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龍835(一般指高通驍龍處理器)是一款于2017年初由高通廠商研發(fā)的支持Quick Charge 4.0快速充電技術的手機處理器。
制程工藝
高通驍龍835芯片基于三星10nm制造工藝打造。10nm工藝相比14nm將使得芯片速度快27%,效率提升40%,高通驍龍835芯片面積將變得更小。
2016年10月,三星宣布率先在業(yè)界實現(xiàn)了10納米 FinFET工藝的量產。與其上一代14納米FinFET工藝相比,三星10納米工藝可以在減少高達30%的芯片尺寸的基礎上,同時實現(xiàn)性能提升27%或高達40%的功耗降低。通過采用10納米FinFET工藝,驍龍835處理器將具有更小的芯片尺寸,讓OEM廠商能夠在即將發(fā)布的產品中獲得更多可用空間,以支持更大的電池或更輕薄的設計。制程工藝的提升與更先進的芯片設計相結合,預計將會提升電池續(xù)航。
核心
驍龍835的主頻為1.9GHz+2.45GHz,并采用八核設計。驍龍835將采用10nm八核心設計,大小核均為Kryo280架構,大核心頻率2.45GHz,大核心簇帶有2MB的L2 Cache,小核心頻率1.9GHz,小核心簇帶有1MB的L2 Cache,GPU為Adreno 540@670MHz,相比上代性能提升25%,支持4K屏、UFS 2.1、雙攝以及LPDDR4x四通道內存,整合了Cat.16基帶。
快速充電
新的驍龍835處理器,支持Quick Charge 4快速充電,比起Quick Charge 3.0,其充電速度提升20%,充電效率提升30%。另外其具備更小的芯片尺寸,能為手機廠商提供更靈活的內部空間設計。
Quick Charge 4.0快充技術充電5分鐘可以延長手機使用時長5小時,此外QC 4.0還集成了對USB-C和USB-PD(Power Delivery)的支持,適配范圍更廣泛。
效率提升
高通并未公布驍龍835的更多信息,但表示10nm工藝將會帶來更好的性能,提升功率效率,作為對比高通驍龍820基于14nm制造工藝打造。三星表示10nm工藝相比14nm將使得芯片速度快27%,效率提升40%。
內存帶寬
驍龍835會率先支持傳輸速率相比LPDDR4更快的LPDDR4x運存,帶寬提升明顯。
麒麟970芯片是華為海思推出的一款采用了臺積電10nm工藝的新一代芯片,是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神經網絡單元)的智能手機AI計算平臺。
華為的新款芯片麒麟970,為推出的旗艦機型Mate 10和其他高端手機提供更快的處理速度和更低的功耗。
2017年9月2日,在2017年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華為發(fā)布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首款采用麒麟970的華為手機Mate 10,在2017年10月16日在德國慕尼黑正式發(fā)布。
以往的手機芯片普遍是以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DSP(數(shù)字信號處理)為核心的傳統(tǒng)計算架構,但這種架構難以支持AI海量數(shù)據計算。為此,麒麟970中單設了一個專門的AI硬件處理單元,為CPU、GPU等架構減負,目的都是為提高應用效率和降低能耗。
這道理跟當初在CPU和GPU之外,增加DSP等架構設計的初衷一樣,都是為了分擔主系統(tǒng)的計算負擔。
華為麒麟970首次集成NPU采用了HiAI移動計算架構,其AI性能密度大幅優(yōu)于CPU和GPU。相較于四個Cortex-A73(移動處理器龍頭ARM去年推出的旗艦機CPU)核心,在處理同樣的AI應用任務時,麒麟970新的異構計算架構擁有大約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優(yōu)勢。這意味著,麒麟970芯片可以用更高的能效比完成AI計算任務。例如在圖像識別速度上,可達到約2000張/分鐘。
麒麟970創(chuàng)新設計了HiAI移動計算架構,利用最高能效的異構計算架構來最大發(fā)揮CPU/GPU/ISP/DSP/NPU的性能,同時首次集成NPU專用硬件處理單元,其加速性能和能效比大幅優(yōu)于CPU和GPU。
一個系統(tǒng)級的手機芯片主要包括CPU/GPU/DSP/ISP,以及基帶芯片等諸多部件。這次麒麟970依然內置了八核CPU,與上一代麒麟960相比沒有任何變化。在GPU上,麒麟970則用上了ARM在2017年5月剛剛發(fā)布的Mali-G72架構,性能較Mali-G71有所提升,此外,在核心數(shù)上,麒麟970的GPU也從麒麟960的8核增加到了12核。
在基帶芯片上,華為發(fā)揮了自己作為通信設備廠商的優(yōu)勢。麒麟970直接大跨步支持LTE(4G)Cat.18(網速等級),最高下載速度可達了1.2Gbps。
盡管在CPU和GPU沒有特別大的驚喜,但由于麒麟970采用10納米制程,也會提升整體性能。余承東表示,麒麟970的能耗比提升了20%。
麒麟970和驍龍835性能參數(shù)對比
華為已經發(fā)布了年度旗艦soc麒麟970,采用的是全線10nm FinFET工藝,這樣,就自然的會與高通驍龍835最近對比了,那么麒麟970和驍龍835哪個好?下面為大家?guī)眵梓?70和驍龍835還有Exynos 8895跑分對比!
制程:全線10nm FinFET工藝,功耗有細微差異
今年可以說是手機芯片10nm工藝的元年,不管你曾經是20nm、16nm、14nm,到了2017年你通通得上10nm,這主要歸功于臺積電和三星在制造工藝上的激進探索。這其中:
華為麒麟970、聯(lián)發(fā)科曦力X30、蘋果A11采用臺積電10nm FinFET工藝;
高通驍龍835和三星Exynos 8895采用三星10nm FinFET工藝。
同樣是10nm工藝,其實三星和臺積電在功耗上還是有一定差異。微博數(shù)碼博主@我用第三人稱 在測試搭載聯(lián)發(fā)科X30的魅族PRO 7時,稱其在3DMark的Sling Shot Extreme場景下整機功耗為5.65W,而驍龍835則為5.44W。
目前看來三星的10nm工藝相比臺積電要更成熟,且產能要更好。畢竟驍龍835很早就開始供貨了,而首發(fā)臺積電10nm的聯(lián)發(fā)科X30卻一直處于難產狀態(tài)。
CPU:均為大小核結構,麒麟970基本沒有升級
今年,高通、三星、華為的旗艦SoC,在CPU部分全部采用“四大四小”的大小核結構。華為和高通、三星相比,最大不足仍是采用ARM Cortex-A73公版核心,而高通和三星則分別選用了Kryo 280自研核心和Exynos M2半自研核心。
1、驍龍835:2.45GHz 4x Kryo 280 + 1.9GHz 4x Kryo 280,被認為是A73+A53的魔改版,安兔兔跑分38439分左右(CPU單項),GeekBench單核1944分,多核6180分。
2、Exynos 8895:2.3GHz 4x M2 + 1.7 GHz 4x A53,安兔兔跑分38224分左右(CPU單項),GeekBench單核1938分,多核6338分。
3、麒麟970:2.4GHz 4x A73 + 1.8GHz 4x A53,和麒麟960架構、頻率完全一樣。根據麒麟960測試,安兔兔跑分33268分左右(CPU單項),GeekBench單核1933分,多核6203分。
整體來看,CPU部分三者差距并不算太大,持平的可能性非常大。而麒麟970相比麒麟960在CPU部分基本是沒有任何升級的。
GPU: Adreno 540大戰(zhàn)Mali-G71和G72兄弟
GPU部分,高通依然整合的是自家的Adreno系列,而三星和華為都采用的是ARM的Mali核心。
1、驍龍835:Adreno 540,頻率為710MHz。安兔兔跑分74325分(3D性能單項),GFXBench曼哈頓離屏1080P最好成績?yōu)?2fps。
2、Exynos 8895:ARM Mali-G71 MP20,安兔兔跑分72151分(3D性能單項),GFXBench離屏1080P最好成績是35.7fps。
3、麒麟970:全球首發(fā)Mali-G72 MP12,目前沒有確切跑分數(shù)據。但從去年麒麟960的G71 MP8的成績(安兔兔3D單項52690分,GFXBench曼哈頓1080P離屏24fps)來看,G72 MP12的性能不會超出8895的G71 MP20太多,極有可能維持在30-35fps。拋開主頻差異,需要注意到G72的核心數(shù)仍然沒有點滿。
因此,驍龍835在GPU性能方面依然是具有絕對的優(yōu)勢,而三星Exynos 8895和麒麟970在GPU上有可能非常接近。
網絡:華為高通標配全網通,麒麟支持Cat.18網絡
網絡基帶方面一直是高通和華為的拿手好戲,而三星相對處于弱勢。
1、驍龍835:全網通、LTE Cat.16,下行最高1Gbps
2、Exynos 8895:雙4G、LTE Cat.16,下行最高1Gbps
3、麒麟970:全網通、LTE Cat.18,下行最高1.2Gbps
華為在麒麟970上提出了“準5G”網絡的概念,規(guī)格上略領先于高通和三星。
AI:是騾子是馬,還得拉出來溜溜
這次麒麟970最大的亮點就是引入了NPU(全稱“神經網絡計算單元”)的概念,號稱是全球首款AI芯片,運算能力達1.92TFP 16OPS。麒麟970的AI技術來自人工智能領域鼎鼎大名的中科寒武紀有限公司,后者在去年推出曾推出寒武紀A1處理器。華為將其芯片集成至麒麟970中正式進行商用,并命名為NPU。
NPU針對傳統(tǒng)的CPU、GPU而言,在計算能力和能耗比方面具備突出的表現(xiàn)。也就是說,NPU在性能大幅超越傳統(tǒng)CPU,與主流GPU持平的前提下,卻擁有更少的功耗和更小的面積。不過其具體的表現(xiàn)還是要看實際體驗。
雖然高通、三星SoC并沒有AI芯片這一概念,但根據微博非知名分析師@戈藍V 稱,驍龍820、821、835中也有集成類似功能的Zeroth SDK,能夠大幅提升圖像、語音識別等AI需求的運算速度。而三星目前聚焦的主要是以Bixby為代表的AI助手。
綜合來看,麒麟970在性能上面追平Exynos 8895和驍龍835還是有一定希望的,但也可能有一定落差,但差距并不會拉的很大。不過,麒麟970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明年上半年和驍龍845和三星Exynos 9810的比拼,前者很有可能會落于下風。要知道明年上半年絕大多數(shù)華為和榮耀產品都是用的麒麟970,性能可能將成為短板。
因此,麒麟970在性能上并沒有過多的吸引力,更適合追求AI體驗,且對手機網絡要求較高的一般用戶。而需要極致性能的安卓用戶,則可能更加傾向于高通和三星的旗艦芯片。
評論