重和發(fā)揮。我記得我11歲剛到美國時,課堂上一句英語都聽不懂,有一次老師問“1/7換算成小數(shù)等于幾?”我雖然不懂英文,但認得黑板上的“1/7”,這是我以前“背”過的。我立刻舉手并正確回答了這個問題。不會“背書”的美國老師詫異地認為我是個“數(shù)學天才”,并送我去參加數(shù)學競賽,鼓勵我加入數(shù)學夏令營,幫助同學學習數(shù)學。她的鼓勵和同學的認可給了我自信。我開始告訴自己,我有數(shù)學的天分。這時,我特別想把英文學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學習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這種教育方式不但提高了我的自信,也幫助我在各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中國式教育認為人的成長是不斷克服缺點的過程,所以老師更多是在批評學生,讓學生彌補最差的學科。雖然應把每科都學得“足夠好”,但人才的價值在于充分發(fā)揮個人最大的優(yōu)點。美國蓋洛普公司最近出了一本暢銷書《現(xiàn)在,發(fā)掘你的優(yōu)勢》。蓋洛普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大部分人在成長過程中都試著“改變自己的缺點,希望把缺點變?yōu)閮?yōu)點”,但他們卻碰到了更多的困難和痛苦;而少數(shù)最快樂、最成功的人的秘訣是“加強自己的優(yōu)點,并管理自己的缺點”。“管理自己的缺點”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夠好,“加強自己的優(yōu)點”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上,從而獲得無比的自信。

凌志軍的《成長》一書里還有很多得到自信的例子: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張宏江說他從小就“相信我是最聰明的。即使再后來的日子里我常常不如別人,但我還是對自己說:我能比別人做得好”;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員周明小時候在“學生勞動”中刷了108個瓶子,打破了紀錄,從而獲得自信。他說:“我原來一直是沒有自信心的,但是這件事給了我自信。這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經(jīng)驗,散發(fā)著一種迷人的力量,一直持續(xù)到今天。我發(fā)現(xiàn)了天才的全部秘密,其實只有6個字:不要小看自己?!?/p>

自信是一種感覺,你沒有辦法用背書的方法“學習”自信,而唯一靠“學習”提升自信的方法是以實例“訓練”你的大腦。要得到自信,你必須成為自己最好的拉拉隊,每晚入睡前不妨想想,今天發(fā)生了什么值得你自豪的事情?你得到了好的成績嗎?你幫助了別人嗎?有什么超出了你的期望嗎?有誰夸獎了你嗎?我相信每個人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件成功的事情,你會慢慢發(fā)現(xiàn),這些“小成功”可能會越來越有意義。

有個著名教練在每次球賽前,總會要求隊員回憶自己最得意的一次比賽。他甚至讓隊員把最得意的比賽和一個動作(如緊握拳頭)聯(lián)系起來,以便使自己每次做這個動作時,就會下意識地想到得意的事,然后在每次比賽前反復做這個動作以“訓練”大腦,提升自信。

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自己最好的拉拉隊,同時多結交為你打氣的朋友,多回味過去的成功,千萬不要小看自己。

自信的第二步:用毅力、勇氣,從成功里獲得自信,從失敗里增加自覺

當你感覺到自信時,無論多么小的成功,你都會特別期望再一次得到自己或別人的肯定,這時,你需要有足夠的毅力。只要你有毅力,就會像周明所說的那樣,“什么事情只要我肯干,就一定可以干好。你能學會你想學會的任何東西,這不是你能不能學會的問題,而是你想不想學的問題。如果你對自己手里的東西有強烈的欲望,你就會有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尤其當你是普通人的時候?!?/p>

有時,你可能沒做過某一件事,不知道能不能做成。這時,除了毅力外,你還需要勇氣。我以前在工作中,一般的溝通沒有問題,但到了總裁面前,總是不敢講話,怕說錯話。直到有一天,公司要做改組,總裁召集十多個人開會,他要求每個人輪流發(fā)言。我當時想,既然一定要講,那不如把心里話講出來。于是,我鼓足勇氣說:“我們這個公司,員工的智商比誰都高,但是我們的效率比誰都差,因為我們整天改組,不顧到員工的感受和想法……”我說完后,整個會議室鴉雀無聲。會后,很多同事給我發(fā)電子郵件說:“你說得真好,真希望我也有你的膽子這么說。”結果,總裁不但接受了我的建議,改變了公司在改組方面的政策,而且還經(jīng)常引用我的話。從此,我充滿了自信,不懼怕在任何人面前發(fā)言。這個例子充分印證了“你沒有試過,你怎么知道你不能”這句話。

有勇氣嘗試新事物的同時,也必須有勇氣面對失敗。大家不能只憑匹夫之勇去做注定要失敗的事。但當你畏懼失敗時,不妨想一想,你怕失去什么?最壞的下場是什么?你不能接受嗎?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總裁否定了我的看法,他會不尊重我嗎?不但不會,別人很可能還會認為我勇氣可嘉。而且,自覺的人會從失敗中學習,認識到自己不適合做什么事情,再提升自己的自覺。因此,不要畏懼失敗,只要你盡了力,愿意向自己的極限挑戰(zhàn),你就應為自己的勇氣而自豪。

一個自信和自覺的人,如果能勇敢地嘗試新的事物,并有毅力把它做好,他就會從成功里獲得自信,從失敗里增加自覺。

自信的第三步:自覺地定具體的目標,虛心地聽他人的評估

培養(yǎng)自信也要設定具體的目標,一步步地邁進。這些目標也必須是可衡量的。我曾把我在總裁面前發(fā)言的例子講給我女兒聽,因為她的老師認為她很害羞,在學校不舉手發(fā)言,我希望鼓勵她勇于發(fā)言。她同意試一試,但她認為只有在適當?shù)臅r候,有最好的意見時才愿意發(fā)言。但是,我認為有了“最好的意見”這個主觀的評估,目標就很難衡量。于是,我和她制定了一個可衡量的、實際的目標:她每天舉一次手,如果堅持一個月就有獎勵。然后,我們慢慢增加舉手的次數(shù)。一年后,老師注意到,她對課堂發(fā)言有了足夠的自信。

自信絕非自我偏執(zhí)、不容許自己犯錯,或過度自我中心,失去客觀的立場。我有個絕頂聰明的同事,他一生認準了“我永遠不會錯”這句“真理”。他表現(xiàn)得無比自信,一旦證明他某句話是對的,他就會提醒所有人幾個月前他早就說過了。但因為他幾乎是為了自信而活著,一旦證明他某句話是錯的,他就會顧左右而言他,或根本否認此事。雖然他的正確率高達95%,但5%的錯誤讓他失去了自己的信譽和他人的尊敬。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自傲的自信或不自覺的自信甚至比不自信更加危險。

情商中的自覺有兩個層面:對自己和環(huán)境皆能俱到,掌握主客觀的情勢。有自覺的人不會過度地自我批評,也不會天真地樂觀,他們能客觀地評估自己。所以,他們會坦誠地面對自己的能力極限,不會輕易地接受自己能力范圍外的工作。當然,他們?nèi)詷酚诮邮芴魬?zhàn),但會在接受挑戰(zhàn)時做客觀的風險評估。這樣的人不但對自己坦誠,對他人也坦誠。坦誠地面對失敗會得到別人的信賴,因為他們知道你接受了教訓。坦誠地面對自己的缺點也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因為他們知道你不會自不量力。所以,自覺的人容易成功,也容易自信。

自覺的人不但公平地評價自己,還主動要求周圍的人給自己批評和反饋。他們明白,雖然自己很自覺,但別人眼中的自己是更為重要的。一方面,別人眼中的自己更為客觀,另一方面,別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Perception is reality”),也就是說,如果別人都認為你錯了,只有你自認為沒有錯,那么在社會、學?;蚬狙壑校憔褪清e了。所以,你必須虛心地理解和接受別人的想法,而且以別人的想法作為最終的目標。比如,我女兒可以每天評估自己的發(fā)言,但最終,只有當老師和同學們認為她是個開朗的、有想法的學生時,她才達到了最終的目標。

獲得坦誠的反饋特別是負面的回饋并不容易。所以,你最好能有一些勇敢坦誠的知心好友,他們愿意在私下對你說真心話。當然,你不能對負面的反饋有任何不滿,否則你以后就聽不到真心話了。除了私下的反饋外,在美國的公司里,還有一種“360度”意見調(diào)查,可以對員工的上司、下屬同時做多方面的調(diào)查。因為這種調(diào)查是匿名的,它往往能獲得真實的意見,如果很多人都說你在某方面仍須改進,這樣的說法就比自己的或老板的看法更有說服力。雖然在學校里沒有這種正式的調(diào)查,但是你仍然可以盡力地去理解他人對你的想法。我的父親常教誨我們凡事謀之于眾,就是指開放心胸,切勿以井觀天,局限了自己的視野。

禁禁禁說:“同學都看不起我?!逼鋵?,如果他有勇氣向他信任的同學求證,他也許會發(fā)現(xiàn)自己錯怪了同學,也許會發(fā)現(xiàn)交錯了朋友,也許會證實同學確實看不起他并了解其中的原因,然后自我改進。坦誠的交流和真心的朋友或許都可以幫助禁禁禁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有自覺的人會為自己制定現(xiàn)實的目標,客觀地衡量自己,并會請他人幫助評估。這樣的人能持續(xù)提升自己的自信,并能避免自信發(fā)展為自傲。

快樂比成功更重要

科學研究證明:心情好的人最能發(fā)揮潛力;快樂能提高效率、創(chuàng)造力和正確決策的概率;快樂的人有開明的思想,愿意幫助別人。但與其說快樂帶來成功,還不如說成功的目的是帶來快樂。我曾建議同學們追逐自己的理想和興趣,其實做自己理想的、有興趣的事情就是一種快樂。所以,快樂比成功更應成為我們的最終目標。

快樂的第一步:接受你的父母、環(huán)境、自己不快樂的人總對一些無奈的事生悶氣,不喜歡自己、父母和老師,不愿意讀枯燥的書、不愿意應付考試。對于這些無奈的事,我希望同學們能學會坦然地接受它們。

在所有“不能改變的事情”中,最不能改變的是父母,最應接受的也是父母。有不少學生說:“父母不理解我,不接受我,不體會我的想法,總要求我用他們的價值觀和理念來做事、讀書、求學。所以我總是避開他們,越來越孤獨?!睂@些同學,我的回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你應該接受你的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感覺父母不理解你而自我封閉。父母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思維方式不同,他們對成功的定義可能也不同,對你的期望與你對自己的期望就有較大的差異。但他們?nèi)松穆纷叩帽饶汩L,經(jīng)驗比你豐富,你不能先入為主地排斥他們。另外,你必須理解,父母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他們也是唯一可以無條件為你付出的人,你應該無條件地接受你的父母。作子女的經(jīng)常把父母親過度理想化,而疏忽了絕大多數(shù)的父母,在他們生長的環(huán)境中,比我們更為匱乏、不足,他們可能沒有機會學習如何當一個稱職的父母,但以他們的條件,也盡力了。如果我們鄙視、排斥父母,無異是對自己生命的來源不敬,那如何能快樂?

第二,你可以試著去改變父母的想法,但你首先應反問,你理解和接受你的父母嗎?你能體會父母的想法嗎?當你抱怨父母總是期望你完美時,難道你不也是在期望父母完美嗎?凌志軍建議說:“父母對你們的期望沒有錯,只是你們應該讓父母了解,你們對他們的期望?!彼?,在要求他們理解你之前,你應先去理解他們,這樣才能更成功地和他們溝通。相互了解后,也許你們?nèi)杂胁煌庖姷鼙舜苏徑猓苍S你或他們會改變原來的看法而達到共識。為此,你首先應和父母建立一個坦誠的溝通關系。也許起初你們會覺得別扭,但我相信你們很快就會體會到親情與溫馨。

除了接受父母,你還應接受環(huán)境中不能改變的事情。有些同學期望著不必考他們認為沒用的題目,不必上他們認為沒用的課,不必聽他們不信任的老師講課。但在社會中生存,我們必須學會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事。凌志軍說:“如果我遇到‘應該做的事情’和‘喜歡做的事情’之間的沖突,我會給自己安排一個時間表,每天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完成‘應該做的事情’——時間表能激勵你集中精力并提高效率。然后去做‘喜歡做的事情’。”人生是有限的,大家應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喜歡做的事情”上,但必須先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得足夠好。

最無謂的“發(fā)愁”就是對自己不滿意。這不但浪費了時間,而且會造成事倍功半。所以,同學們一方面要培養(yǎng)自己的自信,以每一個小的成功來激勵自己,另一方面也必須能接受自己,理解你們是為自己而生活的。為自己而生活就是要為了自己的快樂、興趣和人生目標而努力,不要活在別人的價值觀里。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沈向洋小時候一直活在別人的價值觀里,為了“第一名”拼命,但是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原來的想法錯了。打敗別人,得第一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學會尊重你自己,能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在哪里。”

當你開始為自己而生活,接受并喜歡你自己,接受并接近你的父母,接受環(huán)境中不能改變的事情,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開始快樂了。

快樂的第二步:宣泄你的情感,控制你的脾氣

心理學家認為,禁禁禁“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獨的,因為他總不愿與人交流,不愿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是一個情緒反應相當激烈的人,但是他外表上又是一個相當壓抑的人?!苯o親人的信上也寫道:“我這個人動情的話歷來就講不出口。”如果禁禁禁能直接地宣泄自己的感情,他也許可以防止悲劇發(fā)生。事后禁禁禁也想到:“逃亡的時候覺得自己傻,可以選擇吵架就算了,沒有必要殺人?!?/p>

中國人總認為矜持、含蓄是美德。但我認為,在今天的時代里,直截了當?shù)臏贤ǜ鼮橹匾?。拐彎抹角、言不由衷、瞻前顧后、當面不說、背后亂講都是壞習慣。有一位中國老板和他的下屬吵架,他問我是不是該請第三者調(diào)解,我給他的建議是:因為這是情感的事情,你應該直接去和下屬溝通;第三者為了做和事佬,可能會說出違背你或你的下屬意愿的話(例如謊稱你已經(jīng)認錯,但其實你沒有),這反而會造成更多的麻煩。

當然,在情感問題上,直接溝通也需要技巧。例如,那位老板如果第一句話就對下屬說:“你錯了,但是我不和你計較?!蹦敲聪聦倏隙〞锤小H绻习逭f:“你在那么多人面前罵我,很顯然是你想搶我的工作。”結果就更不堪設想。顯然,當你直接溝通時,不要論對錯,不要猜測別人的動機,更不要再趁機補一句。最有效的溝通就是直接談到你的感情,比如那位老板可以說:“當你在那么多人面前罵我時,我感到失去尊嚴,非常為難。”這樣一句話是不能反駁的,甚至可能會引發(fā)理解和同情。

當你怒火中燒時,把憤怒的話轉變成感性的話并不容易。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又需要依靠“自覺”和 “自控”。自覺不只是認識自己的能力,更是認識自己的感情。自覺的人知道自己何時會喜怒哀樂,也理解喜怒哀樂的宣泄會造成何種后果。如果他感到氣憤,他不會瞬間爆炸,因為他知道爆炸的后果,但他也不會壓抑自己的感情,因為那會對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他通常會盡量自控地用最有建設性的方式處理。正面、感性的溝通可以降低火爆的氣氛。感情和溝通都是最有感染性的,你完全可以用有建設性的、寬容的態(tài)度來與他人溝通并影響他人。

自控是一種內(nèi)心的自我對話,可以提醒自己不要落入惡劣態(tài)度的陷阱。除了上溯的理智分析外,深呼吸是最快、最簡單的情緒調(diào)節(jié)方法,中國人說:“心浮氣躁”、“心神不寧”、“心亂如麻”、“心焦如焚”,指的都是心情紊亂和情緒及精神狀態(tài)的關系,而“氣定神閑”、“心安理得”最方便的作法就是深呼吸,也就藉由調(diào)氣調(diào)息,把氣調(diào)順了,比較能擺脫情緒的牽扯,回到理性思考。美國對有暴力行為的加害人,都會施以團體教育,而教導他們認清暴力的毀滅性,學習控制自己的沖動,也就是懂得“叫?!被颉半x開現(xiàn)場”,以保護自己和對方的安全,避免鑄成大錯。

如果認為自控不容易,那么,你可以請你的知心好友隨時提醒你。我過去的一個老板常常一生氣就一發(fā)不可收拾,而且他生氣都有前兆:他會先用刁鉆的問題考倒你,然后他開始戰(zhàn)抖,最后他才發(fā)脾氣。但他想改掉這個毛病,于是他要求我在每次看到前兆時,用一句“密語”(如“讓我們言歸正傳吧”)來提醒他。幾次“密語”提醒之后,他就有了自覺和自控的能力,再也不需要別人提醒了。

快樂的第三步:有人分享快樂加倍,有人分擔痛苦減半

科學研究告訴我們,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知心的人傾訴和溝通??茖W的根據(jù)是,感情源于人腦的lymbic系統(tǒng),而該系統(tǒng)主要靠與他人的接觸調(diào)節(jié)??茖W證明,在一起交談的兩個人會慢慢達到同樣的心理狀態(tài)(喜怒哀樂)和生理狀態(tài)(體溫、心跳等)。因此,若想達到感情的平衡,我們必須懂得依靠別人。與人溝通是提升你的情商和快樂的唯一方法。與世隔絕的人只會越來越苦悶。西方有一古諺:“有人分享快樂加倍,有人分擔痛苦減半。”禁禁禁所謂的真情,應該就是指能分享心情、內(nèi)心的人吧!

所以,如果你情緒不好,或受了委屈時,應多向父母、朋友傾訴,不要像禁禁禁那樣總把話悶在心里,只對日記傾訴。禁禁禁很苦悶,卻沒有傾訴苦悶的渠道。他說:“我在學校一個朋友也沒有,我在學校那么落魄……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苯谌穗H交往中碰到很多障礙,這些障礙帶給他苦悶,而這些苦悶又沒有渠道宣泄,進而造成更大的苦悶。這個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fā)生。其實,禁禁禁的內(nèi)心獨白,證明他是一個有自覺的人,他能看清自己的困境,可惜他將自己鎖在自我封閉的牢籠里,讓仇恨把他帶向毀滅。記得去年,非典風波,最恐怖的威脅就是被隔離,可是平日里我們卻常忽略了心里的孤立,使我們和快樂絕緣。

要得到快樂,你需要幽默、樂觀的想法和溝通。在所有的溝通中,“笑”的感染力是最大的。耶魯大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笑”的感染力超過了所有其他感情,人們總會反射式地以微笑來回報你的微笑,而開懷的大笑更能迅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氣氛,此外,幽默的笑也能促進相互信任,激發(fā)靈感。樂觀、正面思考的力量是無窮的。近年來憂郁癥已成為全世界來勢洶洶的心理疾病,而其和負面思考有極大的關系,有些人習慣鉆牛角尖,往悲觀無助的方向想,困在死胡同中。如果能換個角度,半杯水有一半滿的而非一半空的!現(xiàn)在的不如意,代表有無限成長進步的空間。學習檢查自己,常保正念。

無論是驅逐悲傷或是獲取快樂,我們都需要從傾訴和溝通中得到正面的激勵。最自然的溝通對象可能是你的親人,特別是你的父母。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愿意聽孩子的傾訴。

但是,“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所以我們也需要和知心朋友溝通、傾訴。交朋友時不要只看朋友的嗜好和個性,更重要的是,你需要一些會鼓勵人的、樂觀的、幽默的、誠懇的、有同理心的、樂于助人的、愿意聽人訴說的朋友。也許你會說:“我沒有這樣的朋友,也不敢去亂找朋友,如果別人拒絕怎么辦?”如果別人拒絕你,你沒有失去任何東西,但如果別人接受你,你可能因此找到你自己。

我希望你也會在尋找好友的過程中,也讓自己成為這樣一個會鼓勵人的、樂觀的、幽默的、誠懇的、有同理心的、樂于助人的、愿意聽人訴說的人,并盡力去幫助你周圍的親人和朋友。唯有更多人愿意付出,快樂才能更迅速地通過人際網(wǎng)擴散。

給中國學生的祝福

我一直信奉以下做事的三原則: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祝福中國的學生,當你碰到挫折時,能用這三個原則,以度量、勇氣、智慧來幫助你渡過難關。

祝福中國的學生,當你追求成功、自信、快樂時,不要忘了成功是多元化的,不要忘了自信是自覺而非自傲,不要忘了快樂的人總能理解、接受和喜歡自己。

祝福中國的學生,當你逐步獲得成功、自信、快樂時,會發(fā)現(xiàn)一個良性循環(huán):從成功里得到自信和快樂,從自信里得到快樂和成功,從快樂里得到成功和自信。

祝福中國的學生,當你擁有成功、自信、快樂后,不要忘了幫助他人獲得成功、自信和快樂。

給中國學生的第四封信:大學四年應是這樣度過

2005年2月

今天,我回復了“開復學生網(wǎng)”開通以來的第1000個問題。關掉電腦后,始終有一封學生來信縈繞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開復老師:

就要畢業(yè)了。

回頭看自己所謂的大學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為離別,而是因為什么都沒學到。

我不知,簡歷該怎么寫,若是以往我會讓它空白。

最大的收獲也許是……對什么都沒有的忍耐和適應……

這封來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學生的心聲。大學期間,有許多學生放任自己、虛度光陰,還有許多學生始終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向。當他們被第一次補考通知喚醒時,當他們收到第一封來自應聘企業(yè)的婉拒信時,這些學生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為時已晚……

這“第四封信”是寫給那些希望早些從懵懂中清醒過來的大學生,那些從未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的大學生以及那些即將邁進大學門檻的未來大學生們的。在這封信中,我想對所有同學說:

大學是人一生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從入學的第一天起,你就應當對大學四年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規(guī)劃。為了在學習中享受到最大的快樂,為了在畢業(yè)時找到自己最喜愛的工作,每一個剛進入大學校園的人都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學習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興趣培養(yǎng)、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事。只要做好了這七點,大學生臨到畢業(yè)時的最大收獲就絕不會是“對什么都沒有的忍耐和適應”,而應當是“對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這七點,你就能成為一個有潛力、有思想、有價值、有前途的快樂的畢業(yè)生。

大學:人生的關鍵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進入大學是你終于放下高考的重擔,第一次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興趣。這是你離開家庭生活,第一次獨立參與團體和社會生活。這是你不再單純地學習或背誦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第一次有機會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親身實踐。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夠的自由處置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支配所有屬于自己的時間。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機會系統(tǒng)性地接受教育。這是你最后一次能夠全心建立你的知識基礎。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將大段時間用于學習的人生階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擁有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實自我的成長歷程。這也許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對寬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的理想環(huán)境。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所有大學生都應當認真把握每一個“第一次”,讓它們成為未來人生道路的基石;在這個階段里,所有大學生也要珍惜每一個“最后一次”,不要讓自己在不遠的將來追悔莫及。在大學四年里,大家應該努力為自己編織生活夢想,明確奮斗方向,奠定事業(yè)基礎。

大學四年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大學四年應這樣度過……

自修之道:從舉一反三到無師自通

記得我在哥倫比亞大學任助教時,曾有位中國學生的家長向我抱怨說:“你們大學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讀完了大二計算機系,居然連VisiCalc[1] 都不會用?!?/p>

我當時回答道:“電腦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我們不能保證大學里所教的任何一項技術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們也不能保證學生可以學會每一種技術和工具。我們能保證的是,你的孩子將學會思考,并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樣,無論五年以后出現(xiàn)什么樣的新技術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p>

她接著問:“學最新的軟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質(zhì)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時,最后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zhì)了。

我當時說的這句話來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謂“剩下來的東西”,其實就是自學的能力,也就是舉一反三或無師自通的能力。大學不是“職業(yè)培訓班”,而是一個讓學生適應社會,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平臺。在大學期間,學習專業(yè)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獨立思考的方法,培養(yǎng)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這樣,大學畢業(yè)生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我認識的不少在中國讀完大學來美國念研究生的朋友。他們認為來美國后,不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他們最缺乏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在國內(nèi)時他們很少獨立思考和獨立決策。

上中學時,老師會一次又一次重復每一課里的關鍵內(nèi)容。但進了大學以后,老師只會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學生必須自主地學習、探索和實踐。走上工作崗位后,自學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微軟公司曾做過一個統(tǒng)計:在每一名微軟員工所掌握的知識內(nèi)容里,只有大約10%是員工在過去的學習和工作中積累得到的,其他知識都是在加入微軟后重新學習的。這一數(shù)據(jù)充分表明,一個缺乏自學能力的人是難以在微軟這樣的現(xiàn)代企業(yè)中立足的。

自學能力必須在大學期間開始培養(yǎng)。許多同學總是抱怨老師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學校的課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會勸這些學生說:“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大學生不應該只會跟在老師的身后亦步亦趨,而應當主動走在老師的前面。例如,大學老師在一個課時里通常要涵蓋課本中幾十頁的信息內(nèi)容,僅僅通過課堂聽講是無法把所有知識學通、學透的。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就把課本中的相關問題琢磨清楚,然后在課堂上對照老師的講解彌補自己在理解和認識上的不足之處。

中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更多地是追求“記住”知識,而大學生就應當要求自己“理解”知識并善于提出問題。對每一個知識點,都應當多問幾個“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論或方法的來龍去脈,大家就能舉一反三地學習其他知識,解決其他問題,甚至達到無師自通的境界。

事實上,很多問題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觀察角度。在學習知識或解決問題時,不要總是死守一種思維模式,不要讓自己成為課本或經(jīng)驗的奴隸。只有在學習中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從全新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學生潛在的思考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學習能力才能被真正激發(fā)出來。

《禮記·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就是說,大學生應當充分利用學校里的人才資源,從各種渠道吸收知識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師,你可以主動向他們請教,或者請他們推薦一些課外的參考讀物。除了資深的教授以外,大學中的青年教師、博士生、碩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學都是最好的知識來源和學習伙伴。每個人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都不盡相同,只有互幫互學,大家才能共同進步。

有些同學曾告訴我說,他們很羨慕我在讀書時能有一位獲得過圖靈獎的大師傳道授業(yè)。其實,雖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師,但他在大學期間并沒有教給我多少專業(yè)知識。他只是給我指明了大方向,讓我分享他的經(jīng)驗,給我提供研究的資源,并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指導我學習具體的專業(yè)知識。我在大學期間積累的專業(yè)知識都是通過自學獲得的。剛入門時,我曾多次紅著臉向我的師兄請教最基本的知識內(nèi)容,開會討論時我曾問過不少膚淺的問題,課余時間我還主動與同學探討、切磋?!叭诵斜赜形?guī)煛?,大學生的周圍到處是良師益友。只要珍惜這些難得的機會,大膽發(fā)問,經(jīng)常切磋,我們就能學到最有用的知識和方法。

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圖書館和互聯(lián)網(wǎng),培養(yǎng)獨立學習和研究的本領,為適應今后的工作或進一步的深造做準備。首先,除了學習老師規(guī)定的課程以外,大學生一定要學會查找書籍和文獻,以便接觸更廣泛的知識和研究成果。例如,當我們在一門課上發(fā)現(xiàn)了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就應當積極去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了解這個課題的來龍去脈和目前的研究動態(tài)。熟練和充分地使用圖書館資源,這是大學生特別是那些有志于科學研究的大學生的必備技能之一。讀書時,應盡量多讀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寫得深入淺出,附有大量實例,比中文教材還適于自學。其次,在書本之外,互聯(lián)網(wǎng)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大學生們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網(wǎng)上查找各類信息?!伴_復學生網(wǎng)”開通半年以來,我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其實并沒有很好地掌握互聯(lián)網(wǎng)的搜索技巧,有時他們提出的問題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簡單檢索一下,就能輕易找到答案。還有些同學很容易相信網(wǎng)上的謠言,而不會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證。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網(wǎng)上還有許多網(wǎng)站和社區(qū)也是很好的學習園地。

自學時,不要因為達到了學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認為自己在大學里功課好就足夠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才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國際化的概念。當你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滿意時,我建議你開始自學一些國際一流大學的課程。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開放式課程已經(jīng)在網(wǎng)上無償發(fā)布出來,大家不妨去看看MIT的網(wǎng)上課程,做做MIT的網(wǎng)上試題。當你可以自如地掌握MIT課程時,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對國際化的挑戰(zhàn)了。

總之,善于舉一反三,學會無師自通,這是大學四年中你可以送給自己的最好的禮物。

基礎知識:數(shù)學、英語、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

我曾經(jīng)說過,中國學生的一大優(yōu)勢是扎實的基礎知識,如數(shù)學、物理等。但是,最近幾年,同學們在目睹了很多速成的例子(如丁磊、陳天橋等)之后,也迫切希望能駛上成功的快車道。這漸漸形成了一種追求速成的浮躁風氣。有許多大學生夢想在畢業(yè)后就立即能做“經(jīng)理”、“老板”,還有許多大學生入學時直接選擇了“管理”專業(yè),因為他們認為從這樣的專業(yè)畢業(yè)后馬上就可以成為企業(yè)的管理者??刹簧賹W生進入了管理專業(yè)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本專業(yè)的學習毫無興趣。其實,管理專業(yè)和其他專業(yè)一樣,都是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地方,沒有哪個專業(yè)可以保證學生在畢業(yè)時就能走上領導崗位。無論同學們所學的是哪個專業(yè),大學畢業(yè)才是個人事業(yè)的真正開始。想做企業(yè)領導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學也必須從基層做起,必須首先在人品方面學會做人,在學業(yè)方面打好基礎。

如果說大學是一個學習和進步的平臺,那么,這個平臺的地基就是大學里的基礎課程。在大學期間,同學們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其中包括數(shù)學、英語、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使用,以及本專業(yè)要求的基礎課程(如商學院的財務、經(jīng)濟等課程)。在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應用領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術在幾年后就會被新的技術或工具取代。只有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才可以受用終身。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打下好的基礎,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最后,在許多的中國大學里,教授對基礎課程也比對最新技術有更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

數(shù)學是理工科學生必備的基礎。很多學生在高中時認為數(shù)學是最難學的,到了大學里,一旦發(fā)現(xiàn)本專業(yè)對數(shù)學的要求不高,就會徹底放松對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而且他們看不出數(shù)學知識有什么現(xiàn)實的應用或就業(yè)前景。但大家不要忘記,絕大多數(shù)理工科專業(yè)的知識體系都建立在數(shù)學的基石之上。例如,要想學好計算機工程專業(yè),那至少要把離散數(shù)學(包括集合論、圖論、數(shù)理邏輯等)、線性代數(shù)、概率統(tǒng)計和數(shù)學分析學好;要想進一步攻讀計算機科學專業(yè)的碩士或博士學位,可能還需要更高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同時,數(shù)學也是人類幾千年積累的智慧結晶,學習數(shù)學知識可以培養(yǎng)和訓練人的思維能力。通過對幾何的學習,我們可以學會用演繹、推理來求證和思考的方法;通過學習概率統(tǒng)計,我們可以知道該如何避免鉆進思維的死胡同,該如何讓自己面前的機會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把數(shù)學學好,不能敷衍了事。學習數(shù)學也不能僅僅局限于選修多門數(shù)學課程,而是要知道自己為什么學習數(shù)學,要從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掌握認知和思考的方法。

二十一世紀里最重要的溝通工具就是英語。有些同學在大學里只為了考過四級、六級而學習英語,有的同學僅僅把英語當作一種求職必備的技能來學習,甚至還有人認為學習和使用英語等于崇洋媚外。其實,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掌握一種重要的學習和溝通工具。在未來的幾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新聞內(nèi)容,最先進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術,以及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間的交流都將用英語進行。因此,除非你甘心做一個與國際脫節(jié)的人,英語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在軟件行業(yè)里,不但編程語言是以英語為基礎設計出來的,最重要的教材、論文、參考資料、用戶手冊等資源也大多是用英語寫就的。學英語絕不等于崇洋媚外。中國正在走向世界,中國需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和先進科學技術,學好英語才是真正的愛國。

很多中國留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不錯,也高分考過四級、六級、托福,但是留學美國后上課時卻很難聽懂課程內(nèi)容,和外國同學交流時就更加困難。我們該如何學好英語呢?既然英語是最重要的溝通工具,那么,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就是盡量與實踐結合起來,不能只“學”不“用”,更不能只靠背誦的方式學習英語。讀書時,大家盡量閱讀原版的專業(yè)教材(如果英語不夠好,可以先從中英對照的教材看起),并適當?shù)亻喿x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論文,這可以同時提高英語和相關專業(yè)的知識水平。其次,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與那些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對話?,F(xiàn)在有很多在中國學習和工作的外國人,他們中的不少人為了學中文,很愿意與中國學生對話、交流,這是很好的學習機會。此外,大家不要把學英語當作一件苦差事,完全可以用有趣的方法學習英語。例如,可以多看一些名人的對話或演講,多看一些小說、戲劇甚至漫畫。初學者可以找英文原版的教學節(jié)目和錄像來學習,有一定基礎的則應該看英文電視或電影??匆徊坑⑽碾娪皶r,最好先在有字幕的時候看一遍,同時查考生詞、熟悉句式,然后在不加字幕的情況下再看一遍,僅靠耳朵去聽。聽英文廣播也是很好的練習英文聽力的方法,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收聽廣播并盡量理解其中的內(nèi)容,有必要的話還可以錄下來反復收聽。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也有許多互動式的英語學習網(wǎng)站,大家可以在網(wǎng)站上用游戲、自我測試、雙語閱讀等方式提升英語水平??傊?,勇于實踐、持之以恒是學習英語的必由之路。

信息時代已經(jīng)到來,大學生在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方面的素養(yǎng)也已成為他們進入社會的必備基礎之一。雖然不是每個大學生都需要懂得計算機原理和編程知識,但所有大學生都應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辦公軟件和搜索引擎,都應能熟練地在網(wǎng)上瀏覽信息和查找專業(yè)知識。在二十一世紀里,使用計算機和網(wǎng)絡就像使用紙和筆一樣是人人必備的基本功。不學好計算機,你就無法快捷全面地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或信息。

最后,每個特定的專業(yè)也有它自己的基礎課程。以計算機專業(yè)為例,許多大學生只熱衷于學習最新的語言、技術、平臺、標準和工具,因為很多公司在招聘時都會要求這些方面的基礎或經(jīng)驗。這些新技術雖然應該學習,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更為重要,因為語言和平臺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但只要學好基礎課程(如數(shù)據(jù)結構、算法、編譯原理、計算機原理、數(shù)據(jù)庫原理等)就可以萬變不離其宗。有位同學生動地把這些基礎課程比擬為計算機專業(yè)的內(nèi)功,而把新的語言、技術、平臺、標準和工具比擬為外功。那些只懂得追求時髦的學生最終只知道些招式的皮毛,而沒有內(nèi)功的積累,他們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高手的。

雖然我一向鼓勵大家追尋自己的興趣,但在這里仍需強調(diào),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便不感興趣也是必須要做的。例如,打好基礎,學好數(shù)學、英語和計算機的使用就是這一類必須做的事情。如果你對數(shù)學、英語和計算機有興趣,那你是幸運兒,可以享受學習的樂趣;但就算你沒有興趣,你也必須把這些基礎打好。打基礎是苦功夫,不愿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

實踐貫通:“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上高中時,許多學生會向老師提出“為什么?有什么用?”的問題,通常,老師給出的答案都是“不準問”。進入大學后,這些問題的答案應該是“不準不問”。在大學里,同學們應該懂得每一個學科的知識、理論、方法與具體的實踐、應用如何結合起來,尤其是工科的學生更是如此。

有一句關于實踐的諺語是這樣說的:“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無論學習何種專業(yè)、何種課程,如果能在學習中努力實踐,做到融會貫通,我們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識體系,可以牢牢地記住學過的知識。因此,我建議同學們多選些與實踐相關的專業(yè)課。實踐時,最好是幾個同學合作,這樣,既可經(jīng)過實踐理解專業(yè)知識,也可以學會如何與人合作,培養(yǎng)團隊精神。如果有機會在老師手下做些實際的項目,或者走出校門打工,只要不影響課業(yè),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勵的。外出打工或做項目時,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確實有困難),有時候,即便待遇不滿意,但有許多培訓和實踐的機會,我們也值得一試。

以計算機專業(yè)為例,實踐經(jīng)驗對于軟件開發(fā)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的。微軟公司希望應聘程序員的大學畢業(yè)生最好有十萬行的編程經(jīng)驗。理由很簡單:實踐性的技術要在實踐中提高。計算機歸根結底是一門實踐的學問,不動手是永遠也學不會的。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在筆試中考高分,而是實踐能力。但是,在與中國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中國某些學校計算機系的學生到了大三還不會編程。這些大學里的教學方法和課程的確需要更新。如果你不巧是在這樣的學校中就讀,那你就應該從打工、自學或上網(wǎng)的過程中尋求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在網(wǎng)上可以找到許多實踐項目,例如,有一批愛好編程的學生建立了一個討論軟件技術的網(wǎng)站(www.diyinside.com),在其中共享他們的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并成功舉辦了很多次活動(如在各大高校舉辦校園技術教育會議),還出版了幫助學生提高技術、解答疑難方面的圖書,該網(wǎng)站有多位成員獲得了“微軟最有價值的專家”的稱號。

培養(yǎng)興趣:開拓視野,立定志向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蔽以凇敖o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中曾深入論述了快樂和興趣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如果你對某個領域充滿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該領域中發(fā)揮自己所有的潛力,甚至為它而廢寢忘食。這時候,你已經(jīng)不是為了成功而學習,而是為了“享受”而學習了。在“第三封信”中,我也曾談到我自己是如何在大學期間放棄了我不感興趣的法律專業(yè)而進入我所熱愛的計算機專業(yè)學習的。

有些同學問我,如何像我一樣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呢?我覺得,首先要客觀地評估和尋找自己的興趣所在:不要把社會、家人或朋友認可和看重的事當作自己的愛好;不要以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興趣所在,而是要親身體驗它并用自己的頭腦做出判斷;不要以為有興趣的事情就可以成為自己的職業(yè),例如,喜歡玩網(wǎng)絡游戲并不代表你會喜歡或有能力開發(fā)網(wǎng)絡游戲;不要以為有興趣就意味著自己有這方面的天賦,不過,你可以盡量尋找天賦和興趣的最佳結合點,例如,如果你對數(shù)學有天賦但又喜歡計算機專業(yè),那么你完全可以做計算機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

最好的尋找興趣點的方法是開拓自己的視野,接觸眾多的領域。唯有接觸你才能嘗試,唯有嘗試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愛。而大學正是這樣一個可以讓你接觸并嘗試眾多領域的獨一無二的場所。因此,大學生應當更好地把握在校時間,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通過使用圖書館資源、旁聽課程、搜索網(wǎng)絡、聽講座、打工、參加社團活動、與朋友交流、使用電子郵件和電子論壇等不同方式接觸更多的領域、更多的工作類型和更多的專家學者。當年,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系上課,而不去嘗試旁聽計算機系的課程,我就不會去計算機中心打工,也不去找計算機系的助教切磋,就更不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對計算機的濃厚興趣。

通過開拓視野和接觸嘗試,如果你發(fā)現(xiàn)了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這時就可以去嘗試轉系的可能性、嘗試課外學習、選修或旁聽相關課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實習的機會,進一步理解相關行業(yè)的工作性質(zhì);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興趣專業(yè)的研究生,重新進行一次專業(yè)選擇。其實,本科讀什么專業(yè)并不能完全決定畢業(yè)后的工作方向,正如我所強調(diào)的那樣,大學期間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的是你的學習能力,只要具備了這種能力,即使從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邊做邊學的過程中獲取足夠的知識和經(jīng)驗。

除了“選你所愛”,大家也不妨試試“愛你所選”。有些同學后悔自己在入學時選錯了專業(yè),以至于對所學的專業(yè)缺乏興趣,沒有學習動力;有些同學則因為追尋興趣而“走火入魔”,畢業(yè)后才發(fā)現(xiàn)荒廢了本專業(yè)的課程;另一些同學因為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或對本專業(yè)抱有偏見,就以興趣為借口,不愿意面對自己的專業(yè)。這些做法都是不正確的。在大學中,轉系可能并不容易,所以,大家首先應盡力試著把本專業(yè)讀好,并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自己對本專業(yè)的興趣。此外,一個專業(yè)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領域,也許你對專業(yè)里的某一個領域會有興趣。現(xiàn)在,有很多專業(yè)發(fā)展了交叉學科,兩個專業(yè)的結合往往是新的增長點。因此,只要多接觸、多嘗試,你也許就會碰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向?!皵?shù)字筆”的發(fā)明人王堅博士在微軟亞洲研究院負責用戶界面的研究,可是誰又能想到他從本科到博士所學的都是心理學專業(yè),而用戶界面又正是計算機和心理學專業(yè)的最佳結合點。另一方面,就算你畢業(yè)后要從事其他的行業(yè),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專業(yè)讀好,這同樣能成為你在新行業(yè)中的優(yōu)勢。例如,有一位同學不喜歡讀工科,想畢業(yè)后進入服務業(yè)發(fā)展,我就建議他先把工科讀好,將來可以在服務業(yè)中以精通技術作為自己的特長。

人生的路很長,每個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興趣愛好。在追尋興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尋自己終身不變的志向。有一本書的作者曾訪問了幾百個成功者,問他們有哪件事是他們今天已經(jīng)懂得,但在年輕時卻留下了遺憾的事情。在受訪者的回答中,最多的一種是:“希望在年輕時就有前輩告訴我、鼓勵我去追尋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毕啾戎?,興趣固然關鍵,但志向更為重要。例如,我的志向是“使影響力最大化”,多年以來,我有許多興趣愛好,如語音識別、對弈軟件、多媒體、研究到開發(fā)的轉換、管理學、滿足用戶的需求、演講和寫作、幫助中國學生等等,興趣可以改變,但我的志向是始終不渝的。因此,大家不必把某種興趣當作自己最后的目標,也不必把任何一種興趣的發(fā)展道路完全切斷,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興趣完全可以平行發(fā)展,實在必要時再做出最佳的抉擇。志向就像羅盤,興趣就像風帆,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們可以讓你駛向理想的港灣。

積極主動:果斷負責,創(chuàng)造機遇

創(chuàng)立“開復學生網(wǎng)”時,我的初衷是“幫助學生幫助自己”。但讓我很驚訝的是,更多的學生希望我直接幫他們做出決定,甚至僅在簡短的幾句自我介紹后就直接對我說:“只有你能告訴我,我該怎么做”。難道一個陌生人會比你更知道自己該怎么做嗎?我慢慢認識到,這種被動的思維方式是從小在中國的教育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出來的。被動的人總是習慣性地認為他們現(xiàn)在的境況是他人和環(huán)境造成的,如果別人不指點,環(huán)境不改變,自己就只有消極地生活下去。持有這種態(tài)度的人,事業(yè)還沒有開始,自己就已經(jīng)被擊敗,我從來沒見過這樣消極的人可以取得持續(xù)的成功。

從大學的第一天開始,你就必須從被動轉向主動,你必須成為自己未來的主人,你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的學業(yè)和將來的事業(yè),理由很簡單:因為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白尨髮W生活對自己有價值”是你的責任。許多同學到了大四才開始做人生和職業(yè)規(guī)劃,而一個主動的學生應該從進入大學時就開始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

積極主動的第一步是要有積極的態(tài)度。大家可以用我在“第三封信”里推薦的方法,積極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目標,追尋興趣并嘗試新的知識和領域。納粹德國某集中營的一位幸存者維克托·弗蘭克爾曾說過:“在任何特定的環(huán)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后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p>

積極主動的第二步是對自己的一切負責,勇敢面對人生。不要把不確定的或困難的事情一味擱置起來。比如說,有些同學認為英語重要,但學校不考試就不學英語;或者,有些同學覺得自己需要參加社團磨練人際關系,但是因為害羞就不積極報名。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不去解決也是一種解決,不做決定也是一個決定,這樣的解決和決定將使你面前的機會喪失殆盡。對于這種消極、膽怯的作風,你終有一天會付出代價的。

積極主動的第三步是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事事用心,事事盡力,不要等機遇上門;要把握住機遇,創(chuàng)造機遇。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院士在大三時被分配到青海做鑄造工人。但他不像其他同學那樣放棄學習,整天打**、喝酒。他依然終日鉆研數(shù)理化和英語。六年后,中國科學院要在青海做一個重要的項目,這時朱校長就脫穎而出,開始了他輝煌的事業(yè)。很多人可能說他運氣好,被分配到缺乏人才的青海,才有這機會。但是,如果他沒有努力學習,也無法抓住這個機遇。所以,做好充分的準備,當機遇來臨時,你才能抓住它。

積極主動的第四步是“以終為始”,積極地規(guī)劃大學四年。任何規(guī)劃都將成為你某個階段的終點,也將成為你下一個階段的起點,而你的志向和興趣將為你提供方向和動力。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和興趣,你應該馬上做一個發(fā)掘志向和興趣的計劃;如果不知道畢業(yè)后要做什么,你應該馬上制定一個嘗試新領域的計劃;如果不知道自己最欠缺什么,你應該馬上寫一份簡歷,找你的老師、朋友打分,或自己審閱,看看哪里需要改進;如果畢業(yè)后想出國讀博士,你應該想想如何讓自己在申請出國前有具體的研究經(jīng)驗和學術論文;如果畢業(yè)后想進入某個公司工作,你應該收集該公司的招聘廣告,以便和你自己的履歷對比,看自己還欠缺哪些經(jīng)驗。只要認真制定、管理、評估和調(diào)整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你就會離你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掌控時間:事分輕重緩急,人應自控自覺

除了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大學生還要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事務。一位同學是這么描述大學生活的:

“大學和高中相比似乎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每天依舊是學習,每次考試后依舊是擔心考試成績……不同的只是大學里上網(wǎng)的時間和睡覺的時間多了很多,壓力也小了很多?!?/p>

這位同學并不明白,“時間多了很多”正是大學與高中之間巨大的差別。時間多了,就需要自己安排時間、計劃時間、管理時間

安排時間除了做一個時間表外,更重要的是“事分輕重緩急”。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史蒂芬·柯維提出,“重要事”和“緊急事”的差別是人們浪費時間的最大理由之一。因為人的慣性是先做最緊急的事,但這么做會導致一些重要的事被荒廢掉。例如,我認為這篇文章里談到的各種學習都是“重要的”,但它們不見得都是老師布置的必修課業(yè),采納我的建議的同學們依然會因為考試、交作業(yè)等緊急的事情而荒廢了打好基礎、學習做人等重要的事情。因此,每天管理時間的一種好方法是,早上確定今天要做的緊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顧一下,這一天有沒有做到兩者的平衡。

每個人都有許多“緊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實際的。我建議大家把“必須做的事”和“盡量做的事”分開。必須做的事要做到最好,但盡量做的事盡力而為即可。建議大家用良好的態(tài)度和寬廣的胸懷接受那些你暫時不能改變的事情,多關注那些你能夠改變的事情。此外,還要注意生物鐘的運行規(guī)律,按時作息,勞逸結合,這樣才能在學習時有最好的狀態(tài)。

大學四年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時期。大學生必須有自控的能力,讓自己交些好朋友,學些好習慣,不要沉迷于對自己無益的習慣(如網(wǎng)絡游戲)里。一位積極、主動的中國學生在“開復學生網(wǎng)”上勸告其他同學:“不要玩游戲,至少不要玩網(wǎng)絡游戲。我所認識的專業(yè)水平比較高的大學朋友中沒有一個玩網(wǎng)絡游戲的。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是對于現(xiàn)實的逃避,是不愿面對自己不足的一面。我認為,要脫離網(wǎng)絡游戲,就得珍惜自己寶貴的大學時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做一些有意義并能給自己帶來滿足感的事情?!?/p>

為人處事:培養(yǎng)友情,參與群體

很多大學生入校時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離開自己生長的環(huán)境。進入校園開始集體生活后,如何與同學、朋友以及社團的同事相處就成為了大學生學習內(nèi)容的一部分。大學是大家最后一次可以在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培養(yǎng)、訓練如何與人相處的機會。在未來,人們在社會里、在工作中與人相處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超過了工作本身。所以,大學生要好好把握機會,培養(yǎng)自己的交流意識和團隊精神。

“人際交往能力不夠強,人際圈子不夠廣,但又沒有什么特長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在社團里也不知道怎么和其他人有效地建立聯(lián)系。”這是一些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經(jīng)常遇到的困惑。對于如何在大學期間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我的建議是:

第一,以誠待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對別人要抱著誠摯、寬容的胸襟,對自己要懷著自我批評、有過必改的態(tài)度。與人交往時,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這就好比照鏡子一樣,你自己的表情和態(tài)度,可以從他人對你流露出的表情和態(tài)度中一覽無遺。你若以誠待人,別人也會以誠待你。你若敵視別人,別人也會敵視你。最真摯的友情和最難解的仇恨都是由這種“反射”原理逐步造成的。因此,當你想修正別人時,你應該先修正自己。你想別人怎么對你,你就應該怎么對人。你想他人理解你,你就要首先理解他人。

第二,培養(yǎng)真正的友情。如果能做到第一點,很多大學時的朋友就會成為你一輩子的知己。在一起求學和尋求自身發(fā)展的道路上,這樣的友誼彌足珍貴。交朋友時,不要只去找與你性情相近或只會附和你的人做朋友。好朋友有很多種:樂觀的朋友、智慧的朋友、腳踏實地的朋友、幽默風趣的朋友、激勵你上進的朋友、提升你能力的朋友、幫你了解自己的朋友、對你說實話的朋友等等。此外,大學時談戀愛也可以教你如何照顧別人,增進同理心和自控力,但戀愛這件事要隨緣,不必為了談戀愛而談戀愛。

第三,學習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社團是微觀的社會,參與社團是步入社會前最好的磨練。在社團中,可以培養(yǎng)團隊合作的能力和領導才能,也可以發(fā)揮你的專業(yè)特長。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做一個誠心誠意的服務者和志愿者,或在擔任學生工作時主動扮演同學和老師之間溝通橋梁的角色,并以此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為同學和老師服務。這樣的學習過程也不會很輕松,挫折是肯定有的,但是不要灰心,大學社團里的人際交往是一種不用“付學費”的學習,犯了錯誤也可以重頭來過。

第四,從周圍的人身上學習。在班級里、社團中,多觀察周圍的同學,特別是那些你覺得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特別強的同學,看他們是如何與人相處的。比如,看他們?nèi)绾翁幚斫煌械臎_突、如何說服他人和影響他人、如何發(fā)揮自己的合作和協(xié)調(diào)能力、如何表達對他人的尊重和真誠、如何表示贊許或反對,如何在不冒犯他人的情況下充分展示個性等等。通過觀察和模仿,你漸漸地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會有意想不到的改進。在學校里,每一個朋友都可以成為你的良師,他們的熱心、幽默、機智、博學、正直、溝通、禮貌等品德都可以成為你的學習對象。同時那些你不喜歡的人和事也可以為你敲響警鐘,警告你千萬不要做那樣的人和事。當然,你也應當慷慨地幫助每一個朋友,試著做他們的良師和模范。

第五,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如果覺得沒有特長、沒有愛好可能會成為自己人際交往能力提高的一個障礙,那么,你可以有意識地去選擇和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也是你與朋友建立深厚感情的途徑之一。很多在事業(yè)上有所建樹的人都不是只會閉門苦讀的書呆子,他們大多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我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同事中就有繪畫、橋牌和體育運動方面的高手。業(yè)余愛好不僅是人際交往的一種方式,還可以讓大家發(fā)掘出自己在讀書以外的潛能。例如,體育鍛煉既可以發(fā)揮你的運動潛能,也可以培養(yǎng)你的團隊合作精神。如果真的沒有什么興趣愛好,那么,多讀些好書豐富自己的知識也可以改進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因為沒有什么比智慧和淵博更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了。

所以,學會與人相處,這也是大學中的一門“必修課”。

對大學生們的期望

踏入大學校門時,你還是一個忙碌的、青澀的、被動的、為分數(shù)讀書的、被家庭保護著的中學畢業(yè)生。

就讀大學時,你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學好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興趣培養(yǎng)、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事。

經(jīng)過大學四年,你會從思考中確立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計劃中把握時間,從交流中鍛煉表達,從交友中品味成熟,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攫取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量。

離開大學時,只要做到了這些,你最大的收獲將是“對什么都可以擁有的自信和渴望”。你就能成為一個有潛力、有思想、有價值、有前途的中國未來的主人翁。

所以,我認為大學四年應是這樣度過。

VisiCalc是當時最熱門的計算機應用軟件,但它在二十年前就被淘汰了(這件事又一次證明了科技的發(fā)展是日新月異的)。而且,VisiCalc的使用方法也不是計算機系的學生應該學的。

給中國學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選擇的權利

有一位中國留學生看完了我《寫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后,感觸很深,他寫了一封信給我說:“很小的時候,我的目標就是長大,長大了做什么,我當時沒有想;讀小學的時候,父母給我的目標就是考初中,考上初中做什么,我沒有想過;讀初中的時候,父母給我的目標就是考高中,考上高中做什么,我沒有想過;讀高中的時候,父母給我的目標就是考大學,考上大學做什么,我沒有想過;上大學的時候,父母給我的目標就是要出國,出國做什么,我也沒有想過;現(xiàn)在留學拿到了學位,要找工作了,下一步我該做些什么呢?這次,我要好好地想一想。謝謝你的第三封信,它喚醒了我埋藏了25年的進取心,它改變了我25年來被動的生活方式。從今天開始,我要積極主動地為自己而生活!”

當我為這位中國留學生終于理解他“有選擇的權利”感到歡欣鼓舞的時候,我不禁想到,還有更多的年輕人依然在被動的道路上迷茫地生活著。在“開復學生網(wǎng)”我每天都看到:“只有你能告訴我,我該怎么做?!钡谋粍铀季S。

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們事事要聽從父母和老師的安排,遇到問題也可以直接從父母和老師那里獲得幫助,這很容易養(yǎng)成被動的習慣。因此,許多中國年輕人不善于主動規(guī)劃自己的成長路線,不知道如何積極地尋找資源,使自己的學業(yè)和人生邁上更高的階梯。

另一方面,中國的父母和老師習慣于使用越俎代庖的方式,幫助孩子設計人生規(guī)劃,這通常會使很多人忽視了自己真正的性格和興趣,當這些孩子長大以后,他們多半會發(fā)現(xiàn),自己早已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里了。

此外,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群體意識,大力推崇“從上”、“從眾”等行為方式,這些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以至于許多年輕人覺得,“自主”這兩個字是那么陌生和遙遠。

所以,消極到積極之路是充滿荊棘的。雖然在我的前四封信都有提到積極主動的重要性,我決定特別寫一封有關積極主動的信。

為了成為國際化的人才,為了在信息時**揮自己的最大潛能,每一個有進取心的中國青年都應該努力迫使自己從被動轉向主動,大家必須成為自己未來的主人,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的學業(yè)和未來的事業(yè)——沒有人比你自己更在乎你的工作與生活,沒有人比你自己更適于管理你的人生和事業(yè),只有積極主動的你,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讓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永遠快樂!

什么是積極主動?

消極被動的人 積極主動的人

自己和環(huán)境 自己受環(huán)境的左右 自己有選擇的權利

人和事 事情主導人 人可以主導或推動事情的進展

遇到問題時 尋求幫助 獨立思考

環(huán)境不好時 怨天尤人 積極進取

自常說的話 只有你可以告訴我該怎么做。

我必須服從環(huán)境的安排。

誰可以告訴我該選什么專業(yè)?

怎么都沒有人注意到我?

我總是沒時間做某事。

只有你可以告訴我該怎么做。

我父母都有糖尿病,我也一定會得。 一切靠自己,我可以做得更好。

我有選擇的權利。

我要制定一個計劃,以選擇最適合我的專業(yè)。

我要去學習如何引起人們的重視。

我該放棄哪些不重要的事,才能做最重要的事?

只有我自己才有權利和責任決定我該怎么做。

雖然父母有糖尿病,但只要注意鍛煉,注意飲食,就能降低得病的幾率。

消極被動(Reactive)的人總是認為自己受環(huán)境和他人的左右,如果別人不指點,環(huán)境不改變,自己就只有消極地生活下去。碰到問題的時候,消極被動的人總會找人幫著決定,環(huán)境不好的時候,他們就會怨天尤人。他們總是在等待命運安排或貴人相助。對一件事情,他們總認為是事情找上他們,自己無法主導或推動事情的進展。

積極主動(Pro-active)的人認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自己總有選擇的權利。所以,他們對自己總是有一份責任感,因為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里,而自己并不是環(huán)境或他人的附庸。對一件事情,他們總是認為,自己可以主導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

為什么要積極主動?

三十年前,在工業(yè)社會里,每位員工是企業(yè)的機器里的一個齒輪。雖然機器需要齒輪,但是齒輪是可替換的。最好的齒輪是耐用的,不是卓越的。因此這些公司最喜歡的人才是:

一個有專業(yè)知識的、能夠埋頭苦干的人。

斗轉星移,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里,人們對人才的定義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在現(xiàn)代化的企業(yè)中,有更多的人享有決策的權利,有更多的人必須在思考中不斷創(chuàng)新,也更多的人有足夠的空間來決定要做什么、要怎么做……大多數(shù)人的工作不再是機械式的重復勞動,而是需要獨立思考、自主決策的復雜過程。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ker)曾指出:“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說,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wǎng)絡的革新,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在這個世紀里,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所以,今天大多數(shù)優(yōu)秀的企業(yè)對的人才的期望是:

積極主動、充滿熱情、靈活自信的人。

要想在現(xiàn)代化的企業(yè)中獲得成功,就必須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主動意識: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擔責任,主動為自己設定工作目標,并不斷改進方式和方法;此外,還應當培養(yǎng)推銷自己的能力,在領導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

作為當代中國的青年一代,你應該不再只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你應該做什么,而是應該主動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規(guī)劃它們,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幾個是唯唯諾諾、被動消極的人?對待自己的學業(yè)和研究項目,你需要以一個母親對孩子那樣的責任心全力投入、不斷努力。只要有了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沒有什么目標是不能達到的。

其實,許多年輕人并不是沒有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做出自己的決定,而是不習慣在重大問題上做出自己的決定。如果我問一位中國的大學生:“你最常做的決定是什么?”他的回答很有可能是決定買什么樣的電腦,看什么電影,讀什么書等等。這些事情固然需要做出決定,但是,許多更重要的決定更需要由你自己做出。例如,像讀什么專業(yè),讀什么學校,考研還是出國等決定,大家可能習慣于聽父母的安排,或參考大多數(shù)同學的選擇——殊不知,在這些最重要的問題上,只有你自己的決定才能幫助你邁向真正的成功。自己做無關緊要的決定,但是對一生有重大影響的決定卻聽他人的。這是多么不合邏輯呀!此外,就算你自己做出了決定,也不見得你事先已經(jīng)花了足夠的時間調(diào)查和研究。魯莽或草率的決定可能會讓你后悔一輩子!

當Google的創(chuàng)始人賽吉?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電視上被訪問時,記者問他們的成功應該歸功于哪一所學校,他們并沒有回答斯坦福大學或密西根大學,而回答的是“蒙臺梭利小學”自由自在的學習沒有任一消極輸入的方式。在蒙臺梭利教育的環(huán)境下,他們學會了“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是這樣的積極教育方式賦予了他們鼓勵嘗試,積極自主,自我驅動的習慣,因而帶來了他們的成功。

所以,每一個年輕人都要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心,你必須善于規(guī)劃和管理自己的事業(yè),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為重要的抉擇。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事業(yè),沒有什么東西像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一樣更能體現(xiàn)你自己的獨立人格。

正如美國詩人惠特曼《草葉集》里所寫的那樣:“我不能,別的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你走過那條路;你必須自己去走。”

積極主動的七個步驟

要達到積極主動的境界,我建議大家按照下面圖中所示的七個步驟,循序漸進地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培養(yǎng)自己的習慣,學習把握機遇、創(chuàng)造機遇的方法,并在積極展示自我的過程中收獲成功和快樂。

步鄹一:擁有積極的態(tài)度,樂觀面對人生

心理學家早已發(fā)現(xiàn):一個人被擊敗,不是因為外界環(huán)境的阻礙,而是取決于他對環(huán)境如何反應。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前主教練米盧蒂諾維奇所說的“態(tài)度決定一切”就是這個意思。埋怨不會改變現(xiàn)實,但是積極的心態(tài)和行動可能改變一切。

根據(jù)心理學家的統(tǒng)計,每個人每天大約會產(chǎn)生5萬個想法。如果你擁有積極的態(tài)度,那么你就能樂觀地、富有創(chuàng)造力地把這5萬個想法轉換成正面的能源和動力;如果你的態(tài)度是消極的,你就會顯得悲觀、軟弱、缺乏安全感,同時也會把這5萬個想法變成負面的障礙和阻力。

消極的人允許或期望環(huán)境控制自己,喜歡一切聽別人安排,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不可能擁有控制自己命運的能力,也無法避免失敗的厄運;相反的,積極的人總是以不屈不撓、堅忍不拔的精神面對困難,他的成功是指日可待的。積極的人總是使用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jīng)驗支配、控制自己的人生;消極者則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總是處在過去的種種失敗與困惑的陰影里。

有了積極的態(tài)度,并不能保證事事成功。積極的態(tài)度肯定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但并不能保證他每件事都心想事成;可是,堅持消極的態(tài)度卻必敗無疑,我從來沒見過哪個持有消極態(tài)度的人能夠取得可持續(xù)的、真正的成功。

當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必須由自己來選擇,也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由自己來主導。所以,在選擇積極態(tài)度的同時,我們必須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也就是我常說的那句話:

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步鄹二:遠離被動的習慣,從小事做起

消極被動的習慣是積極主動最大障礙,如果你從小就在消極、被動的環(huán)境下長大,你就更應該努力剔除自身所擁有的那些消極因素。

例如,消極被動的人總是迷信宿命論,把不如意的事情紛紛歸罪于基因遺傳、星座、血型等因素,并由此變得自怨自艾,總是怪罪別人的不是,指摘環(huán)境的惡劣——如果這樣的想法成為習慣,他就會陷入消極被動的惡性循環(huán),難以自拔。

年輕人該如何遠離消極被動?我想向大家提出五個建議:

一、不要盲目聽信人言,應冷靜辨析,積極求證

現(xiàn)在,網(wǎng)上經(jīng)常流傳著各種謠言。如果盲目輕信這些謠言,你就會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左右。例如,有同學發(fā)信來說:“自己想讀一個民辦學校的課程,因為它可以發(fā)‘英國劍橋大學的學位’?!崩潇o辨析應該會告訴你:在這樣“天上掉餡餅”的事情里總會暗藏著什么圈套。然后只要到搜索引擎積極求證,馬上就可辨其真?zhèn)巍?/p>

此外,有許多同學不懂得主動搜尋和驗證信息的方法或重要性。有不少同學請我?guī)退夷衬炒髮W的信息,甚至,還有的同學向我詢問某個單詞的意義和用法——實際上,這些信息在網(wǎng)上只要簡單搜索一下,就能找到答案。因此,當我每次查出答案后,總是告誡這些同學說: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就自己到網(wǎng)上去找,不要急著去問別人;如果你聽到了什么,不要盲目信從,應當自己主動去網(wǎng)上求證?!?/p>

二、不要讓事情找上你,應主動對事情施加影響

每一件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應該是因你的決定而發(fā)展、變化的,而不應該是因為你無所作為才變成現(xiàn)實的。

有位同學告訴我說:“我申請了兩個工作,其中,我比較喜歡的那份競爭激烈的工作,但同學們也都在爭取那份工作。我現(xiàn)在只好選擇等待,如果那家公司不聘請我,我就到另一家公司去?!?/p>

我很驚訝地問他:“既然你很喜歡第一份工作,為什么你這么被動,只知道等待而不去主動爭取呢?”

不要忘了,被動就是棄權,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

在微軟工作的華人都知道郭蓓菁,一位小巧玲瓏、年輕活潑的女孩。見她第一眼你可能很驚訝她是微軟最資深的華人經(jīng)理之一。但是如果你和她交談一分鐘,你就會一點也不驚訝了。她講的每一句話流露了自信和積極樂觀的領導力,和嚴謹?shù)倪壿嫼蛻?zhàn)略思想。她曾告訴我她積極主動的一個故事:

“我十六歲從中國移民到美國。我到美國后六個月就必須參加SAT考試。那時我英語口語已經(jīng)不差,但是文法、字匯、作文都很不行。雖然我的SAT數(shù)學考了780分(接近滿分800分),但是英語只考了280分。如果交白卷也有200分,你就可以想象280分是多么糟糕!但是我依然滿懷希望地申請了加州大學的電機工程系?!?/p>

“由于我的英語SAT分數(shù)太低,我的申請表很可能沒有被閱讀就被直接被拒絕了。但是我不服輸,我深信如果我被錄取,我會是一個成功的工程師。于是,我決定‘上訴’?!?/p>

“我直接寫了一封信給加州大學的工學院長。在信里,我做了自我介紹,我自豪地描述了我在理工方面的成就,解釋了我剛到美國六個月的英語問題,強調(diào)了我的學習能力和刻苦精神。最后,我說:‘院長女士,如果你錄取我,我保證我會成為貴校的的財產(chǎn)?!?/p>

“兩天后,院長約談了我。我和她面談時,她看出我的英語其實已經(jīng)進步很快。我對她當面保證我的英語會學的和美國同學一樣好。一星期后,加州大學收回成命,決定錄取我。”

步鄹三:對自己負責,把握自己的命運

有位學生問我:“這個世界到底是不是公平的?”這個問題在“開復學生網(wǎng)”上引起了一場大討論。有些同學認為世界公平,一個人只要有志氣就一定能克服一切障礙;也有些同學認為世界級端不公平,因為無論是財富、天賦還是運氣,老天爺好像總是青睞別人。

對此,我的回答是:一切都靠命運(宿命論)和一切都靠自己(人定勝天)都是不合適的。

每一個人都有選擇,都有機會,但是,先天和環(huán)境因素造成每個人的機會多少不同。所以,這個世界不是完全公平的。但如果你因為世界不公平而放棄了自己的機會和選擇,那就是你自己的責任,就不能怪世界不公平了。

舉一個比喻。有些人出生時就因為遺傳的原因,可能會在某個時候患上較嚴重的疾病。但這并不表明他一定會患病。如果他能把握機會,做正確的選擇,安排好自己的鍛煉和飲食,他很可能比誰都健康;但是,如果他就因為‘基因不好’就自暴自棄,那么他得病的幾率幾乎一定會成倍增加。

所以,凡事都要想清楚,什么是自己不能改變而必須接受的,什么是自己可以選擇的,什么是自己必須勇敢挑戰(zhàn)的。當你碰到不可改變的事情時,要勇敢地接受它,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悔恨、羨慕和嫉妒上。你應該做的事是積極主動地抓住命運中你可以選擇、可以改變、可以最大化你的影響力的部分。

還有,就算在最艱苦的時候,當你感覺命運已拋你而去時,你總是有選擇的。就像弗蘭克說的:“在任何極端的環(huán)境里,人們總會擁有一種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的自由?!?/p>

“積極主動”的含義不僅限于主動決定并推動事情的進展,還意味著人必須為自己負責。責任感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積極主動的人不會把自己的行為歸咎于環(huán)境或他人。他們在待人接物時,總會根據(jù)自身的原則或價值觀,做有意識的、負責任的抉擇,而非完全屈從于外界環(huán)境的壓力。

對自己負責的人會勇敢地面對人生。大家不要把不確定的或困難的事情一味擱置起來。比方說,有些同學認為英語重要,但學校不考試時,自己就不學英語;或者,有些同學覺得自己需要參加社團鍛煉溝通能力,但因為害羞就不積極報名。對此,我們必須認識到,不去解決也是一種解決,不做決定也是一個決定,消極的解決和決定將使你面前的機會喪失殆盡,你終有一天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有同學問我:“不確定時,該如何負責?”其實,就算你不確定自己想要什么,你至少應該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就算你不能積極爭取你最想要的,至少也應積極避免你最不想要的。

如果你想做一個積極主動、對自己負責的人,我建議你立即行動起來,按照以下幾點嚴格要求自己:

以一整天時間,傾聽自己以及四周人們的語言,注意是否有“但愿”、“我辦不到”或“我不得不”等字眼出現(xiàn)。

依據(jù)過去的經(jīng)驗,設想一下,自己近期內(nèi)是否會遭遇一些令人退縮逃避的情況?這種情況處在你自己的影響范圍之內(nèi)嗎?你應該如何本著積極主動的原則加以應對?請在腦海中一一模擬。

從工作或日常生活中,找出一個令你備感挫折的事情。想一想,它屬于哪一類,是可以直接控制的事情,還是可以間接控制的事情,抑或根本無法控制的事情?然后在自己的影響范圍內(nèi)尋找解決方案并付諸行動。

鍛煉自己積極主動的意識。在下30天內(nèi),專注于自己影響范圍內(nèi)的事物,對自己許下承諾,并予以兌現(xiàn);做一支照亮他人的蠟燭,而非評判對錯的法官;以身作則,不要只顧批評;解決問題,不要制造問題;不必怪罪別人或為自己文過飾非,不怨天,不尤人;別活在父母、同事或社會的蔭庇之下,善用天賦的獨立意志,為自己的行為與幸福負責。試行積極主動的三十天訓練法,觀察一下,自己的影響范圍在訓練之后是否有所變化?

步鄹四:積極嘗試,邂逅機遇

在和學生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因為受到一些挫折就喪失了奮斗的勇氣。例如,有的學生因為應試教育在大學中延續(xù)而后悔念大學,有些學生因為專業(yè)不合適就虛度時光,還有的學生因為在研究生期間遇到種種學術上難題而感到氣餒……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都是可以直面的挫折,它們都需要你具有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生命中隨處是機遇,許多機遇就藏在一個又一個挫折之中,如果你在挫折面前氣餒,你很可能會與自己的機遇擦肩而過。

積極嘗試是學習最好的方法。在一個先進的公司,你不需要擔心失敗。在一項美國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他們最欣賞的就是那些主動要求做某項新工作的員工。無論是否能做好,至少這些員工比那些只會被動接受工作的員工要令人欣賞,因為他們有勇氣、積極上進,而且會從中學習。

對于那些正在選擇人生道路的年輕人來說,他們更應該積極地嘗試不同的事情。在美國,父母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是:“你沒有試過,怎么知道自己不喜歡呢?”所以,我建議大家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嘗試做不同的事情,找到通向成功的門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之路上邂逅更多的機遇。

我的積極主動的習慣是五歲開始的。記得五歲的時候,我覺得幼兒園的課程太簡單了,于是就主動跟父母說:“我想跳級讀小學。”父母建議我還是按部就班地讀書,等到有足夠的能力時再去讀小學。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大膽地提出:“讓我嘗試一下好嗎?如果我的能力不夠,我就沒法通過小學的入學考試;可如果我通過了考試,就表明我有這樣的能力,那你們就應該讓我去讀小學?!备改负芩斓卮饝讼聛怼S谑俏遗ψx書,最后以高分考進了私立小學。事過三十多年,當時母親帶我去看“放榜”時,看到“李開復”三字排在榜首的那份興奮,今天想來依然歷歷在目。這件事讓我懂得,只要大膽嘗試,積極進取,我就有機會得到我期望中的成功。這也為我日后的自信和積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一個例子來自于我的年輕朋友郭去疾。他的人生之學是:每一扇機遇之門,都有一個守門人。收獲機遇的臨門一腳,在于主動執(zhí)著地去找這個守門人。當他1999年從中國科技大學本科畢業(yè)時,受到了很多美國一流大學的錄取通知,但是一律沒有獎學金。于是,他開始給這些大學的教授們寫信,希望他們能接受我作為研究助理從而資助。一個月中,他寫了兩百封信,雖然有很多教授感興趣,卻都因為他研究經(jīng)驗不足而拒絕了。他還嘗試寫信給中國科大的海外校友,希望得到推薦,也沒有結果。一天夜里,面對電腦里一封封挽拒的郵件,他一個人在黑暗的實驗室里失聲痛哭。然而第二天醒來,他決定繼續(xù)去敲擊這扇機遇之門。幾天之后,他收到伊利諾大學的一位教授的回信,欣然答應資助。那位教授說,當他到系里索取郭去疾的材料的時候,發(fā)現(xiàn)系里正在準備給郭寄拒信。郭去疾最后說:“我的‘叩門之旅’在繼續(xù)著,絕大多時候,都無功而返。然而,石沉大海卻不代表徒勞無功,因為一次一次,機會之門這樣被我敲開。一步一步,我得以到微軟總部工作,到斯坦福大學讀MBA,到Mckinsey到Amazon和Google工作的機會”。

美國人很喜歡嘗試不同的工作,他們一生中平均要換四次工作。在長期計劃經(jīng)濟的思想影響下,更多的中國人不愿意換工作,而更傾向于終生做一件事。其實,換工作崗位的意義在于,你一開始做的決定并不一定是你的終生決定,你仍然有機會去嘗試更多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

所以,不要因為暫時不了解自已的長處而猶疑不決,積極行動起來吧!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才華和天賦。大家要珍惜每一次嘗試,因為機遇往往不可復制。要隨時做好準備,以免機遇到來時錯失良機,同時也應學會從每一個失去的機遇中吸取教訓。此外,只有敢于挑戰(zhàn)自我,你才能充分地開發(fā)自身的潛力。我建議大家經(jīng)常給自己設立一些極具挑戰(zhàn)性、但絕非遙不可及的目標。

步鄹五:充分準備、把握機遇

不要坐等機遇上門,因為那是消極的做法。屠格涅夫說:“等待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什么事也不做地空等,另一種是一邊等,一邊把事情向前推動?!币簿褪钦f,在機遇還沒有來臨時,就應事事用心,事事盡力。

如果被苦難或挫折阻擋,我們應該學習把挫折轉換成動力,而不要一遇到困境就躲在陰暗的角落里怨天尤人,更不要在需要立即行動的時候猶豫不決。人生不能用這種消極的方式度過。我們終有一天要面對自己,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因此,我們必須在平時做好充分的準備,掌握足夠的信息,以便在必要時做出最好的抉擇,把握住稍縱即逝的機遇。

一旦機遇到來,一定要全力以赴,把握機遇。

我在攻讀博士學位時,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同學洪小文的幫助),把語音識別系統(tǒng)的識別率從以前的40%提高到了80%,學術界對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當時,有些老師認為,只要把已有的結果加工好,寫好論文,幾個月之內(nèi)我就可以拿到博士學位了。

但是,我很清楚,第一步的成功給我提供的只是一個機遇,而不是一個答案,因為80%的識別率決不是最后的最佳結果,因為我用的方法只是冰山一角。而且,我已經(jīng)公開發(fā)表了我的研究成果,每一個研究機構都會學習、使用我的方法,所以,如果我此時放松下來,不再做實驗,埋頭寫論文以求盡快畢業(yè)的話,別的學校或公司很快就會超過我。

所以,我不但沒有放松,反而更加抓緊時間研究攻關,甚至為此推遲了我的論文答辯時間。那時候,我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個小時。這些努力沒有白費,它們讓我的語音識別系統(tǒng)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識別率從80%提高到了96%。在我畢業(yè)之后,這個系統(tǒng)多年蟬聯(lián)全美語音識別系統(tǒng)評比的冠軍。如果我當時在80%的水平上止步不前,隨隨便便就畢業(yè)的話,后來商業(yè)周刊頒發(fā)的“1988年最重要科技創(chuàng)新獎”就肯定會讓別人搶走了。

所以,當你知道機遇來臨的時候,要積極把握;當你尚未看到機遇的時候,要時刻準備。

步鄹六:積極爭取,創(chuàng)造機遇

當機遇尚未出現(xiàn)時,除了時刻準備之外,我們也應該主動為自己創(chuàng)造機遇,不能總是守株待兔,等著機遇上門。

記得當我在蘋果工作時,有一段時間公司經(jīng)營狀況不佳,大家士氣低落。這時,我看到了一個機遇:公司有許多很好的多媒體技術,但是因為沒有用戶界面設計領域的專家介入,這些技術無法形成簡便、易用的軟件產(chǎn)品。

于是,我寫了一份題為《如何通過互動式多媒體再現(xiàn)蘋果昔日輝煌》的報告。這份報告被送到多位副總裁手里,最后,他們決定采納我的意見,發(fā)展簡便、易用的多媒體軟件,并且請我出任互動多媒體部門的總監(jiān)。

多年以后,一位當年的上司見到我,他深有感觸地對我說:“當時,看到你提交的報告,我們感到十分驚訝。以前,我們一直把你當作語音技術方面的專家,沒想到你對公司戰(zhàn)略的把握也這么在行。如果不是這份報告,公司很可能會錯過在多媒體發(fā)展的機會,你不會有升任總監(jiān)和副總裁的可能。今天,在iPod的成功里,也有不小的一部分要歸功于你和你那份價值連城的報告?!?/p>

在微軟公司,大家都很重視向比爾“蓋茨每年四次的匯報工作成果的機會。在報告的幾個月前,全球各研究院就開始提早排隊,報上最得意的成果。

微軟中國研究院剛成立的那一年,當幾個研究項目都還沒有得到最終結果的時候,我就冒險爭取了六個月后向比爾匯報兩個研究成果的機會。因為那時我知道很多人對中國研究院還不太理解,如果能在比爾面前成功地演示我們的研究成果,就會對研究院的發(fā)展提供很大的幫助。

當時,我知道有四個研究項目各有60%以上的可能性在六個月后得到好的結果,但是,我不能等到100%確定后再去申請。于是,我用兩個措辭含糊的報告題目預訂了位置。六個月后,果然有兩個項目得到了非常好的結果,于是,我們修改了報告題目,十多個人飛到美國為比爾做了現(xiàn)場演示。那次匯報非常成功,得到了比爾高度評價。

報告的第二天,比爾對所有的公司領導說了他著名的那句話:“我敢打賭你們都不知道,在微軟中國研究院,我們擁有許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體研究方面的專家。”是這句話開始建立了研究院在公司的信譽的。

顯然,如果我總是消極地等待,那么,我們恐怕就要錯過向比爾匯報研究成果的機會了。

對大學生來說,大家應該積極地計劃大學的四年,積極地爭取和創(chuàng)造機遇。你的畢業(yè)計劃將成為你學業(yè)的終點和事業(yè)的起點,你的志向和興趣將為你提供方向和動力。你如果不知道你的志向和興趣,應該馬上做一個發(fā)掘志向和興趣的計劃;你如果不知道畢業(yè)后要做什么,應該馬上制定一個嘗試新領域的計劃;你如果不知道自己最欠缺什么,應該馬上寫一份簡歷,找你的老師、朋友打分,看看哪里需要改進;如果你畢業(yè)后想出國讀博士,你應該想想如何讓自己在申請出國前有實際的研究經(jīng)驗和論文;如果你畢業(yè)后想到某個公司工作,那你應該找找該公司的聘請廣告,和你的履歷對比,看自己還欠缺什么經(jīng)驗……只要做到了這些,你就不難發(fā)現(xiàn),自己每天都會比前一天離成功更近一些。

步鄹七:積極地推銷自己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里,那些能夠積極推銷自我的人更容易脫穎而出。

很多在美國工作多年的中國人對美國同事的印象總是這樣的:“他們怎么這么能說?他們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工作成績,而中國同事在很多時候做得很好,卻沒有展現(xiàn)出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p>

在公司里,經(jīng)常得到晉升機會的人,大多是能夠積極推銷和表達自己的、有進取心的人。當他們還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時,只要和公司利益或者團隊利益相關的事情,他們就會不遺余力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貢獻自己的主張,幫助公司制定和安排工作計劃;在完成本職工作后,他們總能協(xié)助其他人盡快完成工作;他們常常鼓勵自己和同伴,提高整個隊伍的士氣;這些人總是以事為本、以事為先——他們都是最積極主動的人。

要想把握住轉瞬即逝的機會,就必須學會說服他人,向別人推銷自己、展示自己的觀點。一般說來,一個好的自我推銷策略可以讓自己的人生和事業(yè)錦上添花。好的自我推銷者會主動尋找每一個機會,讓老板或老師知道自己的業(yè)績、能力和功勞。當然,在展示自己時,不要貶低別人,更不可以忘記團隊精神。

當我被微軟總部調(diào)回美國,在美國啟動總部把工作外包給中國合作伙伴的工作時,我一直在考慮如何把這項極為重要但又缺乏資源的項目做好。

這時,我很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毛遂自薦的信。這封信來自一位在微軟技術支持中心工作的經(jīng)理。她在信中說:“雖然我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但是我曾在多個部門工作,而且學習很快。我愿意用我自己的時間幫你把這件事情做好。我不需要酬勞,我也不是申請工作,我只是希望為中國做點事情。你選擇我沒有風險,因為我至少可以把每個細節(jié)都幫你想清楚,這樣可以節(jié)約你的時間。”

如果不是這封信和后來的交談,我怎么也不會想到,把這個工作交給一位業(yè)余而又沒有相關經(jīng)驗的人來做。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她沒有辜負我的期望,把這件事情做得非常好。因為她起頭的工作,微軟后來三年中提供給中國的外包業(yè)務量增加了三倍。幾個月后,當我們終于成立了一個部門來負責這件事情時,她毫無怨言地把所有的工作交給了這個新部門。

后來,微軟亞洲研究院有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沈向洋院長要我推薦人選,我想到了這位多才多藝的志愿者。她就是今天微軟亞洲研究院高校合作部總監(jiān)宋羅蘭。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要求我們展示自己,這是不是要我從一個內(nèi)向的人徹底轉變?yōu)橥庀虻娜??”其實,一個內(nèi)向的人很難徹底地改變自己的性格。所以,我建議大家可以在自身性格允許的范圍內(nèi)往“外向”靠攏,盡量尋找一些“比較外向但又不給自己帶來太大壓力”的機會。

我的選擇;你的選擇

2005年7月19日,我離開了微軟,加入了Google。我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直希望回到中國。而且同時,我發(fā)現(xiàn)許多我的朋友加入了Google后都非常愉快。當我聽說Google將在中國有很大的計劃時,我沒有等著它的電話,而我積極地直接聯(lián)系了我認識多年的Google的CEO斯密特。他積極邀請我去看看。我發(fā)現(xiàn),Google是一個讓我震撼的公司 – 從它的新一代技術到員工的激情,從它誠信和對大眾利益的執(zhí)著,從它獨有的自由和透明度,我發(fā)現(xiàn)了一片我向往的凈土。我有選擇的權利。于是,我選擇了Google。我選擇了中國。

有記者問我這個選擇帶來不少麻煩,我會不會后悔。我的回答是:“直到我死的那一天,我要做我有激情的事情。對這個決定,無論帶來多大的困擾和麻煩,我終身不悔。”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你自己惟一的司機,千萬不要讓別人駕駛你的生命之車。你要穩(wěn)穩(wěn)地坐在司機的位置上,決定自己何時要停、要倒車、要轉彎、要加速、要剎車等等。人生的旅途十分短暫,你應該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選擇和決策的權利,雖然可以參考別人的意見,但千萬不要隨波逐流。

只有積極主動的人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競爭環(huán)境中贏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獲得真正的機會。

最后,我將下面一段話贈給中國的學生: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或在別人的生活里。

不要被信條所惑 – 盲從信條是活在別人的生活里。

不要讓任何人的一件淹沒了你內(nèi)在的心聲。

作重要的,擁有跟隨內(nèi)心和直覺的勇氣。

你的內(nèi)心與直覺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斯蒂夫喬布斯 (蘋果公司總裁)

2005年斯坦福大學畢業(yè)典禮

給中國學生的第六封信——選擇的智慧

引言

《做最好的自己》一書為青年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和借鑒的,包含了價值觀、態(tài)度和行為等三個層面的理論模型——“成功同心圓”。如果僅就“成功同心圓”中的每種態(tài)度或每種行為來說,我們其實很容易總結出許多明確的、可執(zhí)行的理念、原則或方法,青年學生們也不難掌握。但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面臨的環(huán)境卻往往是復雜和多變的,我們需要做出的選擇也多半不會像“是”或“非”那樣簡單。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需要在多種要素的相互作用中選擇最適合當時情景的解決方案。這時,在任何一個方向上的偏激或對任何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的忽略都是不明智的。以我和青年學生們的交流經(jīng)驗看來,許多中國學生缺少的恰恰是這種在復雜情況下做出理性判斷和選擇的能力。例如,許多學生不止一次地詢問我與選擇相關的問題,他們不知道該在何時表現(xiàn)得積極,何時表現(xiàn)得謙遜,他們不清楚該如何處理勇氣和胸懷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也不太確定自信和自省這兩種看似矛盾的態(tài)度是否可以共存……

我覺得,對于青年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具體的準則或方法,而是在復雜情況下權衡各種影響因素,并以最為智慧的方式做出正確抉擇的能力。我把這種能力稱為“選擇的智慧”,它的思想核心其實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傳承了兩千多年的“中庸”之道。據(jù)此,我把自己對分析、判斷、權衡、折中等與選擇相關的思考寫成了全書的最后一章“完整與均衡——用智慧選擇成功”。應當說,這一章是全書的總結和升華,也是指導讀者合理運用“成功同心圓”法則的關鍵所在。

該書問世后,讀者對這一章的反響非常好。《大學生》雜志社的社長鐘巖女士告訴我說,這一章在全書中“最為精彩”。她熱情地邀請我以這一章的內(nèi)容為基礎,在“《大學生》雜志社名人講堂”中發(fā)表演講。最終,我在全國三十余所大學的校園中發(fā)表了題為“選擇的智慧”的演講,超過七萬名學生聽了我的現(xiàn)場演講,在每一次演講中,學生們超乎尋常的熱情總是讓我無比激動,我也為自己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中國大學生而倍感欣慰。

為了讓更多的青年學生了解和掌握“選擇的智慧”,我專門將演講的內(nèi)容與書中“完整與均衡”一章整理、合并起來,寫成了《給中國學生的第六封信》。我相信這封信可以為青年朋友們提供一些有關成功與選擇的有益幫助。

人生就是一串困難的選擇,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當我們走過人生的旅程,身后留下來的就是我們選擇的結果。如果選擇得好,我們會感到快樂和成功,會覺得自己對世界、對他人產(chǎn)生了正面的影響。

當我個人碰到人生重要的選擇時,我一直信奉以下的做事三原則:

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多少年來,這句話給了我無比巨大的支持和鼓勵,幫助我度過了難以計數(shù)的人生關隘。在與中國青年分享這三句話后,有位同學針對這三句話,寫信問我:

“讀了開復老師的三句話,心里感到很強的共鳴。

“‘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代表了用西方式的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以永不放棄、永不消沉的主動人生態(tài)度,鼓勵我們靠自己的努力達到目的。

“‘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代表了用中國式的謙恭謹讓的度量來培養(yǎng)自己的修養(yǎng),學會承認和接受真實的、不完美甚至不公正的世界。

“但是我不知道最后一句該如何理解。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可是,智慧從哪里來呢?”

其實,“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就是要求我們使用自己的智慧,主動發(fā)現(xiàn)并選擇最完整、最均衡的狀態(tài),并通過這一選擇獲得成功。這里所說的“智慧”,既是甄別、判斷的智慧,也是權衡、折中的智慧,但從根本上講,它更是在選擇中孕育又在選擇中升華的最高智慧——我也把它稱作“選擇成功”的智慧。

在這選擇的世紀中,青年學生需要選擇的智慧

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曾說,二十一世紀是一個選擇的世紀,因為未來的歷史學家如果回顧今天,他們會記得的、今天最大的改革并不是技術方面或網(wǎng)絡方面的革新,而是——人類將擁有選擇的權利。他說這句話是因為在今天的信息社會里,人人都能獲取信息,學習知識,靠腦力上進,而且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會更多地放權給員工,重視積極選擇的員工。人人都有機會,那么人的成功就更要看各人積極地爭取和智慧地選擇。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代,在這樣的一個大環(huán)境中,每個人都面對著選擇的機會,都擁有選擇的權利。尤其在中國,這個選擇的時代是更難能可貴的?;仡欀袊慕倌隁v史,可以說,今天的中國青年學生是百年來第一次有機會享受先進的教育,同時也不必擔心生活、安全和溫飽問題,他們第一次能夠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獲取世界各地的信息,第一次在畢業(yè)后擁有如此眾多的、可以自主選擇的就業(yè)機會。

但是,中國的青年學生雖然有幸出生在能夠自由選擇的時代,但時代并沒有傳授他們選擇的智慧。

在此前與大學生的書信交流及創(chuàng)辦“開復學生網(wǎng)”的過程中,我看到有很多學生雖然擁有選擇的權利,雖然生活在這樣優(yōu)越的大環(huán)境中,但仍然有許多學生時常遇到迷茫的時刻。例如,經(jīng)常有學生問我有關如何進行選擇的問題:“我被老師批評了,但我覺得無辜,那么,我應該用自信的態(tài)度為自己辯解,還是用自省的態(tài)度坦然接受?”“我想改變現(xiàn)狀,但又力不從心,我應該鼓起勇氣沖破險阻,還是放寬胸懷承認現(xiàn)實?”“我遭受了失敗的打擊,應該用毅力堅持下去,還是用自省的態(tài)度放棄它?”“我想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但可能招來非議,我應該積極表達想法,還是該遵循同理心的原則多聽少講?”提出這些問題的學生都希望我來幫助他們做出選擇。面對這些問題,我的回答是:

我能幫你做的不是選擇,因為你自身的問題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未來也只有自己最在意。

我能做的只是傳授給你選擇的智慧,幫你聆聽自己心底里最真實的聲音,幫助你做出智慧的選擇。

在這封信中,我提出選擇成功的智慧共有八種:

用中庸拒絕極端

用理智分析情景

用務實發(fā)揮影響

用冷靜掌控抉擇

用自覺端正態(tài)度

用學習積累經(jīng)驗

用勇氣放棄包袱

用真心追隨智慧

(1)用中庸拒絕極端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中庸》也是千年國學的經(jīng)典。很遺憾的是,許多人并不理解中庸真正的內(nèi)涵,誤以為中庸就是做庸庸碌碌的老實人。其實,中庸告訴我們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避免并拒絕極端和片面。

比如說,在我的第五封信中提出最重要的積極主動,如果做到了極端,就變成了霸道,喜歡對別人頤指氣使,橫行跋扈。在我的第二封信中提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同理心,如果做到了極端,就變成了盲從,失去了自己的選擇,什么事都沒有主見。極端的自信就成了自傲,極端的勇氣就成了愚勇,極端的胸懷就是懦弱,極端的自省就會變成自卑。

自信、自省、勇氣、胸懷,積極、同理心六種態(tài)度都是成功的必備要素,也都是成功者需要具備的優(yōu)點。但是,一旦將其中某一種態(tài)度發(fā)展到極端,優(yōu)點就會立刻演變?yōu)槿秉c。

第一個智慧的真諦就是:我們必須用中庸的思想指導自己,把自己的態(tài)度限制在完整、均衡的范疇內(nèi),兼顧自信和自省、勇氣和胸懷、積極和同理心等各方面因素,時刻防止自己在其中某一方面有過于偏激的表現(xiàn)。

我看到過一個負面極端的例子:有位企業(yè)管理者建議員工讀一讀拿破侖傳記中的一則小故事。那則故事的大意是,拿破侖小時候常和同學打架,但總是輸給對方。他下定決心,即便被打死也不服輸,并采用非常規(guī)和“自殺式”的襲擊與對手較量。結果,這種“拼命”精神終于使對方屈服了。這位企業(yè)管理者教導他的員工向拿破侖學習?!谖铱磥恚@是一種典型的極端。在拿破侖的這則故事里,我看到的不是一個勇敢的英雄,而是一個自大、固執(zhí)、不自量力的家伙。雖然我不是歷史學家,但我很清楚,這樣的事例絕對不值得學習。

另外我曾經(jīng)親身經(jīng)歷的一個極端的測驗:公司在培訓課程中,讓十個副總裁圍成一圈,一個半小時內(nèi)可以暢所欲言,惟獨不可以講公司的事情。于是,大家開始談論天氣、政治、體育……其間還出現(xiàn)了爭執(zhí)。在熱烈的交談中,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一個半小時后,每個副總裁都按自己心目中對其他副總裁的尊敬程度,為他們排一個序,并把自己安插在合適的位置。排序后我們發(fā)現(xiàn),倒數(shù)第一的是從頭到尾沒有講話的人,倒數(shù)第二是話最多的人。不說話的人可能有想法,但沒有表達出來,那么別人就會認為他沒有意見。相反,話太多的人可能有一部分話很有意義,但也講了許多不該講的話,這使他無法得到大家的好評。

所以,沉默是金和口無遮攔都不可取,那么我們怎么達到“中庸式的智慧溝通”呢?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記得我剛進入蘋果公司開始我的第一份工作時,公司里有一位經(jīng)理叫西恩,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尤其在開會的時候,他得體的言辭完美地展現(xiàn)出他過人的才學、情商與口才,足以讓在場的所有人欽佩不已。有一天,我鼓足勇氣去向西恩討教有效溝通的秘訣。西恩說:“我的秘訣其實很簡單:我并不總是搶著發(fā)言;當我不懂或不確定時,我的嘴閉得緊緊的;但是,當我有好的意見時,我絕不錯過良機——如果不讓我發(fā)言,我就不讓會議結束。”我問他:“如果別人都搶著講話,你怎么發(fā)言呢?”西恩說:“我會先用肢體語言告訴別人:下一個該輪到我發(fā)言啦!例如,我會舉起手,發(fā)出特殊的聲響(如清嗓子聲),或者用目光要求主持人讓我發(fā)言。但是,如果其他人的確霸占了所有的發(fā)言機會,我就等發(fā)言人調(diào)整呼吸時,迅速接上話頭。”我又問他:“如果你懂得不多,但是別人向你咨詢呢?”西恩說:“我會先看看有沒有比我懂得更多的人幫我回答。如果有,我會巧妙地把回答的機會‘讓’給他;如果沒有,我會說‘我不知道,但是我會去查’,等會開完后,我一定去把問題查清楚?!备囊幌捵屛覍W到了很多東西——只要把握好說話的度,選擇好說話的時機,就可以得到周圍人的尊敬,而且,別人也會從你的話語中了解到你是一個淵博而謙遜的人。

講了這么多例子,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應當竭力避免極端,保持均衡的狀態(tài),走中庸之路。

(2)用理智分析情景

中庸之道不但強調(diào)守誠中道,也要求我們擇善而從。

在面臨選擇時,我們先用第一個智慧避免走向極端的陷阱,然后用第二個智慧在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審慎而冷靜地選擇最好的解決方案。用前面的圖來看,第一個智慧讓我們避免了外面的圈,第二個智慧則是告訴我們內(nèi)圈中沒有一定的答案,而應該運用理智根據(jù)情景做最佳的抉擇。這兩者的結合其實才是中庸的真諦。所以中庸并不是取中絕對的“中點”,而只要你保持在內(nèi)圈,根據(jù)情景抉擇,都是符合中庸和這兩個智慧的。從另一個角度說,大家不應當認為有關成功的六種態(tài)度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既不要片面強調(diào)某一種態(tài)度,也不要片面強調(diào)兩種態(tài)度之間的“中點”。

記得曾有一位青年問我:“我不同意我的老板,我該站起來發(fā)言嗎?”

當時,我的回答是:“這要看情形而定。首先,你的老板是一個愿意接納異議的人嗎?如果不是,那么你千萬不要亂發(fā)言,但是,你可以開始物色一個新工作和新老板了!如果他能夠接受異議,那么,在老板還沒做出最后的決定時,不要怕提出異議;但同時也要考慮到,如果是當眾發(fā)言,自己的話就必須有一定的技巧,應當顧慮到老板的面子。老板一旦做出了決定,我們無論有無異議,都必須支持和貫徹,有不同意的地方只可以私下與老板溝通?!?/p>

在這樣一個具體的例子里,我們必須學會用智慧甄別各種復雜的情況,并從不同候選方案中擇善而從的方法,這樣才能找到提出異議的最佳途徑。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領導藝術也同樣需要擇善而從。許多人誤以為,好的領導都有完全相同的風格,例如:指揮命令、宏觀掌控、和諧和作、M_-Z自由、授權負責、指導培養(yǎng)。

其實,在著名的管理學著作《有效率的領導(Leadership that Gets Results)》一書中,作者丹尼爾”戈德曼提出:最好的領導能夠完整地擁有上述的六種看起來相互矛盾的領導力,并會有智慧地因具體情景不同而運用正確的一種。這種“完整+均衡”的觀點和本章論述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根據(jù)戈德曼的分析,一個出色領導總是擁有上述的六種領導力,并且會理智地分析當前的情景,以便決定運用其中的哪一種。例如,假設員工表現(xiàn)不佳或員工是新手,在公司遇到重大危機時,對員工就應該采用指揮、命令的方式;如果企業(yè)需要改變方向,或員工因為不理解方向而士氣不高,而你又是一個值得信任的領導者,那就應該采用宏觀掌控的方法;如果你發(fā)現(xiàn)員工對工作得心應手,部門協(xié)調(diào)沒有問題,那就應該注重和諧合作;當你發(fā)現(xiàn)員工知識淵博,或你對結果不確定的時候,就應該選擇M_-Z自由的方式;如果員工能力很高又是專家,或具備了積極自主的態(tài)度,就應該采用授權負責的方式;如果員工很有動力,愿意把工作做好,但是經(jīng)驗不足,同時企業(yè)并沒有處于危機時刻,那應該盡量指導培養(yǎng)。最好的領導是擁有這六種看起來相互矛盾的領導力,并且用智慧根據(jù)不同的情景正確選擇的人。

人生中的絕大多數(shù)選擇都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事情。大家要學會在最合適的時候對最合適的人用最合適的方法,要學會在做出決定前用理智全面衡量各種因素的利弊以及自己的能力和傾向。這些東西并不能靠簡單的公式來決定。讀者應該憑借自己的智慧,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3)用務實發(fā)揮影響

選擇完整與均衡時,你必須首先弄清楚,你面臨的事情是你能夠影響到的,還是你根本無力改變的。史蒂芬“柯維在其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把所有值得關注的事情稱為“關注圈”,把能夠發(fā)揮影響的事情稱為“影響圈”。

在整個關注圈中,根據(jù)自主程度的高低,人生面臨的問題可分為三類:

可直接影響的問題:對于這種問題,解決之道在于用正確的態(tài)度執(zhí)行。這是我們絕對做得到的,也是最核心的“影響圈”。

可間接影響的問題:有賴改進發(fā)揮影響力的方法來加以解決,如借助人際關系、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來解決。這是最值得我們努力爭取的“影響圈”。

無能為力的問題:需要以平和的態(tài)度和胸懷,接納這些問題。縱使有再多不滿,也要泰然處之,如此才不至于讓問題征服了我們。

無論碰到任何問題,如果你認為“外在環(huán)境是造成問題的癥結所在”,或者總是在埋怨“我真的無能為力”,那么,這種想法不但無補于事,而且會造成你消極悲觀的心理狀態(tài)。

事實上,碰到問題時,你只要耐心地將它分解開,看看哪些部分是你可以影響的,哪些部分是你可以關注但卻無法影響的。然后,去努力爭取那些可以“間接影響”的問題,讓它們變成可“直接影響”的,同時把全部心力投入自己的影響圈——你可以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獲得進步,這反過來又可以讓你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圈。

所以,不管一個問題屬于上述三種中的哪一種,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都要從自己的影響圈開始:先影響自己,再影響別人,最后才有可能影響環(huán)境。

這個方法為“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這三句話增加了足夠的可操作性。

有一位學生曾問我說:“開復老師,今年我剛剛上大一。我為學校做了許多事,也得到了老師的肯定。但最近我卻很是煩惱。此前,因為我看不慣某某同學的做法,在背后說了一些氣話。有一次,他竟利用學生會干部的職權,在領導面前為我捏造了許多罪名。因為他和領導的關系很好,領導在沒有調(diào)查落實的情況下就處分了我,把我入黨積極分子的資格也取消了。我特別氣憤,為什么領導連調(diào)查都不調(diào)查就處理我呢?我真的沒有犯錯誤。難道真的應該這樣嗎?”

我的回答是:“這件事確實很不幸,但是既然已經(jīng)發(fā)生了,你只有接受后果。我勸你少想想這件事有多么不公平,因為這些都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你無法影響,也不能改變。我勸你多想想,有什么事情是你可以影響和改變的。例如,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當初你沒有在背后說他的壞話,是不是這一切都可以避免?我并不是說別人做的都是對的,但是,你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別人。你必須清楚要如何修正自己才能夠避免這樣的問題再次發(fā)生。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你會做得更好一些嗎?你是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還是會改掉背后說人壞話的毛病?你有沒有聽過‘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這句話?如果你不在背后批評別人,很可能別人也不會在背后中傷你。有句諺語說:‘雖然我們不能改變風,但我們可以調(diào)整船帆?!M隳茉谏詈凸ぷ髦姓J清楚自己的船帆在哪里。人在挫折中學到的東西會遠遠多于在成功中學到的。希望你在經(jīng)過這一次不幸后能夠成為一個更成熟、更成功的人?!?/p>

我在去年七月加入Google時,也因為被卷入法律糾紛,而學會了“用務實發(fā)揮影響”。當時,我離職的事實公布后,許多媒體因為被誤導,以為我的離職違背了合約,就發(fā)表了一些不合事實的言論,甚至更有許多子烏虛有的控訴、惡意杜撰的故事傳遍了中國的互聯(lián)網(wǎng)。那時,多虧我的律師朋友提醒我:對于媒體的報道,我們是無能為力的,因為在官司漩渦中,我個人不能出面解釋,否則不但越描越黑,而且可能給對方提供更多材料。法官的決定則是我可以間接影響的,我們一定要努力打一場漂亮仗。至于可直接影響的方面則是我可以廣搜證據(jù)、找尋證人、理解法律、準備對質(zhì)時證實對方謊言的證據(jù)。于是,在兩個月的時間里,我不再訂閱報紙,不再上新聞網(wǎng)站,不再被流言蜚語所惑。我一天花十六個小時苦讀法律,在對方提出的近30萬份文件中用最新的搜索工具找到我們需要的文件,和律師一同起草我們的答辯狀,一次又一次地做出庭排練。九月出庭時,我們果然獲得勝利,法官允許我開始在Google的工作。在我們的慶功宴上,一位律師在向我敬酒時說我不像個被告,而更像個職業(yè)的律師,甚至估計我的價值相當于兩個律師。在事后,他問我為何如此鎮(zhèn)定地每天埋頭看文件,難道對外面風雨交加的媒體報道都不在乎嗎?我告訴他:“不是我不在乎,而是我不想浪費時間在那些我無能為力的事情上?!倍钪档靡惶岬氖牵斘一氐街袊_始工作后,我沒有花任何精力試圖引導或改變媒體,媒體的報道卻自然而然地完全轉變成為正面報道——因為事實勝于雄辯,我開始工作的事實戰(zhàn)勝了任何一篇負面文章。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專注于你能夠改變的事情,可能最后連當初不能改變的事情也改變了。

(4)用冷靜掌控抉擇

人生就是一場不斷抉擇的游戲,有風雨也有陽光。這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用冷靜的態(tài)度掌控每一次抉擇的全過程:

在抉擇前“重重”思考,抉擇后“輕輕”放下。

所謂“重重”思考,就是要培養(yǎng)客觀的、精準的判斷力。每一個重要的抉擇可能都與你自己的前途密切相關,但你在抉擇和判斷時,一定要避免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式,要避免自己的主觀傾向影響判斷的精準和客觀。

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出客觀、精準的抉擇呢?我給大家提供三個建議:

第一、把影響你抉擇的因素羅列成一張“利弊對照表”。

在利弊對照表中寫出每個因素的利益和弊端,然后借助該表客觀地分析,哪些利益和弊端對你來說最為重要?這些因素是否符合你的價值觀和理想?當你面前擺了這樣一張客觀而詳盡的利弊對照表時,主觀因素就不容易影響你的判斷力了。

例如,1998年時,我面前有兩條道路可供選擇:回中國建立研究院,在美國創(chuàng)業(yè)辦公司。當我問到許多朋友,有沒有愿意和我一塊兒回中國時,他們每一個人都說:“當然不愿意,只有中國聰明的人到美國,哪有美國聰明的人回到中國?”如果我是個容易被影響,不冷靜客觀的人,當時可能就決定不回中國了。為了更客觀地判斷哪一條道路最符合我的價值觀和理想。

借助這樣一份利弊對照表,我很快就做出了客觀而明智的決定——回中國工作。因為綜合考慮各種利弊因素后,回中國工作最能發(fā)揮我自身的特長,也最符合我個人的價值觀和理想。

第二、學會用概率論的方法看問題。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都沒必要認為,某種選擇的成功概率一定是100%或0。反之,我們應當學會分析一件事情“可改變的概率”或“可能發(fā)生的概率”。對于發(fā)生概率小的事情,在做之前一定要有失敗的心理準備。另一方面,也不要等到事情成功的概率達到100%時才去做,因為即便做成了這種事情,也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

做概率分析時,可以列出“最好的可能”和“最壞的打算”,以幫助自己綜合考量。例如,上面提到的“回中國建立研究院”的工作,我有100%的把握,可以把研究院辦得與其他任何公司在中國建立的研究院一樣好——這是最壞的打算;我有40%的把握,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來——這是最好的可能。用這樣的方法考慮到兩個極端后,我馬上就會明白,即便出現(xiàn)最壞的情況,我和公司也可以坦然接受。因此,我選擇回中國工作就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當然,許多抉擇并沒有這么好的“后路”,在這種時候,我們既要謹慎地評估風險因素,也要在適當?shù)臅r候有勇氣挑戰(zhàn)自己。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曾在闡述“領導力”時指出:“當你自估的成功概率達到40~70%,你就該去做這件事了。也許你會失敗,但拖延或等待的代價往往是更大的?!?/p>

第三、當自己不確定時,學會謀之于眾。

多征求別人的意見總是好的。那些更有經(jīng)驗的人可以用他們多年的積累為我們指引方向,那些聰明絕頂?shù)娜丝梢杂盟麄兊闹巧虇l(fā)我們的思路,那些懂得人際關系的人可以用他們的情商幫助我們有效溝通……

當你詢問他人意見時,可以隨身攜帶上面提到的“利弊對照表”,與對方一起分析、討論,這樣一方面可以節(jié)省他人的時間,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你的主觀描述影響他人。當然,你也必須明白,最終的決定權在你自己,即便你采納了別人的意見,你也不可以就此將責任推卸給他人。

所謂“輕輕”放下,就是說我們在做出抉擇后,應當坦然面對可能發(fā)生的任何結果,既不要因為抉擇正確而欣喜若狂,也不要因為抉擇失誤而悔恨終生。

例如,有的人因為對自己缺乏信心,每次剛做出決定,就立即緊張起來,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會導致怎樣的結果;有的人非常喜歡吃“后悔藥”,他們事先不通盤考慮,事后卻追悔莫及;還有的人過于敏感,本來自己做出的是客觀、公正的抉擇,但事后聽到別人的議論就搖擺不定起來……

其實,無論你的抉擇正確與否,無論它的結果如何,已經(jīng)做出的決定就無法收回了,你只有坦然接受它,或者在今后想辦法補救。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或者自己已經(jīng)無法控制的事情,任何擔憂或悔恨都是多余的。與其把時間花在無謂的焦慮上,倒不如把這些東西“輕輕”放下,然后一身輕松地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在微軟公司的某個部門里,有一位霸道的經(jīng)理J,他剛加入公司就拿下屬開刀,總是找些莫須有的罪名遣散一些能干的職員,以便把隊伍換成“自己人”。

當時,J部門里那些可憐的下屬常常來向我求救。有一位名叫S的下屬在收到J的處分后向我表明,他可以用證據(jù)證明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事。于是,我?guī)蚐上訴到J的老板那里,在鐵證之下,S得到了一個新的工作。

但另一個下屬D的境遇就完全不同了,他的處境非常艱難,因為J這次在D的計算機里埋下了偽證,然后以受賄為理由解雇了他。我曾多次與D溝通,相信他是被冤枉的。但在證據(jù)之下,我無法為他伸冤。尤其是,我當時剛加入公司不久,還沒有足夠的職權和信譽來干涉別的部門的事情。經(jīng)過“重重”的分析,我決定不向任何人提起D的事情,只是看著他一身委屈地離開公司。

事后,有朋友問我:“你難道不會因為自己無法給S和D爭取同樣的待遇而懊惱嗎?”我回答說:“雖然我對無法挽救D感到萬分遺憾,但我必須看清楚,什么事是我無能為力的。而且,既然已經(jīng)決定不能幫助他,我就只有‘輕輕’地放下這件事,多想無益。我應該把精力放在我的工作中,這樣,也許有一天,我就可以有足夠的職權和信譽來幫助其他人。”

讓人欣慰的是,多年以后,J被公司解職,S和D則都在新的崗位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5)用自覺端正態(tài)度

中國人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實際上是說,社會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應當對自己的素質(zhì)、潛能、特長、缺陷、經(jīng)驗等各種基本能力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對自己在社會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心理學上把這種有自知之明的能力稱為“自覺”,這通常包括察覺自己的情緒對言行的影響,了解并正確評估自己的資質(zhì)、能力與局限,相信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等幾個方面。

有自覺的人能夠針對自己做出最具有智慧的選擇,選擇做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選擇做能夠得到滿足感的工作等等。要做一個自覺的人,既不會對自己的能力判斷過高,也不會輕易低估自己的潛能。對自己判斷過高的人往往容易浮躁、冒進,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在事業(yè)遭到挫折時心理落差較大,難以平靜對待客觀事實;低估了自己潛能的人,則會在工作中畏首畏尾、踟躕不前,沒有承擔責任和肩負重擔的勇氣,也沒有主動請纓的積極性。無論是上述哪一種情況,個人的潛力都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個人事業(yè)也不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我曾有一個下屬,屬于“自覺力”明顯不足的那種人。他雖然有些才干,但自視甚高,總是對自己目前的職位不滿意,還喜歡隨時隨地自吹自擂。在他的自我評估里寫著:“雖然我非常謙虛,但我只能這樣評價自己:我的表現(xiàn)是有史以來最卓越的?!碑斘铱吹竭@樣一句自我評語時,我就知道這個人不會有什么好的發(fā)展,因為他缺乏最起碼的自覺。果然,他不久就提出,我不了解他的才華,不能重用他,他決定到其他部門另謀高就。但他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不但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公司里的同事也都認為他缺少自知之明。最后,他沮喪地離開了公司。接替他職位的人,是一個能力很強,而且很謙虛的人。雖然這個人在上一個職位工作時不很成功,但他明白那是因為自己升遷太快、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于是,他愿意自降一級來做這份工作,以便打好基礎。他后來的確做得很出色。

有自覺的人在工作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會輕言失敗,在工作取得成績時也不會沾沾自喜。認識自我,準確定位自我價值的能力不僅僅可以幫助個人找到自己合適的空間及發(fā)展方向,也可以幫助企業(yè)建立起各司其職、協(xié)同工作的優(yōu)秀團隊。有自覺的人的抉擇讓他人更愿意信任。

自覺對于管理現(xiàn)代企業(yè)來說也非常重要。在公司里,管理者在衡量某個員工的工作績效時,如果發(fā)覺該員工做得不好,就會馬上提出這樣的問題:“那名員工有沒有足夠的自覺?他是否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他是否愿意改進?”如果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管理者就不用再有任何的猶豫,可以直接把他調(diào)離工作崗位;反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管理者通常都會再給員工一個機會,讓他證明自己。

在開復學生網(wǎng)上,一位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學生提出“自覺是大學生必備的素質(zhì)”。他說:“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這主要來自我在校園生活中的一些體會?,F(xiàn)在的在校學生,有多少人能真正認識自己?一年多來,因為我在學校某社團做組織工作,可以接觸到許多不同類型的學生。讓我很難過的是,幾乎很少有人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很出色,自己對什么方向感興趣。特別是當學校的學制從五年改成四年以后,我發(fā)現(xiàn)很多大一新生一入校就開始準備考研、出國,兩眼緊盯著GPA。這個時候,考研、出國、GPA不再是進一步深造的手段,而變成了很多人追求的惟一目標。深入了解自己并不難。事實上,很多人只是從來沒有考慮過要了解自己。確定計劃和原則時,必須完全基于對自己的了解。最關鍵的是,一定要清楚自己對什么事情最感興趣。制定了一個計劃以后,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某種程度上的修改,但始終要明確自己的大方向。所以我覺得更難的一點是,能經(jīng)常以旁觀者的目光審視自己,看一下自己哪方面做得好,需要保持,哪方面做得差,需要更加努力,哪方面走入了歧途,需要改正?!?/p>

(6)用學習積累經(jīng)驗

西方有一則寓言,說的是一個年輕人向一個年長的智者請教智慧的秘訣。年輕人問:“智慧從哪里來?”智者說:“正確的選擇?!蹦贻p人又問:“正確的選擇從哪里來?”智者說:“經(jīng)驗?!蹦贻p人進一步追問:“經(jīng)驗從哪里來?”智者說:“錯誤的選擇?!?/p>

這位智者的意思是說,每個人最初都很難做出正確的選擇,但在一次又一次的錯誤選擇中,如果能吸取足夠的經(jīng)驗教訓,他就能逐漸學會正確的選擇方法,他也就自然成為了一個有智慧的人?;仡櫸业囊簧?,我可以很確信地說:我從失敗中學習到的要遠遠超過我從成功中學習到的。所以,不要畏懼失敗。每一個失敗不是懲罰,而是一個學習的經(jīng)驗。

學習經(jīng)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時候要經(jīng)歷漫長的過程。英文中有一句名言:“旅途本身就是收獲(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焙芏鄷r候,你的收獲并不一定是每件事的成功,而是你在走向成功的旅途中經(jīng)歷的一切。旅途中的每一次正確的或是錯誤的選擇都會讓你學到新的知識、獲取新的教訓,并以此調(diào)整自己的自覺,掌握正確的選擇方法。

我曾經(jīng)遇到這樣一件事情。當我從中國回到微軟總部后,發(fā)現(xiàn)自己剛接管的部門內(nèi)有一個項目存在方向上的偏差——開發(fā)團隊并沒有把用戶擺在第一位,而只知道研究一些看上去很“酷”的技術——就毅然終止了該項目的研發(fā)。當時,有位員工問我:“你怎么能夠確定你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像Windows這樣的產(chǎn)品也是在經(jīng)歷了十年左右的市場檢驗后才站穩(wěn)腳跟的。你憑什么篤定這個項目不會在未來收獲驚喜呢?”

其實,我之所以能夠快速做出抉擇,主要還是因為我在此前的工作中已經(jīng)有了類似的教訓。

此前,我曾經(jīng)在SGI公司領導兩百余人的團隊研發(fā)一套世界最先進的三維漫步技術。這套技術能在十年前的硬件上營造出美麗的三維效果。但在做這個項目時,我們完全沒有考慮用戶和市場的需要,開發(fā)出來的三維體驗并沒有針對某一個特定的客戶群,而是想解決所有客戶的問題。結果,最終的產(chǎn)品無法利用SGI現(xiàn)有的**渠道,產(chǎn)品對硬件及網(wǎng)絡的要求也超出了普通用戶的承受能力,我們這個項目最終被取消,技術被公司**。

這件事對我的打擊非常大,因為我手下的兩百余人都需要尋找新的出路,有的人甚至因此而失業(yè)。我的內(nèi)心深感愧疚。但另一方面,我也從慘痛的教訓中吸取了足夠的經(jīng)驗,這讓我深深懂得,創(chuàng)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創(chuàng)新更重要。正是基于這樣的選擇,我才果斷地取消了微軟那個犯有類似錯誤的項目。

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是錯誤的選擇,還是失敗的經(jīng)歷,它們都可以成為印刻在我們心底,能夠隨時拿出來比較、借鑒的“模板(Template)”。當我們面臨新的抉擇時,我們就會使用過去積累的“模板”來比較、分析各種不同情況下成功的概率,以權衡利弊,做出正確的抉擇。

(7)用勇氣放棄包袱

當新的機會擺在面前的時候,敢于放棄已經(jīng)獲得的一切,這需要相當大的勇氣。有時,你在還沒有找到“新的機會”之前,就必須放棄你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那就需要更多的勇氣了。

許多人都有的一個毛病就是不愿放棄已有的東西,不愿意開拓新的天地。這些人總是在機會面前猶豫、彷徨,讓患得患失的思想禁錮著自己的頭腦。其實,有些東西看起來值得珍惜,但這種眼前的利益往往是阻礙你獲得更大成功的根源。當新的機會到來時,勇于放棄已經(jīng)獲得的東西并不是功虧一簣,更不是半途而廢,這是為了謀求新的發(fā)展空間。如果你在適當?shù)臅r候勇敢地——當然也應該是有智慧地——放棄已經(jīng)擁有但可能成為前進障礙的東西,你多半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拋開的不過是一把雖能遮風擋雨,但又會阻礙視線的雨傘,自己因此而看到的卻是無比廣闊、無比壯麗的江山圖景!

我自己就有過幾次“勇于放棄”的經(jīng)歷。

進入大學的時候,我躊躇滿志地進入了法律系,因為我天真地認為自己有很高的政治天賦。所以,大學選專業(yè)時,我選讀了人文學院,我覺得自己將來一定要做一位律師或一位政治家。不料,情形完全不像我想的那樣。我覺得,自己在專業(yè)課上提不起精神,成績也不好,最令人沮喪的是,我感覺不到激情和動力,甚至想把枯燥無味的課本扔到教授身上。我在這個領域沒有什么出眾之處,既沒有那種熾烈的熱愛,更沒有獻身的欲望。最終,我認定那不是一個合適我的行業(yè),于是我決定放棄政治和法律專業(yè)的學習。很幸運的是,學校允許學生轉系,而且,我當時已經(jīng)找到了自己的最愛——計算機科學。我并不因為已經(jīng)花費了一年的時間而懊悔。我認識到,那不是我想從事的事業(yè),我沒有在那里用掉我的半生甚至畢生的時間才是我的幸運。所以,我勇敢地放棄了原來的專業(yè),開始了我在計算機領域的嶄新人生。

我的另一次的放棄是在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教書時,放棄了兩年的年資而加入了蘋果公司。雖然我一直把我的老師當作楷模,而且又有幸任教于世界頂尖的計算機系,但這個工作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到了如何獲得終身職位,怎么樣去找到最好的學生,怎么樣去發(fā)表論文,等等。這些事本來都是好事,但這些事情對社會的價值并不是那么直接。我希望去做一些直接有益于社會的事,比如研發(fā)一種很多人都會使用的技術或產(chǎn)品,或是去幫助學生發(fā)掘他們的潛力。所以,當蘋果電腦的一位副總裁對我說“你要選擇終身寫些沒有人讀得懂的論文,還是要選擇改變世界”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改變世界。我的感覺就像是獲得了自由。

加入Google后,有許多記者問我:“在微軟你有七年的人脈,有比爾·蓋茨的信任,就這么放棄了,你不覺得可惜嗎?”確實,這些是很有價值的東西,但是當我看到有回到中國再一次創(chuàng)業(yè)的機會,當我看到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創(chuàng)新模式的產(chǎn)生,當我看到一個堅持自己理想和社會責任感的公司,我發(fā)現(xiàn),創(chuàng)立Google中國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機會。我更深深地理解如果我只對我擁有的東西依依不舍,那么我將錯過這個“once in a lifetime”的機會。于是,就像我在“追隨我新的抉擇”中所說的:“我有選擇的權利——我選擇了Google。我選擇了中國。我要做有影響力的事——在中國,我能更多地幫助中國的青年,做最有影響力的事。我要成為最好的自己——在Google,我能經(jīng)過學習新的創(chuàng)新模式,成為最好的自己?!蓖瑫r,我放棄了在微軟的人脈,放棄了繼續(xù)與比爾·蓋茨工作的機會,放棄了那安穩(wěn)的工作,放棄了那“世界第一大IT公司”的榮譽。

我人生中這幾次勇于放棄的經(jīng)歷,都使我更加清楚自己的追求和興趣所在,也使我更有激情去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業(yè)。放棄意味著失去,但失去的是那些自己缺乏激情的東西,得到的卻是自己主動追尋的事業(yè)。

8)用真心追隨智慧

最后一個可以幫助你做出正確抉擇的“智囊”就是你內(nèi)心深處的價值觀、理想和興趣了。

價值觀就是每個人判斷是非、善惡的信念體系(What is right?),理想就是我們對自己人生目標的基本設計(What do I want my life to be?),而興趣則是我們每個人最喜歡、最熱愛的事情(What do I love doing?)。這三者共同構成了我們內(nèi)心深處最為真實的聲音。有關如何找到自己的價值觀、理想和興趣,讀者可以參看《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的相關章節(jié)。

在選擇面前,該注重自信還是該自省?該積極還是該有同理心?該勇敢還是該有胸懷?該讀研、工作、還是出國?對于這些棘手的問題,你的價值觀、理想和興趣都可以給出最終的解決方案。你的價值觀是你判斷“是非”的準繩,你的理想和興趣是你辨別“方向”的指南針——它們都是你心底里最真實、最“自我”的東西,還有什么是比這些更重要,更精確的判斷依據(jù)呢?

如何找到自己的“真心”呢?在感到不知所措的時候,我會用一個特別的“報紙頭條測試法”來檢驗自己的言行。所謂“報紙測試法”,就是在事后想一想:明天,如果在一份你的親朋好友都會閱讀的報紙上,你做的事被刊登為頭條新聞,你會不會因此而感到羞愧?會不會無法面對自己的良心?如果不會,你做的事才對得起你自己的價值觀。

下面是一個“報紙頭條測試法”的真實使用例子。我在蘋果公司工作時遇到了公司裁員,當時我必須要從兩個員工中裁掉一位。第一位員工畢業(yè)于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是我的師兄。他十多年前寫的論文非常出色,但加入公司后很是孤僻、固執(zhí),而且工作不努力,沒有太多業(yè)績可言。他知道面臨危機后就請我們共同的老師來提出希望我顧念同窗之誼,放他一馬。

另一位是剛加入公司兩個月的新員工,還沒有時間表現(xiàn),但他應該是一位有潛力的員工。

我內(nèi)心里的“公正”和“負責”的價值觀告訴我應該裁掉師兄,但是我的“憐憫心”和“知恩圖報”的觀念卻告訴我應該留下師兄,裁掉那位新員工。

于是,我為自己做了“報紙測試”。在明天的報紙上,我希望看到下面哪一個頭條消息呢:

(1)徇私的李開復,裁掉了無辜的員工;

(2)冷酷的李開復,裁掉了同窗的師兄。

雖然我極不愿意看到這兩個“頭條消息”中的任何一條,但相比之下,前者給我的打擊更大,因為它違背了我最基本的誠信原則。如果我違背了誠信原則,那么我既沒有顏面見到公司的領導,也沒有資格再作職業(yè)經(jīng)理人了。

于是,我裁掉了師兄,然后我告訴他,今后如果有任何需要我的地方,我都會盡力幫忙。

這是一個痛苦的經(jīng)歷,因為它違背了我內(nèi)心很強烈的“憐憫心”和“知恩圖報”的價值觀。但是,“公正”和“負責”的價值觀對我而言更崇高、更重要。雖然選擇起來很困難,但最終我還是能夠面對我的良心,因為我知道這是公正、負責、誠信的決定。

如果用“報紙測試法”得到令自己羞愧的結果,就有必要深刻反省,下定決心將來再也不做類似的事。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良心和承諾負責,這種自己和自己達成的協(xié)議與默契是維持誠信的價值觀的最好方式。

理想與價值觀一樣地重要。我在大學時立定了我的人生目標——讓我的影響力最大化。這個理想幫助了我做出許多重要的決定,例如1998年回到中國創(chuàng)辦微軟中國研究院,2005年又毅然決定加入Google公司并再次回到中國創(chuàng)業(yè),這些重大的選擇其實都是我追隨內(nèi)心的表現(xiàn):我認為我的理想可以在中國實現(xiàn)得更好。

大學生們在25歲以前,通常都會面臨兩個重要的選擇。一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yè),二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作。選擇專業(yè)時,不應當只聽從父母的意見,也不應當只看學校的名氣大小或報考該專業(yè)學生的分數(shù)高低。相應的,選擇工作時也不能單純地考慮名、利、時尚等外在因素。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要聽從你內(nèi)心的聲音,在綜合權衡自己的理想、學習積累、天賦以及工作條件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抉擇。

我建議大家應該通過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想來尋找最為完整、最為均衡的人生狀態(tài)。任何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遠大理想的人都必然會在積極追尋成功的道路上運用自己最高的智慧:因為擁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和遠大的理想,他在面臨困難和挑戰(zhàn)時就必然會聽從自己的真心、用冷靜的心態(tài)權衡各種利弊,他也必然會在一次又一次或是成功、或是失敗的抉擇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完善自我……這樣的人最能理解完整與均衡的真諦,這樣的人最懂得使用自己的“選擇”的權利來贏得真正的成功。

每個人的“真心”、“理想”、“興趣”不同,每個人的機遇不同,參加的團隊不同,學習的機會不同,擅長的“態(tài)度”或“行為”也不同。所以,你有選擇的權利,只要用智慧做出正確的選擇,你就能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融會中西,均衡發(fā)展

在今天這個信息化、全球化的時代里,只有融會中西才能成為真正有價值的國際化人才。

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每一個希望獲得成功的年輕人都應當在中西方各不相同的思想和文化范疇中尋找最適合自己,最能體現(xiàn)完整與均衡的文化精髓,并將中西方文化各自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同時發(fā)揮中國人講求紀律與服從、重視謙虛和毅力以及西方人強調(diào)創(chuàng)意與個性,鼓勵積極與勇氣的特長,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更容易地把握各種要素之間的完整與均衡關系。

中國和西方的年輕人在各自的文化傳統(tǒng)和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格或優(yōu)勢。

很多人認為,在IT和其他高科技領域內(nèi),西方人表現(xiàn)得更為出色,因此中國人只有吸取西方的企業(yè)文化才能獲得一席之地。的確,IT產(chǎn)業(yè)內(nèi)的一些新觀點、新理念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確實與西方的科技發(fā)達有直接的關系。西方文化直截了當?shù)臏贤ê椭鲃訁⑴c的意識,以及強調(diào)團結合作的觀念和方法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但在另一方面,當東方國家努力追求現(xiàn)代化和工業(yè)化的時候,西方人卻在試圖回歸到東方傳統(tǒng)的價值理念中,許多優(yōu)秀的企業(yè)管理者、科學家、藝術家都開始認真研習儒學、佛教等東方文化,試圖從古老的東方尋找到最為恒久、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其實,對一個真正的成功者來說,他既需要西方的科技和理性,也需要東方的心胸與美德。相比之下,后者可能還更重要一些,因為東方文化影響的是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許多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例如“中庸之道”、“正大光明”、“學無止境”、“人貴有自知之明”、“將心比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等等,都可以成為我們在追尋成功時的最好指南。

所以,我要求大家兼顧中西的目的不在于渲染中國或西方的文化,而是要讓大家用不同風格、不同背景的思想充實自身,以達到均衡發(fā)展的最佳狀態(tài)。我最想強調(diào)的其實是中西文化相輔相成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我認為:

一個人甚至要同時具備多種看似相互矛盾的品質(zhì),才能在復雜的境遇中因具體情景不同而運用正確的一種。

用智慧在各種看似矛盾的因素之間主動選擇“完整”和“均衡”,這是“選擇成功”的最大秘訣。

梁啟超曾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p>

青年朋友們,中國是了不起的國家,她即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和最大的人才中心。這里有無數(shù)的機遇在等著你們,只要你們用智慧主動選擇,成功隨時都有可能降臨到你的身邊!

給中國學生的第七封信:21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才

人才的標準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東方的戰(zhàn)國時代和西方的騎士時代里,最受器重的是力敵萬夫的勇士和巧舌善辯的謀臣;在中國的科舉時代里,靠著“死記硬背”和“八股文章”而金榜題名的書生最容易出人頭地;在西方工業(yè)革命風起云涌的日子里,善于用機器的力量改變世界的發(fā)明家以及那些精通專業(yè)、埋頭苦干的工程師成了所有人才中的佼佼者;即便是在剛剛過去的20世紀中,大多數(shù)企業(yè)對人才的要求還停留在專注、勤奮、誠實、服從等個體層面……

但時光荏苒,21世紀已經(jīng)悄然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在今天這個機遇稍縱即逝,環(huán)境瞬息萬變的世界里,更多的人擁有了選擇和決策的權利,更多的人需要在不斷學習和不斷創(chuàng)新中完善自己,也有更多的人擁有了足夠自己施展才能和抱負的空間……大多數(shù)人的工作不再是重復的機械勞動,也不再是單打獨斗式的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人們需要更多的獨立思考、自主決策,人們也需要更加緊密地與他人溝通、合作。

在21世紀里,現(xiàn)代企業(yè)最需要的不僅僅是個體上優(yōu)秀,或只擁有某方面特質(zhì)的“狹義”的人才,而是能夠全面適應21世紀競爭需要的,在個人素質(zhì)、學識和經(jīng)驗、合作與交流、創(chuàng)新與決策等不同方面都擁有足夠潛力與修養(yǎng)的“廣義”的人才。如果把20世紀企業(yè)需要的人才特質(zhì)與21世紀企業(yè)對人才的要求做一個簡單的對比

并不是說20世紀強調(diào)的諸如勤奮、踏實等人才特質(zhì)就不再重要,事實上,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同樣會以這些最為基本的個體素質(zhì)和行為規(guī)范為基礎。只不過,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更全面也更豐富,審視人才的視角也從單一的個體層面轉向了融合個體、團隊、組織、社會乃至環(huán)境等多個維度,涵蓋學習、創(chuàng)新、合作、實踐等多種因素的立體視角。

無論是對于那些渴望成為棟梁之材的學生,還是對于那些致力于培養(yǎng)優(yōu)秀、實用人才的大專院校來說,能否使用21世紀的立體視角更全面、更透徹地理解新世紀的人才標準,都是我們能否更好地適應21世紀的國際競爭環(huán)境,更好地發(fā)揮人才優(yōu)勢的必要前提。

因此,我打算結合自己在此前的科研、教學與研發(fā)管理中積累的經(jīng)驗,具體談一談上表所列的7種面向21世紀的人才特質(zhì),希望能為廣大青年學生以及致力于人才培養(yǎng)的人們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1.融會貫通者

早在幾千年前,中國的學生就懂得勤奮學習、刻苦攻讀的道理。勤奮學習本身是很好的,但很多學生卻錯誤地認為,勤奮學習的目的不外乎就是獲取特定的文憑或優(yōu)越的成績。一些學校和老師也把大量精力花在如何培養(yǎng)“考試機器”上面。甚至有輔導老師對同學們說:“你們考前盡量背知識點,考完就盡快忘掉,不然,你們無法應付接踵而至的繁重課程?!?/p>

這種把考試和文憑當作學習的唯一目標的做法是極其錯誤的。今天,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知識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一旦進入了工作崗位,會不會考試和能否記住答案早已不重要了,21世紀的許多工作都需要在更為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解決更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絕非死記硬背得到的書本知識可以應付。如果只為了文憑和考試而學習,不掌握真正有效的學習方法,那么,即便獲取了文憑和好的成績,也一定無法跟上21世紀的節(jié)拍,并會在今后的工作中成為“陳舊”的落伍者.

那么,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我提出了學習的四種境界:

1. 熟能生巧: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掌握課本上的內(nèi)容,知道問題的答案。

2. 舉一反三:具備了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能夠舉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 無師自通:掌握了自學、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沒有老師輔導的情況下主動學習。

4. 融會貫通:可以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和工作實踐,懂得做事與做人的道理。

融會貫通是學習的最高境界,21世紀最需要的也是能夠在學習上融會貫通,在實踐中應對自如,善于思考、推理和應用的人才。

舉例說來,對于一個學習計算機科學專業(yè)的學生,學會課堂上的每一門功課,系統(tǒng)地掌握數(shù)學、算法、系統(tǒng)以及編程方面的知識,這僅僅是打下了一個計算機科學專業(yè)的學生所必備的知識基礎。要想真正成為計算機方面的研發(fā)好手,他還必須具備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和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能夠把不同來源的知識、經(jīng)驗和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用它們靈活、有效地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問題。

融會貫通的一個要點是必須具有清晰而靈活的思維。一些軟件公司招聘研發(fā)人員的時候,除了要考察應聘者的基本編程能力、算法知識和項目經(jīng)驗以外,還經(jīng)常用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思維挑戰(zhàn)題”(例如:“為什么下水道的蓋子是圓的?”“請評價一下你剛剛使用過的電梯的人機界面?!保?。這些題并不像許多人所認為的那樣是“智力測驗”或“腦筋急轉彎”類的試題,它們的真正目的是要測試應聘者在獨立思考時的邏輯性和靈活性。如果一個應聘者回答出了好幾種答案,那更加證明了他是一個思維活躍的人。如果一個人的回答不合邏輯,或干脆答不上來,抑或在回答后一口咬定只有一個正確答案,那么就算他在學??荚嚂r取得過優(yōu)異的成績,我們也會懷疑他是不是一個只會背書和考試,而不善于靈活應變、融會貫通的人。

融會貫通意味著你必須善于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去。想要融會貫通,首先要多實踐。在IT領域,許多成功的公司都希望加入公司的畢業(yè)生擁有十萬行以上的編程經(jīng)驗(例如在Google,大多數(shù)沒能通過面試的應聘者都是因為實際動手能力不足),但不少中國學生告訴我說,他們在學校的四年時間里,真正自己動手編寫過的程序還不超過一千行。這一方面說明一些學校在教學時不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也說明許多學生只知道學習“死”的知識,而不知道去尋找或創(chuàng)造機會,以便將學到的知識用在具體的實踐當中。

融會貫通也意味著你必須學會解決那些從未見過的、沒有確定答案的問題,學會用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在Google的招聘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一些很好的學生非常善于解答某些有著明確描述和明確答案的問題(例如,“怎樣遍歷無向圖或有向圖”等等),但他們一碰到那些需要進一步抽象和明確的,略顯模糊的問題(例如,“如何將常用的圖算法應用于人際關系建模與分析”等等),就很難將自己的思維集中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也很難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解決方案。要知道,在實際工作中,幾乎每一個問題都是模糊和不確定的,你的老板和同事不可能預先幫你將問題簡化成書本里那樣的抽象形式,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動手,需要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和簡單地學好課本知識相比,融會貫通對每個學生的要求更高。但只要達到了融會貫通的境界,你就具備了21世紀人才的必備特質(zhì)之一,并同時擁有了實現(xiàn)理想和追隨興趣的堅實基礎。

2.創(chuàng)新實踐者

現(xiàn)代社會離不開創(chuàng)新,因為無論是對一個社會還是對一個企業(yè),創(chuàng)新都是唯一能夠長期持續(xù)的競爭優(yōu)勢。從根本上說,價值源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以及由創(chuàng)新引發(fā)的產(chǎn)業(yè)和技術革命所能夠創(chuàng)造的價值要遠遠大于重復性勞動所能創(chuàng)造的價值。正因為如此,幾乎所有現(xiàn)代企業(yè)都把創(chuàng)新擺在企業(yè)發(fā)展的最核心位置,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絕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也都把自主創(chuàng)新視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但是,科研領域和產(chǎn)業(yè)界往往會有一種“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的傾向。許多研發(fā)成果只是片面地追求“科技領先”或是“概念獨特”,許多研究員只是追求發(fā)表論文而不考慮創(chuàng)新的結果是否能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是否能被大多數(shù)用戶接受。

例如,1996年我在SGI公司領導一個研發(fā)團隊開發(fā)了一個非??帷⒎浅0舻娜S瀏覽器,也贏了很多大獎。但當時我們只顧埋頭創(chuàng)造,卻沒有做好市場分析和調(diào)查,看一看這么酷這么棒的瀏覽器在市場上到底能否被普通用戶接受。結果,因為該產(chǎn)品沒有市場,這個創(chuàng)新無法為公司創(chuàng)造任何價值,我們的產(chǎn)品等于白做了。我們不得不把部門賣掉,解散了部門里的100多位員工。這可以說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事情之一,也是我所經(jīng)歷過的最大的一次失敗。

從這個慘痛經(jīng)驗的教訓就是:創(chuàng)新必須為實踐服務,“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在MIT被采訪時,有人問我如何用一句話來激勵MIT的學生。那時我剛經(jīng)歷了SGI的失敗,我想到的第一句話就是:“重要的不是創(chuàng)新,而是有用的創(chuàng)新”,我們不能因為“新”才去做一件事,而要看它究竟有沒有實用價值,究竟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并被用戶所接受。

反之,在實踐過程里,我們也不能只局限于重復性的工作,而應當時時不忘創(chuàng)新,以創(chuàng)新推動實踐,以創(chuàng)新引導實踐。只有不忘創(chuàng)新,我們的實踐工作才能充滿活力和激情,才能不斷研發(fā)出卓越的產(chǎn)品。

Google公司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就非常善于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當年,當這兩個斯坦福大學的神奇人物將創(chuàng)新的網(wǎng)頁排序算法與方興未艾的網(wǎng)絡搜索實踐結合為實力超群的Google搜索引擎的時候,創(chuàng)新和實踐這兩個相輔相成的字眼就在Google深深扎下了根。即便是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兩位創(chuàng)始人也不會忘記發(fā)明一些“新奇”的玩意兒來為工作增添些樂趣。有一次,拉里·佩奇自己動手,將裝有自己開發(fā)的測試程序的筆記本電腦安裝在可以遙控的玩具車上,然后蹲在地上,指揮著自己的測試車跑遍公司的各個角落——其目的竟然是為了測試公司內(nèi)部的無線網(wǎng)性能。

創(chuàng)新引導實踐,實踐支持創(chuàng)新。實踐和創(chuàng)新缺一不可,這就好比只懂得力學原理的人和只知道鋪磚疊瓦的人都無法獨立建起一座摩天大廈一樣。同樣的,在新的世紀里,也只有那些善于將創(chuàng)新和實踐結合起來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最大的成功。

3.跨領域融合者

許多同學進入大學時總認為“專業(yè)就是職業(yè),把專業(yè)學好就是金飯碗”,認為讀化學的就會成為化學家,讀歷史的就會成為歷史學家。這個觀點是錯誤的。21世紀是各學科、各產(chǎn)業(yè)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世紀。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也由傳統(tǒng)的專才轉向了跨領域、跨專業(yè)的綜合性人才。也就是說,現(xiàn)代社會和現(xiàn)代企業(yè)不但要求我們在某個特定專業(yè)擁有深厚的造詣,還要求我們了解甚至通曉相關專業(yè)、相關領域的知識,并善于將來自兩個、三個甚至更多領域的技能結合起來,綜合應用于具體的問題。

事實上,跨領域、跨專業(yè)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要?,F(xiàn)代社會在各專業(yè)領域得到充分發(fā)展之后,就勢必會對不同專業(yè)、不同領域的協(xié)作與集成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假設在傳統(tǒng)學科分類體系看來,人們已經(jīng)創(chuàng)建的知識門類有1000種,那么,將這1000種知識門類兩兩結合,我們就可以得到1000000種潛在的可能性,其中每一種都有可能開創(chuàng)一個嶄新的學術領域,引發(fā)一次技術或生產(chǎn)力的變革,有可能為社會發(fā)展注入新的動力。如果考慮三種知識門類的合成,那么,這種可能性就會增長到1000000000種——其中蘊藏著多么大的機遇與挑戰(zhàn)呀!

EDS的研究院甚至做出了大膽的預測:“未來的CIO不再是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而是Chief Integration Officer(首席集成官)。”

Google的成功其實也是“跨領域合成”。可能許多人會認為Google一定在信息檢索(也就是“搜索”)方面掌握了先進的技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實際上,早在Google成立二十多年前就有一個世界領先的信息檢索公司Lexis-Nexis。Lexis-Nexis可以說是信息檢索行業(yè)的開拓者和領頭羊,二十多年前就在大文本和數(shù)據(jù)庫的搜索方面開發(fā)出了領先世界的產(chǎn)品。但是,Lexis-Nexis因為過度地專注在信息檢索行業(yè)本身而錯過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革命,他們沒有看到利用龐大的并行計算來檢索互聯(lián)網(wǎng)上海量信息的巨大機會。相反,Google在技術上依靠著多學科、多領域知識的交叉互補與綜合運用,反而后來居上。如果深入剖析的話,看似簡單的Google網(wǎng)絡搜索技術其實是由信息檢索(如何找到最佳的信息匹配)、網(wǎng)絡(如何用最新的網(wǎng)絡技術滿足用戶需求)、用戶界面(如何讓用戶在最佳的使用體驗中更便捷地獲取信息)、信息采集(如何收集分散在網(wǎng)絡各個角落的信息資源)、硬件(如何為復雜的計算任務提供硬件支持)以及并行處理(如何快速處理大規(guī)模的計算任務)等技術領域組合而成的。

除了產(chǎn)品之外,在學術研究領域也是一樣的道理。在一個成熟領域更深入地研究下去,或去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理論,這都是很困難的。例如,在語音識別領域,我的博士論文被許多人認為是該領域里的一個里程碑,因為我實現(xiàn)了世界上第一個不指定語者的連續(xù)語音識別技術。也許你會以為,其中肯定包含有精深的聲學研究或語言學研究,但如果剖析我的論文,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我并沒有發(fā)明任何新的理論,也沒有在聲學和語言學做出任何實質(zhì)性的突破。我的論文的特點在于,我除了運用傳統(tǒng)的聲學和語言學,也加入了跨領域的新技術,包括統(tǒng)計學、信號處理以及模式識別等各個相關領域的結合體。這樣的一個實事求是的創(chuàng)新才能更快得到應用。今天,全球的語音識別系統(tǒng)大都是在我的論文所奠定的技術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

今天的熱門產(chǎn)品,從iPod到Xbox,沒有一個不是跨領域合成的結晶。這些趨勢在未來只會更加明顯。例如,未來的醫(yī)學突破很可能是生物科學家、基因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合作進行理論研究,并在醫(yī)藥學、化學、臨床實驗等領域的配合下所獲得的科技成果。

而且,這不僅僅是發(fā)展高科技的有效方法。今天,做市場工作的人也需要懂相當?shù)臄?shù)學知識,搞文學研究的也需要會使用最新的計算機技術(例如學術搜索),律師行業(yè)則需要駕馭超大規(guī)模的數(shù)據(jù)庫,同時需要具備計算機取證等相關知識(因為有了電腦,證據(jù)比以前多太多了)。

總之,未來的工作需要跨領域的知識和實踐,需要快速進入并掌控新領域的學習能力,更需要跨領域的綜合性人才。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再需要認真學好某一門專業(yè)知識——但過于鉆牛角尖可能會失去創(chuàng)新實踐的機會。將不同專業(yè)最新的思想結合起來,做一些即有創(chuàng)意又可以實踐的東西,這可能是最有成長空間的機會。21世紀需要的是那些既能對某個專業(yè)領域擁有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又能兼顧相關領域發(fā)展,善于與其他領域開展合作的綜合性人才。如果你在就讀自己不喜歡的專業(yè),不必為此過分著急,而你可以把你的時間花在尋找你的專業(yè)和你的愛好中的“跨領域”機會。

4.三商(IQ + EQ + SQ)兼高者

不少學生認為,著名企業(yè)選擇人才的標準是“成績決定一切”,能否進入一流公司只取決于你來自什么學校,排名第幾。當然,一般說來,來自于名校或成績好的學生在求職時的成功幾率可能更大些,但并非一定如此。在我接觸的許多優(yōu)秀員工中,有不少人是從名不見經(jīng)傳的學校畢業(yè)的普通學生。根據(jù)《隔壁的百萬富翁》一書的統(tǒng)計,美國百萬富翁的平均大學成績只有2.9(3分相當于乙等,2分相當于丙等),并不是非常突出。

其實,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不只要看他的學習成績或智商(IQ)的高低,而要看他在智商(IQ)、情商(EQ)、靈商(SQ)這三個方面達到了均衡發(fā)展。也就是說,21世紀的人才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表現(xiàn)均衡,才能滿足現(xiàn)代企業(yè)對人才的需求:

1. 高智商(IQ, Intelligence Quotient):高智商不但代表著聰明才智,也代表著有創(chuàng)意,善于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前面談到的融會貫通、創(chuàng)新時間、跨領域思考都是“二十一世紀”高智商的代表。

2. 高情商(EQ, Emotional Quotient):情商是認識自我、控制情緒、激勵自己以及處理人際關系、參與團隊合作等相關的個人能力的總稱。在高級管理者中,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重要性的9倍。

3. 高靈商(SQ, Spiritual Quotient):高靈商代表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否分辨是非,甄別真?zhèn)?。那些沒有正確價值觀指引,無法分辨是非黑白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強,對他人的危害也就越大。

我曾在中央電視臺《對話》節(jié)目中和一位中國大學副校長討論學校與人才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學校的職責在于培養(yǎng)高智慧的人才,而我認為除了智慧之外,學校必須培養(yǎng)好人品和有團隊精神的人才。好人品就是“靈商”,團隊精神就是“情商”。因為大學四年既是學生可塑性最強的四年,也是學生最容易被誤導的四年。如果只重視培養(yǎng)智商,則走出校門的人才很可能成為不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要求的“畸形”人才。最新的耶魯大學的“彩虹計劃”也證明了用情商測試來預測學生未來的表現(xiàn)比用高考成績(SAT)預測的效果好兩倍。在“彩虹計劃”中,耶魯大學的學者測試了學生解決人際關系的能力,例如“你來到一個酒會,如何認識新朋友?”或“你需要搬家,如何說服你的朋友幫助你?”,還有識別人的感受、感覺、情緒等的能力。

所以,我建議在校學生充分利用學生社團、項目合作、暑期實習等各種機會,培養(yǎng)自己在情商、體商和靈商等方面的潛質(zhì),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

5.溝通合作者

托馬斯“弗里德曼提出:“19世紀的國家不學會溝通無法生存,20世紀的企業(yè)不學會溝通無法生存,21世紀的青年不學會溝通無法生存?!眹业暮献魇峭饨唬镜暮献魇巧虡I(yè)協(xié)議,人與人的合作則可能是跨國界、跨領域、跨公司的。所以,要成為21世紀的人才,就必須學會與人溝通合作。

印度著名企業(yè)Wipro的首席執(zhí)行官保羅曾說過:“我可能早上和一個美國人合作以便更好地與某印度公司競爭,中午向一個中國人下訂單,下午和一個法國人簽約,晚上把產(chǎn)品賣給英國人。我們能把任何工作移到任何國家。今天的人才不但要適應這種國際產(chǎn)業(yè)鏈中的合作與競爭,而且更需要具備自覺、上進和溝通的能力。”

溝通與合作能力是新世紀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上一節(jié)所討論的“情商”其實就包括了溝通與合作能力。在21世紀,我們需要的是“高情商的溝通合作者”,因為幾乎沒有項目是一個人可以做出的。因為跨領域的項目會越來越多,所以每個人必須和別的領域的人合作。因為公司會越來越放權,所以每個人必須主動地與人合作,而不是等老板來分配工作。如果一個人是天才,但他孤僻、自傲,不能正面地與人溝通,融洽地和人合作,那么他的價值將大幅度下降。

我以前就遇到過一個極端的例子。當時,公司里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工程師,對公司有不少技術貢獻,一個人可以完成好幾個甚至幾十個人的工作,所以公司過去一次次地提拔他,最后他成為公司惟一“高級副總裁”級別的工程師。但他不愿意與人合作,對其他人不如自己的地方也極為不滿。有一次,他將一封回給另一位工程師的電子郵件同時抄送給各級主管經(jīng)理和總裁,在那封郵件中,他歷數(shù)了對方在工作中的失誤并嚴加指責,甚至使用了“愚蠢透頂”這樣的字眼。這樣的郵件在公司內(nèi)部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同事們對他不滿,不再信任他,不愿意與他合作。公司管理者也逐漸意識到,這種絕頂聰明,但缺乏合作意識,動輒指責他人的“天才”在公司里造成的反面效應其實比他為公司做出的正面貢獻大得多,這種人才絕對不適合在一個21世紀的現(xiàn)代企業(yè)中工作。

高效能的溝通者善于理解自己的聽眾,能夠使用最有效率的方式與聽眾交流,能夠把復雜的信息用簡單的方式表達。在信息隨手可得的今天,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信息,而是你是否能合適地用易理解的方式表達這些信息,用說故事的方法來取得共鳴。例如,在計算機領域,我認識不少從事“企業(yè)架構設計師(Enterprise Architect)”的工作的朋友。這個高薪的職位其實就是“能說會道的工程師”。有一位架構設計師說:“會做工程師的人很多,但是很難找到這樣的工程師——他能到一個不懂技術的客戶面前解釋一種新的技術,說明這技術對客戶有哪些好處。所以,我們在職場上才那么搶手?!?/p>

高效能的合作者善于找到自己在團隊中的恰當定位,能快速分清自己和其他團隊成員間的職責與合作關系,并在工作中積極地幫助他人或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

在團隊合作方面,國內(nèi)一些高校對學生的要求并不很高。例如,我的一個朋友曾在國內(nèi)某大學開設一門課程。開始時聽課的學生很多,但后來他發(fā)現(xiàn),有30%左右的學生自動退出了。他大惑不解,便在課程結束后對退出課程的同學做了一個問卷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大部分同學退出課程的原因竟然是:該課程的許多作業(yè)要求學生組成團隊,共同完成,但學生們卻對團隊合作的學習方式感到不習慣和不適應。顯然,這些學生并不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當他們參加工作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如果能在課堂上積累更多的團隊合作經(jīng)驗,那對今后的工作該有多大的幫助呀!

6.熱愛工作者

在全球化的競爭中,每一個人都要發(fā)揮出自己的特長,惟其如此,人才和人才所在的團隊才能表現(xiàn)出足以區(qū)別于競爭對手的獨特價值。而發(fā)揮特長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最愛。做自己熱愛的工作,不但會更投入,更快樂,也會因為投入和快樂而得到最好的結果。

可惜在選擇就業(yè)崗位時,今天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選擇最熱門或收入最豐厚的工作,而不管自己是否真正喜歡這項工作。人人都需要錢,人人都希望有更多的錢。希望有錢不是壞事,但是一個僅僅為錢工作的人所能發(fā)揮的潛力是非常有限的,因為他凡是都會想“怎樣才能賺更多的錢”。這樣的人還可能因為缺乏動力或動機不純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我更認可的是那些真正自覺、自信的學生,他們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工作——因為只有做自己熱愛的工作,才能真心投入,才能在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滿激情和歡笑。我想,后一種人才是最幸福和最快樂的人,他們最容易在事業(yè)上取得最大的成功。有一位美國朋友把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翻譯為:“If you find a job you love, you never have to work a day in your life”。這句話道出了“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的真諦。

前一陣有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華人經(jīng)理來應聘一個資深職位。雖然他在技術和管理方面都很強,但我們還是拒絕了他。下面是我根據(jù)所有面試官的評語對他所做的總結:“他很希望離開目前的公司,但他沒有任何的理想或激情。他不在乎今后做什么項目,只是一直追問待遇、職位、權力等問題。他如果只想做一個職業(yè)經(jīng)理人,并在每月拿回家一個沉甸甸的薪水袋,那么,他絕對不適合在我們公司工作。”

Google的創(chuàng)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還在斯坦福讀博士的時候曾經(jīng)有一次對話,目的是探討為什么斯坦福的博士和博士后的表現(xiàn)在給人的感覺上有相當大的差別。

拉里:“我們的博士后也都是畢業(yè)于各名校,但是為什么總是表現(xiàn)得不如博士呢?”

謝爾蓋:“是啊,而且著名的研究幾乎都是由博士做出并發(fā)表論文,很少看到什么突破性的工作是博士后做出來的。”

拉里:“難道是讀了博士以后,人就變笨了嗎?那我們還是別讀了吧?!?/p>

謝爾蓋:“我知道了。我們的博士在進入斯坦福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有激情的題目,跟隨自己喜愛的老師?!?/p>

拉里:“對,而那些有經(jīng)費但是沒有博士生愿意做的項目,教授只好聘請博士后來做。”

所以,這又是一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例子。

也許你認為,必須要做總裁、做科學家才會有激情,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在西雅圖時,曾經(jīng)認識一個魚販。他在一個公開市場經(jīng)營一個有名的魚店。他和他的每一個員工都相當有激情。如果你到他店鋪附近,你會看到他們唱著歌,把魚從車上一個個地扔到攤上。如果你進他的店鋪,一個個伙計會親切地把免費的熏魚或螃蟹腿送到你面前,讓你品嘗。有時,他們會把一條大魚放到你面前,問你“要不要照張像,以便騙你老婆說這是你釣到的魚?”有一天下班的時候,我看到這個店鋪正在數(shù)的鈔票都是別的店鋪的好幾倍。最近,我回到西雅圖,發(fā)現(xiàn)老板不在了,他的伙計告訴我:“老板的激情被一個書商相中,現(xiàn)在老板出了一本暢銷書《Fish:Catch the Energy, Release the Potential》。出了書后,許多財富五百強的企業(yè)請他做顧問,教他們?nèi)绾握{(diào)動員工的熱情?!保ㄒ苍S你覺得“魚販”不適合作為21世紀的企業(yè)的樣板——其實,服務業(yè)是永遠不會消失的,而且在巨大的競爭下,有激情的從事服務業(yè)的人更容易從中脫穎而出。)

如果一個學生只想著自己將來能拿多少薪水,那么他的成功必將是有限的。如果他能找到一個符合理想、興趣的方向,而且又善于學習和積累,那他的前途就無可估量了。要想找到自己的激情,我建議你首先找到你的理想,樹立人生的目標以及各階段的目標,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認真的規(guī)劃,有可實現(xiàn)、可度量和可評測的愿。然后,尋找自己的興趣,激發(fā)自己的激情。熱愛自己的工作,做自己喜愛的工作。如果你對興趣不確定,那就保持一顆好奇的心,多多嘗試。

7.積極樂觀者

沉默不一定是金,謹小慎微也不一定總是為人處世的經(jīng)驗之道。在機遇稍縱即逝的21世紀里,如果不能抱著樂觀的態(tài)度,主動把握機會甚至創(chuàng)造機會,機會也許就再也不會降臨到你的身邊,如果不能主動讓別人了解你的能力與才干,你也許就會永遠與你心儀的工作無緣。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充分共享,個人能力得以充分釋放的世紀。千百年來,人們很少能像今天這樣擁有如此眾多的選擇的機會,也很少能像今天這樣可以如此充分地把握自己的命運。在這樣的時代里,我們更需要的是積極進取、主動選擇,而不是緘默謹慎、被動接受。

在《給中國學生的第五封信》中,我提出了積極主動的三個重要性以及培養(yǎng)積極進取精神的各種要素:

1. 對自己的一切負責,把握自己的命運:我們必須認識到,不去解決也是一種解決,不做決定也是一個決定,

2. 沉默不是金:要想把握住轉瞬即逝的機會,就必須學會說服他人,向別人推銷自己、展示自己的觀點。

3. 不要等待機遇,而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要坐等機遇上門,因為那是消極的做法。也就是說,在機遇還沒有來臨時,就應事事用心,事事盡力。當機遇尚未出現(xiàn)時,除了時刻準備之外,我們也應該主動為自己創(chuàng)造機遇,不能總是守株待兔,等著機遇上門。

積極主動的人總有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當Google決定在中國各高校成立Google Camp(Google俱樂部)的時候,主管該事情的工作人員來跟我討論相關事宜,以及如何啟動。而我對自己此前在全國20多個高校巡回演講時遇到的一些非常積極主動的同學印象深刻。我馬上想起當時有一位北航的學生曾寄一份電子郵件給我,希望Google在北航做一個俱樂部。我也記起在浙大的一個積極主動的社團曾主辦我的演講,他們做得非常出色。我還記起在南大設計并發(fā)起用“六度空間”來尋找我的那四位同學。于是我就跟我的同事們說,你們應該直接去找這幾位同學,因為他們是最積極主動的,是符合Google精神的,他們一定會提出很多想法,會成為我們Google Camp的骨干。數(shù)月后,這幾位同學不但為Google Camp提出很好的意見,而且還在Google實習,開發(fā)出了Google Camp推向二十多個高校的計劃,甚至可能成為Google的員工。他們的積極主動讓他們脫穎而出,也讓他們得到了很好的培訓機會。

對于積極主動,可能最大的擔憂就是“如果失敗怎么辦”。這里,我希望提醒各位同學:“半杯水是半滿還是半空,主要看你是在倒水入杯還是出杯?!毕M课煌瑢W都是不斷倒水入杯的的樂觀人。因為,每個人在一生中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失敗與挫折。在21世紀里,環(huán)境因素時時刻刻都在改變,這更加增大了失敗的幾率和風險。畏懼失敗的人會在失敗面前跌倒,并徹底喪失繼續(xù)嘗試的勇氣。而樂觀向上的人卻總能把失敗看做自己前進的動力,他們善于從失敗中學習,善于把失敗看成是提高自己的最好機會。顯然,樂觀向上的人更容易適應21世紀的競爭環(huán)境,更容易在不斷提高自己的過程中走向成功。最近有人提出在以上“3Q”之外還要加一個“AQ”。AQ代表adversity quotient,也就是面對困難的能力。在這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的21世紀,我們確實需要高AQ的人才。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為他的朋友題字時,寫的是“多想一二”。其中的意思是說,人生不如意處十之八九,要多想余下那一二得意之處。也就是說,我們對于難得的成功要極度珍惜,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和一個樂觀的頭腦。

至于那些“十之八九”的失敗和挫折,不要過于在意,也不要悲觀和失望,而要鼓起勇氣,從失敗中學習,從失敗中完善自己。拿我自己來說,我的工作經(jīng)歷中就不乏失敗的例子。前面提到過我在SGI公司所遭遇的產(chǎn)品沒有用戶,研發(fā)團隊被解散的失敗經(jīng)歷。但也正因為經(jīng)歷過那一次慘痛的失敗,我真正意識到了創(chuàng)新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從那以后,無論是在微軟亞洲研究院,還是在領導Google中國研發(fā)團隊的時候,我都時刻提醒自己和自己的團隊,既要在實踐中保持創(chuàng)新的精神,又要在創(chuàng)新時緊密聯(lián)系實踐,貼近用戶需求。應當說,我從失敗中所學到的,比我在成功的經(jīng)歷中學到的東西多得多。從這些經(jīng)驗,我的結論是:不要把失敗當作一種懲罰,而應該把失敗當作學習的機會。

有一個人在前半生中經(jīng)歷過失業(yè)、經(jīng)商失敗、愛人死亡、發(fā)表演說失敗、角逐國會議員提名失敗、未被再度提名國會議員、想轉任地方官失敗、競選參議員失敗、角逐副總統(tǒng)提名失敗等一系列挫折,你能猜出他是誰嗎?其實,這個一生中充滿失敗經(jīng)歷的人就是美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政治人物,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tǒng)的——亞伯拉罕·林肯。我想,林肯總統(tǒng)之所以能夠取得最終的成就,這應該與他樂觀看待失敗、從失敗中獲取力量的態(tài)度密不可分。

結束語

21世紀,年輕人的世紀。

21世紀,平坦的世紀。

21世紀,充滿希望的世紀。

21世紀,充滿挑戰(zhàn)的世紀。

21世紀,新一代的國際化人才大展鴻圖的世紀。

在這美好的21世紀,那些能夠融會貫通、將創(chuàng)新與實踐相結合、跨領域合作、具備IQ + EQ + SQ的綜合素質(zhì)、善于溝通與合作、選擇自己熱愛的工作、積極主動、樂觀向上的人一定能擁有更加平坦、輝煌的成功之路。

我將這封信獻給所有渴望在21世紀成功的世界青年。我也將下面七句話贈給21世紀的青年:

融會貫通者:聽過的會忘記,看過的會記得,做過的才能真正掌握(Hear and you forget; see and you remember; do and you understand)。

創(chuàng)新實踐者:重要的不是創(chuàng)新,而是有用的創(chuàng)新(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 but useful innovation)。

跨領域融合者:重要的不是深度的解析,而是跨領域的合成(What matters most is not analysis, but synthesis)。

三商皆高者:你的價值不在于你擁有什么,而在于你貢獻了什么(Your value is not what you possess, but what you contribute)。

溝通合作者:只會思考而不會表達的人,與不會思考的人沒什么兩樣(The man who can think and does not know how to express what he thinks is at the level of him who cannot think)。

熱愛工作者: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熱愛的工作,你就會在一生中享受每一天(If you find a job you love, you will never work a day in your life)。

積極樂觀者:半杯水是半滿還是半空,主要看你是在倒水入杯還是出杯(The glass is half full or half empty depending on whether you’re pouring in or out)。

聲明:本文內(nèi)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wǎng)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nèi)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谷歌
    +關注

    關注

    27

    文章

    6203

    瀏覽量

    106100
  • 李開復
    +關注

    關注

    1

    文章

    42

    瀏覽量

    6303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2024全國大學生FPGA創(chuàng)新設計競賽紫光同創(chuàng)杯勇攀新高

    近日,“2024年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FPGA創(chuàng)新設計競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南京圓滿召開!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2-06 09:31 ?835次閱讀

    2024全國大學生FPGA創(chuàng)新設計競賽暨高云杯結果揭曉

    近日,由中國電子教育學會主辦,東南大學和南京江北新區(qū)管理委員會共同承辦的2024第屆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芯片設計賽道與FPGA創(chuàng)新設計賽道決賽在南京江北新區(qū)閉幕。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2-05 10:36 ?680次閱讀

    中創(chuàng)新航戰(zhàn)略支持2024中國大學生方程式賽事

    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與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qū)駱崗公園隆重開幕。作為大賽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中創(chuàng)新航已連續(xù)四年鼎力支持該項賽事,并攜手蔚來等合作伙伴一同助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01 15:12 ?419次閱讀

    KLA榮登2024中國大學生喜愛的雇主品牌

    近日,中國權威的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發(fā)布了“2024中國大學生喜愛的雇主品牌”榜單。KLA憑借其持續(xù)的雇主品牌建設,以及在吸引和發(fā)展大學生人才投入方面的出色表現(xiàn)榮登榜單。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9-25 10:19 ?591次閱讀

    國大學生物聯(lián)網(wǎng)設計競賽圓滿落幕,廣和通賽題隊伍成績斐然

    8月,由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主辦的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物聯(lián)網(wǎng)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在湖南大學順利舉辦。作為教育部高計算機類專業(yè)教指委創(chuàng)立的唯一物聯(lián)網(wǎng)競賽,大學生物聯(lián)網(wǎng)設計競賽是國內(nèi)最具影響力的物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9-23 16:49 ?644次閱讀
    全<b class='flag-5'>國大學生</b>物聯(lián)網(wǎng)設計競賽圓滿落幕,廣和通賽題隊伍成績斐然

    69項國獎!廣和通隊伍在第屆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大放異彩

    8月,由中國電子教育學會主辦,東南大學和南京江北新區(qū)管理委員會共同承辦的第屆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應用賽道(以下簡稱:嵌賽)全國總決賽在南京圓滿落幕。本屆賽事中,廣和通設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9-23 16:36 ?531次閱讀
    69項國獎!廣和通隊伍在第<b class='flag-5'>七</b>屆全<b class='flag-5'>國大學生</b>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大放異彩

    2024年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圓滿落幕

    NEWS2024年第屆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于8月13日在南京完美落幕。RT-Thread很榮幸能作為此次重要賽事的合作伙伴,積極參與其中。在激烈的初賽和分賽區(qū)復賽階段,共有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9-10 08:07 ?681次閱讀
    2024年全<b class='flag-5'>國大學生</b>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圓滿落幕

    Aigtek助力大賽 | 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等離子體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圓滿落幕!

    8月9日~11日,2024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等離子體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于西安交通大學創(chuàng)新港校區(qū)圓滿落幕,作為大賽的贊助商之一,Aigtek安泰電子也攜一眾功放儀器產(chǎn)品及行業(yè)測試解決方案亮相本次大賽。全國大學生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8-30 11:48 ?613次閱讀
    Aigtek助力大賽 | 第四屆全<b class='flag-5'>國大學生</b>等離子體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圓滿落幕!

    納芯微榮獲2024中國大學生喜愛的雇主品牌

    近日,中國權威的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發(fā)布了“2024中國大學生喜愛的雇主品牌”榜單。憑借在雇主品牌建設和高校人才投入方面的出色表現(xiàn),納芯微榮登榜單。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8-19 17:27 ?795次閱讀

    吹田電氣助力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省級賽事圓滿落幕!

    近日,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的省級賽事順利結束。這一賽事是全國范圍內(nèi)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之一,吸引了眾多優(yōu)秀學子踴躍參與。北京、湖南、浙江等省級賽事中,吹田電氣作為重要的技術支持方,功率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8-11 08:33 ?750次閱讀
    吹田電氣助力<b class='flag-5'>大學生</b>電子設計競賽,省級賽事圓滿落幕!

    飛凌嵌入式亮相第屆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北部賽區(qū)決賽現(xiàn)場

    7月20日,2024年第屆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北部賽區(qū)決賽在保定大學科技園正式開賽。本次大賽由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組委會、北部賽區(qū)執(zhí)委會主辦,保定國家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7-29 10:13 ?758次閱讀
    飛凌嵌入式亮相第<b class='flag-5'>七</b>屆全<b class='flag-5'>國大學生</b>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北部賽區(qū)決賽現(xiàn)場

    飛凌嵌入式亮相第屆(2024)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北部賽區(qū)決賽現(xiàn)場

    7月20日,2024年第屆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北部賽區(qū)決賽在保定大學科技園正式開賽。本次大賽由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組委會、北部賽區(qū)執(zhí)委會主辦,保定國家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7-23 09:24 ?596次閱讀
    飛凌嵌入式亮相第<b class='flag-5'>七</b>屆(2024)全<b class='flag-5'>國大學生</b>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北部賽區(qū)決賽現(xiàn)場

    RT-Thread 3個命題入選中國國際大學生創(chuàng)新大賽(2024)產(chǎn)業(yè)命題賽道

    6月28日,中國國際大學生創(chuàng)新大賽組織委員會發(fā)布《關于公布中國國際大學生創(chuàng)新大賽(2024)產(chǎn)業(yè)命題賽道入選命題的通知》,上海睿賽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共申報3項新工科類命題,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7-03 08:35 ?458次閱讀
    RT-Thread 3個命題入選<b class='flag-5'>中國</b>國際<b class='flag-5'>大學生</b>創(chuàng)新大賽(2024)產(chǎn)業(yè)命題賽道

    2020-2022-2024年TI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官方推薦芯片對比分析比較

    2020-2022-2024年TI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官方推薦芯片對比分析比較 一年一度的TI杯全國大學生設計競賽又正式拉開帷幕,器件清單一出來又忍不住對2024、2022年和2020年共3年
    發(fā)表于 06-25 10:25

    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RT-Thread賽題發(fā)布

    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是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大賽旨在提高全國高校學生在嵌入式芯片及系統(tǒng)設計領域和可編程邏輯器件應用領域的自主創(chuàng)新設計與工程實踐能力,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具備解決復雜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4-03 08:34 ?1553次閱讀
    全<b class='flag-5'>國大學生</b>嵌入式芯片與系統(tǒng)設計競賽RT-Thread賽題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