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歐洲的“PCIM Europe 2018”(2018年紐倫堡電力電子系統(tǒng)及元器件展)上面,戴姆勒公司的Alexander Nisch做了講演,內(nèi)容我根據(jù)發(fā)表在IEEE會議里面的合集,我摘錄一部分。
備注:400/800V的變革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快一些,英飛凌的文件里面說,電動汽車的主要驅(qū)動力,我個人劃分為電池電芯技術(shù)、功率電子技術(shù)還有軟件和系統(tǒng)集成技術(shù),從2020年開始可能功率電子帶著電動汽車走一段,接下來看固態(tài)電池的突破了
言歸正傳《Effects of a SiC TMOSFET tractions inverters on the electric vehicle drivetrain》摘錄
逆變器的輸出功率密度趨于逐年增加,在保持400 V直流電壓的同時,體積越減小,輸出電流越大,輸出功率密度因此得到改善。
2009年逆變器的體積為4.1 L,單相的最大輸出電流為215 A
2012年,同樣的3L體積下最大輸出電流到了240A
2014年達到3.8升下325 A
2016年,相同的3.3升體積下電流提高到了300A
輸出功率密度2012年是2009年的1.6倍,2014年是1.75倍,2016年為1.85倍。這種趨勢會持續(xù)發(fā)展,功率密度有點像摩爾定律了^_^
假定驅(qū)動系統(tǒng)的輸出為240 kW,開關頻率為10 kHz等。與在DC鏈路電壓400V,并使用耐壓750V的Si IGBT的情況相比,相同情況下使用800V,或者1200 V的溝槽型MOSFET SiC的時候,電動車輛所需要的驅(qū)動能量可以減小數(shù)個百分比。
相同情況下使用800V,或者1200 V的溝槽型MOSFET SiC的時候,電動車輛所需要的驅(qū)動能量可以減小7.8%
盡管現(xiàn)在基于SiC的電源模塊的成本較高,但是在電動汽車上需要考慮在各個層面達到設計目標。英飛凌在Hybridpack DriveTM封裝平臺上應用SiC ,主要設計目標是:使系統(tǒng)效率提高3%至5%,評估汽車碳化硅模塊1200V原型(CoolSiCTM)HybridPack DriveTM版本的,3相(每相由8個并聯(lián)的SiC TMOSFET組成)
Power scalability with CoolSiCTM Technology related with progressive power module design
Hybridpack DriveTM a) based 750V IGBT/Diode b) based 1200V CoolSiC
1)壽命
在設計SiC MOSFET芯片和模塊,這個比較復雜,芯片層面需要平衡RDSON的柵氧化層(GOX)厚度
備注這個我也不懂了^_^
2)功能性
這里主要評估寄生的電感和電容,產(chǎn)生的相應的不平衡的電流和震蕩
3)熱響應和開關特性
4)仿真和測量特性
成本比較
這里給出了800V SiC和傳統(tǒng)的400V IGBT和使用400V做SiC的成本對比,其實類似Model 3這樣不是telsa能和ST談了一個好的價格,做400V SiC的逆變器是很貴的。
從系統(tǒng)層面上,這里更得出了一個總體采用800V SiC器件會更有成本優(yōu)勢的結(jié)論。SiC MOSFET比Si IGBT昂貴,逆變器的成本需要增加約20%。在整體的效率得到提升,加上在相同的續(xù)航距離內(nèi)所需電芯的容量減小,逆變器與電芯成本進行綜合考慮的話,系統(tǒng)成本大約可以降低約6%。
直流母線電壓為400 V應用SiC MOSFET時,WLTP模式下的燃料效率改善僅為6.9%。逆變器的成本增加將超過電芯成本降低部分,系統(tǒng)成本將增加約3%。
小結(jié):這個后續(xù)的平臺升級,可能是奔馳EQC的最大依仗,后發(fā)先至,隨著時機的成熟,跑步應用800V的SiC系統(tǒng)來降低能耗。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202瀏覽量
232598 -
逆變器
+關注
關注
288文章
4761瀏覽量
207859 -
固態(tài)電池
+關注
關注
10文章
706瀏覽量
27963
原文標題:Benz關于SiC驅(qū)動逆變器評估
文章出處:【微信號:QCDZSJ,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基于SiC功率模塊的高效逆變器設計方案
![基于<b class='flag-5'>SiC</b>功率模塊的高效<b class='flag-5'>逆變器</b>設計方案](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BF/6B/wKgaomWzGVuABs0kAAATNqsyXWk877.jpg)
蘋果的新專利--全固態(tài)電池
【評估硬件】隔離式逆變器平臺評估板
SiC-SBD關于可靠性試驗
SiC功率模塊的柵極驅(qū)動其1
全SiC功率模塊使逆變器重量減少6kg、尺寸減少43%
【羅姆BD7682FJ-EVK-402試用體驗連載】全SiC MMC實驗平臺設計——功率子模塊驅(qū)動選型
【羅姆SiC-MOSFET 試用體驗連載】微電網(wǎng)結(jié)構(gòu)與控制研究
新品發(fā)布 | 瑞薩電子推出新型柵極驅(qū)動IC,用于驅(qū)動EV逆變器的IGBT和SiC MOSFET
瑞薩電子推出用于驅(qū)動EV逆變器的IGBT和SiC MOSFET——RAJ2930004AGM
設計SiC逆變器有哪些流程
日本TDK公司固態(tài)電池取得突破性進展
恩智浦GD3162助力優(yōu)化牽引逆變器的SiC模塊性能
使用隔離式 IGBT 和 SiC 柵極驅(qū)動器的 HEV/EV 牽引逆變器設計指南
![使用隔離式 IGBT 和 <b class='flag-5'>SiC</b> 柵極<b class='flag-5'>驅(qū)動</b>器的 HEV/EV 牽引<b class='flag-5'>逆變器</b>設計指南](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D9/4E/pIYBAF_1ac2Ac0EEAABDkS1IP1s689.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